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師素質方法論文

時間:2022-08-02 08:31:00

導語:提高教師素質方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高教師素質方法論文

摘要:盡管國家實行很多政策來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但目前偏遠地區義務教育學校仍然存在師資薄弱問題,因此學校應該切實了解和掌握教師現有狀況,想盡辦法提升在校教師的素質,以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教師素質教育質量教學研究行動研究教師成長

課程改革,從認識新課標、新教材,到實施課堂教學,都是要靠教師來完成具體操作的,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不斷走向深入的今天,一些師資薄弱校在推行新課改的道路上可謂困難重重,那么,作為領導該如何解決因師資薄弱難以提高教育質量這一難題呢?筆者試以我校工作為例加以簡述。

一、了解教師專業素質現狀

1.1學歷達標情況調查。我校任課教師第一學歷達標者僅占任課教師總數的42%,其中本科生僅3人;第二學歷達標率100%,可是專業完全對口任教的教師僅占任課教師人數的50.6%,專科起點進行專業對口學歷進修的人數占專科學歷人數的76%,高中、中專起點學歷進修后專業對口任教的人數占這部份人的41.9%。

1.2教學水平情況調查。通過查教案、聽課以及與老師們的交流,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從教師基本功的缺乏,到新教學技術的掌握與應用困難,從組織課堂教學的語言貧乏,到挖掘教材編寫意圖能力不強,從對課堂教學“我講你聽,我問你答”傳統習慣的固守,到對“自主、合作、探究”新課程教學模式的嘗試,再到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等方面,都暴露出教師在教學上存在的各種不足。

1.3教學困難調查。在與教師的交流中得知,教師在教學中有很多困難和困惑,特別是對新課改有畏難情緒,有的甚至有抵觸情緒。為了有針對性地幫助老師解決教學中所遇到的困難,我校對教師教學困難進行了調查。為了不給老師額外增添負擔,便于操作,我們把調查內容制成問卷形式。從調查結果看,老師的教學困難主要是:

1.3.1備課。大多數教師的困難是“時間不夠用”,“教輔資料少”,少數教師不知道“新課程備課有哪些特點”,不理解“用教材和教教材有什么區別”等。

1.3.2課堂教學。讓教師都感到困難的是“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是“設計開放試的課堂教學活動”,部分教師對“從學生角度進行教學設計”感到困難,個別教師對“課堂評價和創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困難。

1.3.3新課程理念。大部分教師對“校本”和“校本培訓”認識模糊,一些教師不知道“什么是課程資源”,部分教師“對學科間的知識進行相互滲透和整合”感到困難,個別教師還存在對新課改認識模糊的問題。

二、教學困難以及原因分析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我們把形成教師個人教學困難的原因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2.1客觀方面。①崗前缺乏對教師教育職業理想的教育培養和對教師人生價值追求的引領;②崗前教師缺少教學基本功強化訓練,沒有熟練掌握教學基本技能;③學校對教師缺少教學技術和教學研究培訓,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新課程;④缺少深入的理論學習指導,對新課改或認識模糊,或一味盲從;⑤學校缺乏相應的管理機制,沒有把教師專業學習列入晉級和評優的參考項目。

2.2主觀方面。①職業道德素養不夠,缺乏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和追求;②知識積累不夠,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③長期依靠教輔資料備課,沒有形成獨立鉆研和處理教材的能力;④缺乏教育科研意識,對教師培訓不以為然,不能把教科研當成自身專業發展的需要;⑤缺乏學習和創新意識,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教師專業發展是時展對教師的必然要求;⑥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通過主動學習的方式吸收先進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三、教學研究管理促進成長

