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師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

時間:2022-01-19 03:21:00

導語:大學教師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教師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

論文關鍵詞:高校教師教師發展教學發展

論文摘要:教學是教師的首要責任,教學發展是教師全面發展的基拙和前提;教師教學發展對高校教學改革產生多方面的影響;高校應通過教師教學發展來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一、大學教師職業定位與教師教學發展的內涵

1.大學教師的角色定位

高校教師的角色是多重的,一般有教師、學者、咨詢者、學術領導和機構決策參與者等方面的角色,但教學人員是其首要角色。長期以來,人們對高校教師都寄予很高的期望。韓愈在《師說》中寫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還要教學生做人的道理,解答學生生活中的困惑。由于大學的科研和社會服務職能隨著科技發展而被日益強化,大學教師的職業角色認同出現了偏差。很多大學教師往往把成為學科專家或追求社會效益定格為自己的職業理想和追求目標,忽視了自己最本源的職業身份—教師。他們普遍重視學科專業知識的積累和科學研究,而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學工作缺乏應有的熱情和研究。大學教師尤其是研究型大學的教師必須開展科學研究,但是“以犧牲教學和人才培養為代價的科學研究背離了大學教育本質,是大學教師的失職”。因此,大學教師必須確立教師意識,強化教師職業認同,履行好教書育人的職責,自覺投身教學實踐。

2.教學發展是大學教師的素質與要求

教學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教學發展也是大學教師發展的重點。但教學并非人們想象的那樣簡單。教學既是“人為”的活動,又是“為人”的活動,是一個負責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始終充盈著不確定的因素,要求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時空條件、師生心理狀態等有全面的把握和駕馭。因此,大學教師必須重視對大學教學工作本身的研究。盡管大學教師的天職之一是教學,但并非大多數人認為教學是大學教師的一項專門技術,通常認為掌握了學科專業知識就等于學會了教學,因而不愿意對教學本身進行研究。

大學教師的教學素質主要體現在教學能力上,主要包括對教學材料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呈現、師生溝通對話、教學方法選擇和應用、教學過程組織管理、個別化教學策略應用等能力。作為大學教師,雖然可能歸屬于不同的學科,擁有不同的研究領域,但大學教師必須像生產與應用本學科的專門化知識一樣關注教學本身,這是大學教師應當具有的基本素質。

3.教學發展是大學教師學術發展的重要基拙

美國學者博耶認為,大學中所指“學術”的內涵不應僅僅是指學科專業的科學研究,而應包括相互聯系的四個方面,即探究的學術、整合的學術、應用知識的學術和傳播知識的學術(教學學術)。如他所言:“學術不僅意味著探究知識、整合知識和應用知識,而且意味著傳播知識,我們把傳播知識的學術稱之為‘教學的學術’(scholarshipofteaching),教學支撐著學術,沒有教學的支撐,學術的發展將難以為繼。因此,教學學術水平是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所在,教學學術是研究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視角。

博耶關于學術內涵的重新闡述,其內在邏輯是“知識的產生、傳播與應用”,所謂教學學術就是知識傳播的學術。過去,教學不被當做學術看待,關鍵原因就在于沒有對學術的內涵進行全面把握,沒有認識到知識的傳播也是一門科學—即研究如何教學。國外對大學教學工作的重視主要通過大學教師發展來實現,把大學教師發展當成教師職業化或專業化的必要組成部分。教學學術是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維度之一,通過學術這一支點,可以將教學與科研、社會服務有效地平衡起來。

二、教師教學發展水平對深化教學改革的影響

1.教師教學發展影響人才培養的理念與目標

培養理念決定了培養目標,培養目標指導著培養模式、課程、教學、實踐等環節的開展。在新的歷史時期,深化教學改革的目的是全面加強大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而教師對人才培養的理念、觀念的理解和認同決定了他們在課程和教學環境中是否有效地落實了這些理念。因此,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促進教師教學發展就成了深化教學改革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教師教學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才能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注重從知識傳授向更加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轉變,從而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

2.教師教學發展影響培養模式與機制

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創新能力要求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完善學生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創新能力還要求進行復合型、交叉型的跨校、跨地區、跨國家的聯合培養。這些要求的實現都離不開教師的認同和參與,尤其是教師教學能力的水平決定了人才培養模式是否能成功開展。如果教師教學學術得到了很大發展,那么教師對教學的理解就更為深刻,對教學的研究就更為深人,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就更大。

3.教師教學發展影響課程設計與實施

深化教學改革的另一重點是建立一套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課程體系。這就意味著要優化課程結構,構建以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相結合、有利于學科交叉與融合的課程體系。教師在新課程體系的構建中具有充分的發言權,他們最清楚什么樣的課程體系設計符合本專業、行業或產業的需求,他們對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實施的理解是其他管理人員所不能替代的。如果教師尤其是課程負責人專注于學科研究,而對課程設計和實施漠不關心,那么教學改革只會流于形式,難以取得效果。

