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創新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8 04:42:00

導語:學校教育創新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教育創新研究論文

[摘要]學校教育創新的結果,最終一定要實踐在課堂上。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是學校教育創新成敗的關鍵所在。目前學校課堂中,存在許多亟待解決和需要探討的問題,但最核心的就是課堂文化構建問題。因此,構建良好的課堂文化,使優秀課堂文化縈繞于課堂之內、貫通于師生之間、伴隨于人生之旅,進而從根本上實現學校教育創新的目的——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應當成為學校教育創新的起點和歸宿。構建良好的課堂文化關鍵在教師。

[關鍵詞]教育創新;學生發展;課堂文化

學校教育創新,指以創新為主導的學校教育,具有創造力的現代學校教育。也就是說,通過新的創意、新的構想、新的思維方式和創新的行為來構建有變革創新能力的學校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或理念,學校教育創新目標的實現和價值的大小,最終在于是否使學校得到了在新的平臺上的發展。筆者以為,其中最核心的應該是:是否使受教育者——學生得到了新的、更優良的發展。教育創新的歸宿,也往往是教育創新的主要依據和評價,就是教育者及其團隊是否真正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是否使學生得到了真正的、積極的、健康的發展。就學校教育創新的整體發展而言,課堂文化的構建是最基礎性的建設,對學校教育創新的實現起著根本性的導向作用,也在觀念和行為兩個層面上實際地影響和制約著學校教育創新發展的最終呈現結果。

一、學校教育創新必須使學生個體充分發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個性使一個人與其他人相區別,從而使人類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可以說,人的個體如果失去了個性,社會、家庭就失去了情趣,學校、班級就失去了新奇的色彩。作為一名教師、一所學校,要在教育過程中實施教育創新,就必須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所有學生在學校中充分展示他的個性,積極參與學校實施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教師給學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不壓制、不打擊,使其各盡所能、各展其才。這樣,才能使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生動活潑而又富于創新意義。

同時,作為尊重個體的保證,必須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一所學校、一個班級、一名教師、一項活動,要使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能夠奏效,尤其要使教育創新能夠落實,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相信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學生是人,是有著豐富感情的鮮明個性的個體,只有尊重了他的人格,順應了他的個性,教育教學活動才能得以順利進行,才能達到預期目的。否則,就是再好的老師、再好的目的、再好的內容,也無從談起有好的結果。現實中,因為不尊重學生個體主體性的發揮,而使教育教學受到影響的例子比比皆是;其次,要理解學生——青少年時期,是學生由未成年向成年人過渡的重要階段。這時的學生容易偏激,好因好惡而盲目行動,有時難免有過激情緒和行為出現,這都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因而在實施教育創新的過程中,能夠心平氣和地對待青少年中發生的過激言行、或矛盾沖突而不大驚小怪、如臨大敵,這本身就有一種創新意識。最后,還要相信學生——教育創新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內容、方式、方法等層面,有一個全新的變化,這勢必會對學生產生一些影響和波動,學生要適應一段時間。為此,作為教師要相信學生,相信他們能夠很快適應這一變化,相信他們能完成創新教育交給他們的任務。

二、學生個體充分發展的主渠道在課堂

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展開的主要場所,課堂學習是學生在學校期間良好發展的主要途徑。

從學生的成長時間看。從幼兒園開始到高中畢業,青少年大約要在學校學習和生活9~14年(義務教育9年。有的讀過幼兒園,有的沒有;有的讀高中,有的不讀)。這一階段,是他們人生的黃金發展階段。他們從懵懵懂懂的幼年,到充滿好奇與想象的少年,再到充滿激情與理想的青年,其思想的歷練、品德的養成、身心的發展、科學文化的學習,甚至對社會的初步理解,絕大多數依賴于學校的教育。而每天學生在學校的、不超過8小時的學習過程中,又有接近6~7小時以班級在活動、以課堂在學習。所以,學生的絕大部分學習和活動時間在課堂。

從學生的課堂學習看。學生在課堂不僅僅學習知識與技能,同時也是通過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人格的完善,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方法論,學生在學習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進而傳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優秀傳統文化。

從世界文化傳承看。學校開設的每個學科,其內容都是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沉淀下來的精華,它們有自己的知識體系、科學結構和人文精神。同時,世界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同時濃縮、交融、碰撞和激蕩,所謂“課堂小世界,文明大舞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會感受到人類文明發展的腳步和脈搏。

因此,有效的課堂教育教學不僅對學生的發展起到教育、引領作用,而且能促進學生作為人的主體性的發展,為學生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也體現學校教育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的旨趣。學生個性充分得到發展的主渠道一定發生在課堂。

三、課堂對學生發展的作用取決于課堂文化構建

課堂是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的最主要、最直接、最適宜的場所,從某種意義上講,甚至是決定性場所。但目前我國學校課堂中,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面臨許多需要探討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三類:教師教學類——用整齊劃一的內容、單調固定的教學形式、唯一標準的問題答案、考試升學的終極追求來從事課堂教學,完全忽視或大部分時間忽視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學生學習類——用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淺思輒止的思維習慣、囿于書本的知識視野、單一發展的素質提高來從事學習,絕大多數時間處于等待狀態,甚至消極抵抗的學習狀態。師生交往類——用表面轟轟烈烈的合作討論似乎神秘莫測的簡單問題、絕對天衣無縫的異想天開、不分對錯的一律表揚、全部“賞識”來處理課堂交往,使課堂充斥著虛假的繁榮。由于此三類問題和其他問題的共同影響,使得當前絕大多數學校課堂還不能夠為學生的良好發展提供有力的保證。

