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計算機教學的若干思索
時間:2022-10-29 04:25:00
導語:小學計算機教學的若干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我認為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
一、激發興趣,主動學習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小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是情感,他們對感興趣的就愛學,否則就不想學。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從豐富的教育經驗中指出:“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
小學生的最主要特點是好奇、好動。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引入新課經常寓于游戲之中。在進行鼠標練習的教學中,我只進行簡單的演示,而后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玩中練、練中玩,利用“紙牌”、“掃雷”游戲進行練習,充分動手實踐,結果大多數學生自己都找到了其中的一些小訣竅和一些參數的設置,這樣教師再進行小結并表揚這些同學,使他們有一種自己成功獲得知識的喜悅感和自豪感。“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的最好途徑就是使學習者主動卷入學習,并從中體會到自己有能力來應付外部世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勤學好問。因為每個人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在創造力,問題是缺少一把打開這座神秘宮殿的鑰匙。
二、嘗試自學,動手實踐
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能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把關者、指導者、策劃者,他只起指導、啟發、達成共識的作用。這不僅能深化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的興趣推向高潮,而且還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在教學中,通過找出已經學過的知識與要學習的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有利于教學中突破難點,也能使學生輕易地掌握教學重點。
如教學“桌面的秘密”一課,我在教學完“怎樣改變桌面圖案”后,讓學生試著自己去改變屏幕保護程序、改變外觀等,并熟悉對話框的操作。在三項顯示屬性修改完后,我再讓學生用剛才所學的方法自己去修改“顯示”屬性,讓學生積極把學過的舊知和新知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不但學得輕松,還容易掌握,從而真正做到了輕負、高效。
三、實踐小結,體驗成功
實踐是創新精神與自學能力的集中體現,是訓練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教學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實踐操作,能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成功體驗。在操作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提問,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疑問并分層指導,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進而達到個性發展的目的。學生上機時,教師巡視指導,及時對學生進行提問、輔導、答疑,檢查每一個學生實踐操作的程度。教學邊框和底紋時,只詳細講解對話框中的一個標簽——“邊框”的操作,至于“頁面邊框”和“底紋”兩個標簽,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它的使用方法。對好學的學生,提供方便,放手讓他們鉆研下去。學生知道了,但說不清楚,我就讓他到教師機上演示給其他同學看,并讓其他同學討論,一起歸納出“所有文件夾”框的作用,用它查找文件方便、直觀、快捷。在每堂課即將結束時,進行作品展示。
四、師生平等,面向全體
教師應以班集體中的一員的角色出現,要和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營造出愉快、和諧的學習氣氛。讓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能夠敏銳地發現所謂“待進生”的閃光點,以獨特的眼光去理解、關懷奇才、怪才。在計算機教學中,我始終認為沒有好壞學生之分,沒有智力的差別,差別的是大腦的思維,動手的多少。
五、含蓄批評,提高實效
教學批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但許多學生由于定式往往對此充耳不聞、視而不見,使得教學批評收效甚微。其實,學生在學習中發生差錯是難免的,此時,教師若嚴厲地指責和批評,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或者是口服心不服。
六、互相協助,共同進步
主體之間的思想相互碰撞會產生火花,主體之間相互協作學習能有效地提高各個主體的集體協作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在合作中相互協作、相互幫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小組協作式教學可以采用模擬課題式分組教學的形式。
在教學用幻燈片制作電子相冊的過程中,我把學生分成一個個學習小組,有的負責在網絡上搜集資料(文字材料,圖片……),有的構思電子相冊的結構,有的負責操作……小組成員通力合作,互相協助,很快地完成了任務,體驗了合作的快樂。
總之,要搞好信息技術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學生創新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逐步成為21世紀需要的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 上一篇:廣電網絡銷售運營思考
- 下一篇:淺議中職圖書館的管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