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18 04:57:00
導語:貧困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貧因生人數的增多,做好貧困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了高校工作的重點。本文主要從貧困新生入學時的思想教育工作方面考慮,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做好這項工作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貧困新生;思想教育
隨著高校擴招,辦學規模的擴大,大學貧困學生人數也逐漸增多起來。一般貧困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的原因主要有(1)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2)家庭有特殊困難。有的因父母雙亡或父母年邁、失去勞動能力,無經濟收入或自然災害造成一時家庭生活困難等。(3)物價上漲,加重了學生日常生活的經濟負擔,(4)學雜費增加等方面。
由于他們特殊的經濟困難環境,貧困生往往要承受更多精神和經濟壓力。許多貧困生大一時的學費都是親友鄉鄰拼湊起來的,而住宿費和生活費則沒有著落,每天都在為伙食費發愁。由于這樣的經濟壓力,導致他們不愿與其他同學溝通,不愿參與集體的消費活動。他們希望得老師和同學及社會的幫助和關心,但又怕受傷害。甚至有相當一部分的貧困生由于這些壓力太大,會打消上大學的念頭,想放棄幾經努力才爭取到的享受高等教育的權利。雖然國家在高等教育階段已經建立起了以助學貸款為主的“獎、助、貸、補、減”和“綠色通道”的多元化資助體系,并引導和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面向高校設立獎助學金,共同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并完成學業。
但是在新生剛入學時老師同學對貧困生家庭情況還不十分了解,還不能有效實施利用這些渠道幫助到所有的貧困生。許多貧困生在國家“綠色通道”和各種獎助學政策的實施過程中,會產生依賴心理,不去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現狀,這樣在貧困生的思想上和心理上會存在許多問題。當有些貧困生不能正確看待貧困時,他們就會把貧困當成無能,當成丟人、當成恥辱,從而產生自卑感。對于有著強烈自尊心的貧困生而言,他們不愿意輕易接受別人的幫助,如果資助方式不當,更會讓貧困生望而卻步。但因為不能正視貧困,一次次失去受資助的機會,又會讓他們在物質上和精神上更加遭受困難,一些學生在物質上得到資助后,精神上卻陷入了深深的負疚與自責之中。這時我們就應從做好貧困生入學時的思想教育工作著手,來幫助貧困生正確面對這些問題,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貧困新生要充分認識、理解貧困,敢于直面和接受自己家庭的貧窮境遇,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要認識到,雖然現在家庭經濟困難,但這些只是暫時的。要用積極的人生態度來面對貧困,把貧困看作是命運的挑戰和磨礪。只有欣然接受自己、接受現實,把貧困化作激勵自己的動力,根據社會和時代的需要去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斗。要培養自己吃苦耐勞毅力不被貧困壓垮,自強不息的精神,在逆境中奮起。
二學好專業知識.增強自信心
大學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主要任務就是把專業知識學好,拓展知識面。現在社會,沒有知識就沒有辦法立足。貧困生的學習狀況兩極分化,少數成績優異,多數中等偏下。由于經濟原因他們要在課余時間千方百計尋求機會勤工助學,在學習上的投入比其他學生要少得多。這使他們經常處在一種既要勤工助學又怕耽誤學習、既想學習又需要勤工助學的矛盾心理沖突中。長期在這種困惑下,為了生計許多貧困生只好放棄學業的努力,對學習喪失興趣和積極性,最終導致惡性循環,學習成績越來越差。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可以增加獲得獎學金的機會,也可以為以后自身的就業增強競爭力。專業學好了,學習目標逐個完成,自信心也就會隨之增強了。
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增強人際溝通能力
同學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形成需要大家相互理解、信任。貧困生由于經濟條件的原因,需花錢的各項活動總是借口躲避不敢參加,思想上背著沉重的包袱,壓力特別大,怕被別的同學瞧不起。在自卑心理作用下,自己脫離了集體,遠離了同學和朋友,人為的將自己孤立和封閉起來,不愿或很少和同學交流。所以貧困生要克服這種心理,要知道家庭經濟貧困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該參與的集體活動應該積極去參加。我們還要引導大學生理性消費,即提倡合理消費的節約消費,理性消費,反對盲目消費。貧困生要利用集體活動機會,多熟悉校園,與其他同學交流,增強人際溝通能力。貧困生保持良好的受助心理,讓他們充分挖掘內在的價值,鼓勵貧困生坦然地學會互助,樹立起一種熱愛生活的心態,也有幫助別人的本領。
