促進合作學習和班集體概念

時間:2022-04-25 04:53:00

導語:促進合作學習和班集體概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促進合作學習和班集體概念

【摘要】合作的技能、習慣不是本能,是要從小經過長期的訓練培養,需要教師要有耐心與恒心,同時還具有漸進性,待別是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更需要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的指導培養、訓練。一個班集體沒有合作或者班集體中合作不愉快,這樣一個班集體的表現也會比較差,所以小學生要從小培養合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班集體意識。在教學中加強合作學習,以增強班集體意識,對班級集體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把合作學習落到實處,讓學生通過合作,逐步掌握與人交往、溝通的技能,為學生步入社會、適應社會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

【關鍵詞】合作習慣;合作愉快;集體意識;合作技能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是大家都明白的一個道理,而這句話也正體現了合作的力量。拔地而起的摩天大廈,橫跨大陸的跨海大橋,神秘奇偉的金字塔,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這些古今中外赫赫有名的建筑物無一不是大家齊心合力才建造起來的。另一句俗話說“一個和尚有水吃,兩個和尚挑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這句話于是便成了許多人批駁合作的有力論據。然而,他們卻忽略了一個事實,畢竟“兩個和尚還是有水吃的。”那為何“三個和尚沒水吃”呢?道理也是很顯然的,“合作”的意思應是大家在一起做事,可見這根本不是合作。只要大家都能夠獻出一份力量,齊心協力的做事,事情才能辦好。而且力量越大,辦事效果越好,正所謂“團結就是力量”。

合作的技能、習慣不是本能,是要從小經過長期的訓練培養,需要教師要有耐心與恒心,同時還具有漸進性,待別是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更需要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的指導培養、訓練。如:如何在合作學習中進行傾聽習慣的培養。就需要分階段、針對性培養訓練。可以按“你說我聽”同桌互相訓練,到“我說你們聽”小組訓練,再到“我說全班聽”全班性訓練的有步驟、有計劃進行長期訓練。

“合作愉快!”是中國人的一句老話。合作是友誼的紐帶,代表著一種協和與默契,一種榮辱同擔的決心。要發揚光大合作精神,“私”字當頭是不行的。只想著自己的好處,不考慮別人的得失和集體的利益,合作永遠是一句空話。我想之所以許多人將合作的觀念淡化,就是因為他們的頭腦中“私”字占了上風吧。一旦頭腦中私字占上風,一切便替自己想,在集體中患得患失,凡事總覺得自己虧了;人人都這樣想,結局便是“紛紛作鳥獸散”,合作更無從談起。喬丹、姚明能力再大,他們的球隊不合作,或合作不愉快,他們在場上表現再好,也不會讓球隊取得好成績。同樣,一個班集體沒有合作或者班集體中合作不愉快,這樣一個班集體的表現也會比較差,所以小學生要從小培養合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班集體意識。同時讓學生增強集體的榮辱觀,如果一個班集體里的同學都具有集體的榮辱觀,個個都會為集體的榮譽而努力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就不用老師整天為學習后進生操心,不用思想后進生擔心。

合作學習是一種發現式的學習方式,作為一種教學策略,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性與小組活動的激情,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積極的探索和創造的心理態勢,合作的過程中思維產生激烈的沖突、碰撞,能從許多方面促進學生更加生動、活潑地學習,更能獲得許多技能和本領。它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群體研討、協作交流的一種學習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學習環境,擴大參與面,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通過合作,有利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培養其參與意識和探索能力。合作學習能讓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學會傾聽與交流,學會謙讓別人、尊重別人,樂于分享別人的經驗和成果。這樣更有利合作的技能培養和合作習慣養成。

在教學中加強合作學習,以增強班集體意識,對班級集體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把合作學習落到實處,讓學生通過合作,逐步掌握與人交往、溝通的技能,為學生步入社會、適應社會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