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探索論文

時間:2022-01-04 10:27:00

導語:學校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探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探索論文

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目標之一,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哪些因素能夠影響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影響兒童心理健康的因素除了來自家庭,社會和個體自身特點以外,在兒童入學后,學校教育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便占了主導地位,學校教育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因素主要表現下面幾個方面:

.民主的管理方式

民主的管理方式是最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專制型和放任型的管理方式都不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當代中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表現在思維活躍,上進心強,自我意識特別突出,另一方面他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能力差,這又使他們的心理脆弱,依賴性特別嚴重。由于上述各種心理因素的相互矛盾,他們既反感專制型的管理方法,也不喜歡放任型的教育形式,他們渴望民主型的學校教育。民主的管理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才能的天地,滿足其自我表現的欲望。還能夠使他們在民主的氣氛中感受到學校的溫暖,老師的關懷,同學的幫助。這樣,他們的心理就會長期處于一種積極,歡暢,平和的狀態之中,會有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并形成各種正常的心理機制。如果實施專制的教育方式,就會造成學生的心理障礙或導致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態。因而,實施素質教育,采取民主的教育管理機制,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重要手段。

.積極的期待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期待會影響學生的行為方式,使他們產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少的研究也表明,教師的期待影響他們對待學生的方式,不同的對待方式又影響學生的學習及心理健康。如果教師對某個學生的期待是積極的,即使他不用語言明確的表達出來,學生也會不知不覺的感受到這種積極的期待信息,心理處在一種和諧的狀態,從而能健康地發展。反過來,如果教師對某一個學生采取消極的期待和失望的態度,即使他不明確的表達出來,這位學生也能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到這種信息,從而產生消極悲觀的,灰心失望的心理狀態,影響其心理的健康發展。可見,積極的期待效應不僅僅是教師的一種工作方法的問題,而更重要的是關系到一個教師用什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去教育和影響他的學生的問題。

.適度的學習壓力

適度的學習壓力會使學生產生中等的學習焦慮,心理學認為,中等的學習焦慮可以使學生產生適度的學習緊張,易于集中注意力,調動學習積極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過重的學習壓力會造成學生極度的焦慮、憂郁、惶恐,長期經歷危機狀態可能導致心里不健康。當前中小學普遍存在著家長望子成龍,教師追求高分,學校內部、學校與學校之間競爭激烈,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一系列的強化學習的措施,無休無止的測驗考試,紛繁復雜的家庭作業,壓得學生喘不過起來,這種過重的學習負擔無論是對差生還是對優生,都感到壓力重重,使他們長期處于一種緊張、焦慮、擔憂、挫折等等不平衡狀態之中,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都起到了巨大的摧殘作用。素質教育呼喚扎扎實實地提高課堂分鐘的教學質量,切切實實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給予他們以適度的學習壓力,使他們的心理能夠健康發展。

.健康的團體影響

一個生機勃勃、團結向上的班集體也會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而一個混亂、松散、不合作的班集體,則不利于學生健康心理品格的形成和發展。這是學生團體影響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如果一個學生為它的班集體的成員所接受、歡迎,并在這個團體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他便會積極地、努力地為這班集體服務,并且會產生一種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就會形成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否則,他會破罐子破摔,對集體產生一種抵觸、不合作的心理。因而,在教育過程中,應當努力創造一種平等、和諧、合作的團體氣氛,使每一個個體都能接受到集體的溫暖,這樣就能使每個學生的心理之花,在一個團結合作、積極向上的環境中開放得更加健康、更加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