四做好社會實踐.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貧困新生入學,要督促學生利用一切校內和校外的資源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全面提升自身素質。幫助貧困新生學會科學地運籌時間,制定合理的學習、文化娛樂、上網及體育鍛煉計劃,做到有條有理,勞逸結合。幫助新生學會利用圖書館和網絡中的各種文獻資料,學會自我解惑,充實提高自己。要樹立勞動光榮的思想,完成學業的勤工助學活動都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應該通過自己的勞動去克服困難,培養自立、自強的精神。校內可以通過勤工助學、參加社團組織獲取實踐的機會或班級、院系的各項活動,校外可以通過家教、暑期工等以適應社會企業、單位不斷的對大學生提出的更高的素質要求。
五做好職業規劃,準確定位.增強就業競爭力
貧困新生從入學開始就應該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包括四年大學生活規劃和人生職業規劃,朝著目標逐步邁進。讓新生明確社會角色意識,承擔起肩負的社會責任。上學期間應該多聽聽就業指導課,包括學校的就業理論課和學校就業方面的教授論壇或用人單位等的社會人員做的專題報告等,了解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情況,根據自己的志趣和個性特點制訂個人發展規劃,提早做好就業準備。
六學會感恩
許多貧困生在學校各種減免、社會各項捐助中認為是自己應該得的.這種思想是要堅決摒棄。貧窮讓貧困大學生過早地嘗到了人間的辛酸冷暖,從而造成他們在性格上過分要強和執拗,有的甚至缺少應有的溫情。學校需要給予他們以更多的心理疏導和關懷,讓他們敞開心扉,學會接受,更學會感恩。要教育貧困生學會充分利用現有條件來改變自己未來的命運,克服消極依賴思想,積極開展自救自助活動,靠自己的雙手掙得生存權利和人格尊嚴,要在艱苦的個人奮斗歷程中積累豐富的知識,掌握獲取信息的有效途徑,為今后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鍛煉能力、磨礪意志,培養堅忍不拔的品質和困境中生存發展的能力。貧困大學生應該把黨和人民的關心、愛護和幫助,化為自己刻苦學習、奮發成才的強大動力。
總之,做好貧困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對于他們在大學期間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比不可少的作用,是當前學生工作中的重點。摘要:隨著貧因生人數的增多,做好貧困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了高校工作的重點。本文主要從貧困新生入學時的思想教育工作方面考慮,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做好這項工作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貧困新生;思想教育
隨著高校擴招,辦學規模的擴大,大學貧困學生人數也逐漸增多起來。一般貧困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的原因主要有(1)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2)家庭有特殊困難。有的因父母雙亡或父母年邁、失去勞動能力,無經濟收入或自然災害造成一時家庭生活困難等。(3)物價上漲,加重了學生日常生活的經濟負擔,(4)學雜費增加等方面。
由于他們特殊的經濟困難環境,貧困生往往要承受更多精神和經濟壓力。許多貧困生大一時的學費都是親友鄉鄰拼湊起來的,而住宿費和生活費則沒有著落,每天都在為伙食費發愁。由于這樣的經濟壓力,導致他們不愿與其他同學溝通,不愿參與集體的消費活動。他們希望得老師和同學及社會的幫助和關心,但又怕受傷害。甚至有相當一部分的貧困生由于這些壓力太大,會打消上大學的念頭,想放棄幾經努力才爭取到的享受高等教育的權利。雖然國家在高等教育階段已經建立起了以助學貸款為主的“獎、助、貸、補、減”和“綠色通道”的多元化資助體系,并引導和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面向高校設立獎助學金,共同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并完成學業。
但是在新生剛入學時老師同學對貧困生家庭情況還不十分了解,還不能有效實施利用這些渠道幫助到所有的貧困生。許多貧困生在國家“綠色通道”和各種獎助學政策的實施過程中,會產生依賴心理,不去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現狀,這樣在貧困生的思想上和心理上會存在許多問題。當有些貧困生不能正確看待貧困時,他們就會把貧困當成無能,當成丟人、當成恥辱,從而產生自卑感。對于有著強烈自尊心的貧困生而言,他們不愿意輕易接受別人的幫助,如果資助方式不當,更會讓貧困生望而卻步。但因為不能正視貧困,一次次失去受資助的機會,又會讓他們在物質上和精神上更加遭受困難,一些學生在物質上得到資助后,精神上卻陷入了深深的負疚與自責之中。這時我們就應從做好貧困生入學時的思想教育工作著手,來幫助貧困生正確面對這些問題,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貧困新生要充分認識、理解貧困,敢于直面和接受自己家庭的貧窮境遇,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要認識到,雖然現在家庭經濟困難,但這些只是暫時的。要用積極的人生態度來面對貧困,把貧困看作是命運的挑戰和磨礪。只有欣然接受自己、接受現實,把貧困化作激勵自己的動力,根據社會和時代的需要去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斗。要培養自己吃苦耐勞毅力不被貧困壓垮,自強不息的精神,在逆境中奮起。