4.教師教學發展影響教學內容與方法

教師教學發展對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影響更為突出。一方面,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依賴教師。教師是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方法改進的直接執行者。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不僅要掌握豐富的學科知識,而且要理解選擇什么樣的內容教學才能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有助于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育。這些選擇都需要教師對教學這門藝術的理解和研究,因此,教師個人的教學學術發展對教學改革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實踐環節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依賴指導教師。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需要大力加強實驗、實習、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特別要加強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的教學內容更新需要教師密切跟蹤社會、行業、企業的需求后制定,實驗實踐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更需要教師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拓寬校外實踐渠道,在對企業產品構思、設計、實施、運行過程全面了解的基礎上,選擇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

三、促進教師教學發展的對策措施

我國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不但要重視對新教學人員的培訓,更要突破理論為主的模式,轉而以教學技能訓練、評價與咨詢結合、項目與活動結合為主;在學校管理中,應該改變評價制度,重視教師教學發展,營造有利于教師關注和研究教學技能的氛圍,促進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1.明晰教師教學發展過程

高等學校要落實教師教學發展的戰略,首先要理解教師教學發展的過程,即采取哪些步驟才能幫助教師實現教學發展。長期以來,人們對大學教學往往存在兩個誤區:大學教學策略因人而異,沒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好的大學教師是天生的,并不是后天塑造成的。事實上,大學教學同樣有章可循,只要大學教師教學能力有所發展,那么一定會提高教學質量。

大學的教學管理部門在推進教師教學發展的過程中應有如下程序與步驟:幫助教師形成教學意識—向大學教師呈現清醒的教學策略、技術及方法;收集信息—教師向學生、同行收集他人如何評價自己教學的信息;對變化作出選擇—對他人的評價進行比較,并選擇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什么及如何改變;執行備選方案—把選擇變為現實并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付諸實施。這四個步驟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缺一不可,可作為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一般步驟。

2.建立明確的保障政策與制度

(1)明確學校對教師教學發展的責任。為了保證教學活動富有活力,不僅需要教師要充分重視自身的教學專業發展,而且需要學校也同樣重視教師教學發展,并制定靈活的教師發展方案,給予必要的機構和經費支持,為教師可持續的教學發展提供更多機會。重視發揮校級層面的制度與機制在教師發展中的導向與規范作用,明確院系成為教師發展的主要組織者,各級組織要對教師教學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和保障。

(2)建立院、系、教研室三級教師發展制度。學院層面要充分利用教育部實施的質量工程項目,為教師教學發展提供重要平臺,如精品課程、教學團隊、教學名師、雙語課程項目等,使教師在項目建設中提高教學學術水平。系、教研室層面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對教師專業發展起促進作用。如條件允許,可成立教學研究志愿者組合小組、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小組、學科教師合作小組、年級教學內容方法研究小組等學習型組織。

(3)經費保障、時間保障和激勵措施。學校通過創建教師專業發展基金(或專項基金)、設立教師教學資助金、尋求教學與課程開發的校外支持等方式為教師教學發展提供經費保障。學院和系、教研室在安排教學發展活動的時候要給教師提供足夠的時間。學校應按年度給予在教學研究和教學發展方面表現優秀的人員以物質獎勵、榮譽獎勵或表現獎勵。

3、實施教師教學發展項目

教學發展項目可在修訂現行“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申報指南的基礎上開展,以資助教師個人為主,給教師教學發展提供試驗田。在申報指南中加大促進教師教學發展項目的份量,圍繞改進課程設計、革新教學內容、建立教學資源、運用教學技術、組織課程教學活動、優化實踐實驗教學等進行。此外,還可設立一些關于教學方法與課程資源建設的專項項目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比如對課程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課程討論法的改革,鼓勵教師采用優秀的課程設計方案、建立課程網絡資源等。

4.開展教師教學發展活動

教師教學發展活動主要是指發展實踐和教學改進活動,它可以給教師提供反思性教學的機會。如:提供教師關于教學研究的閱讀材料,通過觀看自己課堂實況錄像反思不足尋求改進的微格教學和模擬教學,督導組的和院系同行的評價與交流,學校教學發展中心為教師提供的個別咨詢,為教師建立的教學檔案袋,教學管理人員的教學觀察并反饋,學生評教及學生座談會,等等。

此外,學校還可提供面向全校教師的教學問題專題工作坊,開展一對一的專題咨詢活動,舉辦教學名師客座講座,為院系制定教學改進戰略提供支持與幫助;開展新教師適應、教學發展研討、良師傳教、教師教學技術發展培訓會等活動。

5.完善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

教學發展的機構對教師教學學術發展至關重要。例如美國高校對教學質量非常重視,通常會建立有關的機構來組織和實施教學發展項目和活動。這些機構主要由教學管理人員、課程與教學開發人員、教育技術人員、一線教師等組成,機構名稱各異,但一般都包含“教學”,如:“教學學術發展與研究中心”、“教學成就中心”、“教學卓越發展中心”、“教學發展與研究中心”、“教學設計與技術中心”、“教學與學習研究中心”等。這些中心的目標是促進大學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教師教學發展提供良好的組織環境,最終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