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但最核心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校課堂文化的迷失。

所謂課堂文化,就是指在課堂教與學活動中自然形成的、師生自覺遵循的共同精神、思想、方法和行為。課堂文化具有獨特性、生成性和陶冶性。積極的課堂文化,可以使師生在課堂中享受愉快;反之,則產生痛苦,甚至放棄課堂。

當前學校課堂文化的迷失,就是指在課堂活動的人員(包括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文化精神、思想、方法和行為上的迷失。由于對良好課堂文化精神的漠視,導致課堂人文精神的喪失;由于對課堂價值追求理解的錯位,導致教師和學生成功體驗的集體缺失;由于對良好課堂文化在思想觀念上的冷落,導致師生過度關注單純的知識教學、知識學習,忽略了對廣闊資源的有機整合;由于教與學行為習慣的扭曲,導致教師教法單一、學生學法僵化。一句話,失去了良好課堂文化的構建,師生從開始時對課堂的滿懷希望與憧憬,演變為對課堂的失望與厭倦。

學校文化的研究與創建是當前現代學校研究和實踐的熱點。可是,我國還缺乏對課堂文化建設的專門理論研究,學校文化更多指的是課堂外的文化,大多數學校把學校文化“實際”鎖定在課堂之外的制度建設、硬環境創造和課外活動等環節,缺乏對課堂內部的課堂文化的研究和建設。于是出現了課堂與文化脫節,課堂外文化開放多元,課堂內文化封閉單一的現象。沒有良好的課堂文化滋養,課堂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樹。因此,加強課堂文化的研究與實踐,重新構建良好的課堂文化,成為從根本上實現學校教育創新的目標——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關鍵。

四、構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文化

如上所述,學校教育創新的結果最終發生在課堂上,課堂的成敗取決于課堂文化的優劣,因此,課堂文化的構建是決定學校教育創新成敗的關鍵。

課堂文化由三種互為依存、互相聯系的文化有機組成:教師、學生共同對客觀事物(含學習的知識)認識的理解文化;師生、生生之間共同認知、產生人際交往的對話文化;教師、學生自身內省、提高,產生人格提升的自我超越文化。其相互關系如圖1所示。

良好的課堂文化,必須是開放的、對話的和審美的文化。理解文化要求課堂要不拘一格、海納百川,提供足夠大的空間,讓師生共同挖掘學科內容產生的背景、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科的本身結構、學科的思維特點,從而體會知識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對話文化要求在課堂中進行教師、學生、內容與環境四者之間互動的教與學的活動,平等、民主、公正的交流,讓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彼此碰撞、激蕩、交融,從而使最合理的結論自然呈現;自我超越文化要求師生在共同學習中體驗精神的愉悅、成功的歡欣和審美的情感,從而讓自我在內省中完善和升華。理解文化需要科學的態度,這就是求真;對話文化需要人文的情懷,這就是求善;自我超越文化需要個人素養的升華,這就是求美。我們構建良好的課堂文化,就是要追求、并努力去實踐,使課堂文化達到真、善、美的和諧統一。

良好的課堂文化,讓課堂充滿激情、智慧與理性。它縈繞于課堂之內、貫通于師生之間、伴隨于人生之旅,進而從根本上實現學校教育創新的目的——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設想一下,如果學校的課堂充滿著師生互相啟迪智慧的科學理念,洋溢著師生生命與生命撞擊的澎湃激情,流淌著師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會心微笑,課堂就會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那么還會出現師生對課堂產生厭倦的情形嗎?

構建良好的課堂文化關鍵在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教師是主導、是強勢群體,擁有話語權、控制權和否決權。教師的文化底蘊、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影響著學生對人類積累的精神財富的分享程度,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個體的充分發展,也引領著課堂文化的走向;教師的精神面貌、行為習慣和思維特點,影響著學生對事物的思考方法,對外部世界的客觀認識。因此,作為教師,要自覺地發揮自己在課堂文化建設中的先導性、理想性和可持續性的作用,不為現實的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所誘惑,要和學生一起,在理性判斷的基礎上,把握當代學校課堂文化的發展方向,尋求課堂文化自身的理性超越,逐步實現課堂的進一步超越。

綜上所述,學校教育創新最根本的目的和最大價值在于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和諧、個性化、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發展,學生的良好發展主要發生在學校教育教學展開的課堂之上,課堂建設的成敗取決于課堂文化構建的優劣。學校教育創新,就是要通過各種努力,特別是牢牢抓住教師這一課堂文化建構的關鍵,摒除不良的課堂文化,或充實、或改造、或重新打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符合當今時展潮流的現代性課堂文化,使青少年個體在課堂上得到最大限度、高素質、健康、快速的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好人才奠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