二學好專業知識.增強自信心
大學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主要任務就是把專業知識學好,拓展知識面。現在社會,沒有知識就沒有辦法立足。貧困生的學習狀況兩極分化,少數成績優異,多數中等偏下。由于經濟原因他們要在課余時間千方百計尋求機會勤工助學,在學習上的投入比其他學生要少得多。這使他們經常處在一種既要勤工助學又怕耽誤學習、既想學習又需要勤工助學的矛盾心理沖突中。長期在這種困惑下,為了生計許多貧困生只好放棄學業的努力,對學習喪失興趣和積極性,最終導致惡性循環,學習成績越來越差。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可以增加獲得獎學金的機會,也可以為以后自身的就業增強競爭力。專業學好了,學習目標逐個完成,自信心也就會隨之增強了。
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增強人際溝通能力
同學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形成需要大家相互理解、信任。貧困生由于經濟條件的原因,需花錢的各項活動總是借口躲避不敢參加,思想上背著沉重的包袱,壓力特別大,怕被別的同學瞧不起。在自卑心理作用下,自己脫離了集體,遠離了同學和朋友,人為的將自己孤立和封閉起來,不愿或很少和同學交流。所以貧困生要克服這種心理,要知道家庭經濟貧困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該參與的集體活動應該積極去參加。我們還要引導大學生理性消費,即提倡合理消費的節約消費,理性消費,反對盲目消費。貧困生要利用集體活動機會,多熟悉校園,與其他同學交流,增強人際溝通能力。貧困生保持良好的受助心理,讓他們充分挖掘內在的價值,鼓勵貧困生坦然地學會互助,樹立起一種熱愛生活的心態,也有幫助別人的本領。
四做好社會實踐.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貧困新生入學,要督促學生利用一切校內和校外的資源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全面提升自身素質。幫助貧困新生學會科學地運籌時間,制定合理的學習、文化娛樂、上網及體育鍛煉計劃,做到有條有理,勞逸結合。幫助新生學會利用圖書館和網絡中的各種文獻資料,學會自我解惑,充實提高自己。要樹立勞動光榮的思想,完成學業的勤工助學活動都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應該通過自己的勞動去克服困難,培養自立、自強的精神。校內可以通過勤工助學、參加社團組織獲取實踐的機會或班級、院系的各項活動,校外可以通過家教、暑期工等以適應社會企業、單位不斷的對大學生提出的更高的素質要求。
五做好職業規劃,準確定位.增強就業競爭力
貧困新生從入學開始就應該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包括四年大學生活規劃和人生職業規劃,朝著目標逐步邁進。讓新生明確社會角色意識,承擔起肩負的社會責任。上學期間應該多聽聽就業指導課,包括學校的就業理論課和學校就業方面的教授論壇或用人單位等的社會人員做的專題報告等,了解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情況,根據自己的志趣和個性特點制訂個人發展規劃,提早做好就業準備。
六學會感恩
許多貧困生在學校各種減免、社會各項捐助中認為是自己應該得的.這種思想是要堅決摒棄。貧窮讓貧困大學生過早地嘗到了人間的辛酸冷暖,從而造成他們在性格上過分要強和執拗,有的甚至缺少應有的溫情。學校需要給予他們以更多的心理疏導和關懷,讓他們敞開心扉,學會接受,更學會感恩。要教育貧困生學會充分利用現有條件來改變自己未來的命運,克服消極依賴思想,積極開展自救自助活動,靠自己的雙手掙得生存權利和人格尊嚴,要在艱苦的個人奮斗歷程中積累豐富的知識,掌握獲取信息的有效途徑,為今后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鍛煉能力、磨礪意志,培養堅忍不拔的品質和困境中生存發展的能力。貧困大學生應該把黨和人民的關心、愛護和幫助,化為自己刻苦學習、奮發成才的強大動力。
總之,做好貧困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對于他們在大學期間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比不可少的作用,是當前學生工作中的重點。
- 上一篇:增強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探討論文
- 下一篇:大學班級組織結構和發展狀態探討論文
精品范文
10貧困生申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