3.1建立教師專業成長考評制度,促使教師樹立終身學習意識,養成主動學習、主動研究的習慣。學校已經建立了教師成長記錄袋,成長記錄袋設置了個人簡歷、奮斗目標、專業發展規劃、學習筆記、培訓體會、教育科研、課件制作、學期總結、自我反思、成果證書等項目。全校教師都要按照學校要求來填充自己的成長記錄袋,并把它作為教師考核的材料依據。從目前操作看,老師們對這種考核很重視,記錄袋填寫很認真,很及時。對記錄袋的評價要分項進行,防止以偏概全,使評價陷入片面化和絕對化,讓記錄袋真正成為激發教師教學實踐智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3.2建立學校教學研究制度,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平臺。一所沒有課題研究的學校不能算是一所好學校,同樣,一個不參加教學研究的教師不可能成為一個好老師。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原有的常規教學管理制度,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我們在常規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針對我校教師面臨的種種教學困難,制定了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

3.2.1每學期組織一次全校規模的教學研討會和以教研組為單位的專題研討會。研討會開展教學設計、說課、上課、個人反思、教研組評課和寫研討會心得等系列教研活動,旨在從教師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出發,通過全體教師的共同研究和探討,達到解決問題、提高質量的目的。我們采用問卷的形式對“課堂教學研討會”作了一個意見調查,反饋的信息表明,95%的教師認為自己在活動中收獲很大,90%的教師認為寫活動心得很有必要,而100%的教師覺得在教研組評課中受到啟發。這些數據證明了學校開展教研活動對教師專業成長起到的作用是積極的。

3.2.2要求教師堅持進行教學反思,而且是每案一思。一個不斷進步的人一定是一個善于反思的人,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做到善于在反思中發現問題,并能夠通過分析和思考將問題提出,然后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加以解決,或者通過學校的教研活動進一步探討研究直至問題解決。

3.2.3堅持寫教育敘事和教學案例。要求教師每月完成一篇教育敘事或教學案例,骨干教師每個月至少要完成兩篇。促使教師養成善于積累教學經驗,善于理論研究的好習慣。

3.2.4堅持寫讀書筆記和培訓心得。要求教師每學期完成自學讀書筆記5~8篇,每次教研活動和培訓后都要完成一篇參加活動或培訓的心得體會。

3.3建立三步備課制度,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我們根據各學科任課教師教學水平和工作能力,經推選考察,確認了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對他們提出工作要求,制定了三步集體備課法。第一步:提前備課。每學期放假前,備課組長把下學期的教學任務統一分配給任課教師,教師在假期獨立備課,形成教學初案。第二步:集體備課。教師授課前,提前一個星期集體備課。根據提前備課的情況安排好輪流主備,主備人主講自己所編部分的設計意圖,備課組成員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修改,優化設計后形成教案定稿。第三步:個性設計。授課教師可以在集體備課后,根據本人及本班學情需要,獨立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思路。學校為各備課組統一安排固定的備課時間和地點,設專人進行檢查并做記錄。三步備課法,既鍛煉了自身能力又增強了合作提高的意識。公務員之家:

3.4加強專業技術指導和教學評價,在不斷改進中提高專業技能。教師的進步和成長離不開指導,學校可以采取多種途徑和方法對教師進行幫助指導。①學校相關教學管理人員要經常深入一線教師當中,傾聽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隨時出現的教學困難,及時給予幫助和解決;②業務領導要經常深入學生課堂,了解并掌握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技術上的指導;③要特別做好課堂教學評價工作。因為課堂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主陣地,是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體現最為集中的地方,同時評價要避免片面性和人情化。

3.5提倡“行動研究”,引領教師不斷超越自我。近年來大家都很熟悉這樣一句話:“一個只能埋頭教書的教師,充其量只是個‘教書匠’。只有既教書又投身教學改革的老師才是好老師,才可能成為教育家。”這說明,教師成才的途徑有很多,但有一條是必經之路,那就是搞教學研究。為此,學校提出了“人人有課題,時時搞研究”的倡議,號召廣大教師能夠把研究當成教師工作的需要,當成教師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并提出以校為本的“行動研究”計劃,每個任課教師都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或教學困難擬定一個研究課題,在研究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總結教育規律,在研究教學困難的對策中突破教學阻礙,獲得經驗和方法,實現自我超越。

總之,學校教學研究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改變教師隊伍現狀,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有效手段,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經之路,教學研究制度的完善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因此,制度建設與教學管理的具體工作應該同步進行,才有利于教育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