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政治課教育中創新思維能力培育
時間:2022-12-28 03:48:00
導語:中學政治課教育中創新思維能力培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新一代,是我們民族興旺、國家發達的關鍵。《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人的素質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四個方面,將“思想道德”排在首位。同時,素質教育的實施,對政治課教學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強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這是政治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1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
素質教育就是尊重人的個性、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在向素質教育邁進的過程中,做為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方法。首先,必須進行創造性思維精神品質的培養。政治課教學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更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因此,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精神品質是對政治課教學的內在要求,應主要抓好以下幾點:(1)加強科學世界觀教育,培養學生具有遠大理想和正確的政治信念。理想是創造的動力,信念是創造的精神支柱。很難想象,一個胸無大志、缺乏理想和進取精神的人會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所以,在政治課教學中,要求學生要在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2)加強意志品質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格。人的意志品質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學習和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必要條件。因此,在政治課教學中,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教育。要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創造性。另一方面,還要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因為創造、發明往往是和失敗聯系在一起的。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而是提高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和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品質,提高面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培養學生形成創造改革所必須的勇敢探索的個性品格,克服思維的固定性、習常性的制約,促進發散性思維的產生。
2激發創造性探求的興趣
強烈的求知欲是創造的內驅力,一旦有了強烈的求知欲,就可以產生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要培養學生的求知欲需從培養興趣入手。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喜歡這位老師,就愿意學習老師講授的知識,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學生如果不喜歡甚至害怕,想讓他們對這位老師所授的課程感興趣是很困難的。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利用自己的職業優勢,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幫助、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良好關系。(2)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學習信心不足,自卑心強,懷疑自己的學習潛力,這樣不可能產生學習興趣。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對學習信心不足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利用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和鼓勵,以增強其信心。學生經常受到激烈、鼓舞會產生肯定性愉悅性的心理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創設學生樂學的情境。創設學生樂學的情境,把學生帶入“引人入勝”的境地,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環境可以喚起學生對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啟迪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樂學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提供最佳的教學環境和活動場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結構,把書本知識化為血肉豐滿、生動活潑的形象,把學生帶入探求新知的樂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要注重加強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因為它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素質的核心內容。政治課教學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應緊緊圍繞著如何造就一個合格的現代化建設人才這一中心。面對新課程改革,中學政治教師應樹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運用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培養出新世紀所需要的創新性為人才。關鍵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素質教育方向的教學目標。新課改進一步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行動口號,這是課程設計和課堂教學設計的根本落腳點。從某種程度上說,課程問題已成為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那么,我們所需要的新課程觀是什么呢?最為關鍵的是,在思想素質方面,教師應依托新課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學中的情意因素和過程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以達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可持續發展,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成為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2)合理有序的課堂結構。這是提高政治學科教學實效、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要優化課堂結構,就要在《大綱》要求下,研究教學內容的安排,要精、要恰到好處。要求教師把內容教“活”,讓學生學活,使學生感興趣。同時還要求教師從學科知識結構特點出發去理解教材所處的地位及知識前后的聯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準確無誤地把握難點。(3)優化的教學過程。改變過去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實現由知識本位向學生發展本位的轉向。處理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關系,把學生從被動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個性受壓抑的狀況中解放出來。政治課的素質教育應首先體現在學習目標的達成上。學法得之于教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素質教育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掌握“怎么學”。政治課教學應始終體現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融合,在教師主導作用發揮的同時,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
總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代同步。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特有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實施素質教育不僅僅是一個方向性的期望,更重要的是要推動一個學科教學改革的深入,因此必須持之以恒,長期堅持下去。
- 上一篇:公司財務會計年底個人總結
- 下一篇:學校頂崗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