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母語寫作教學培養自主學習

時間:2022-11-05 05:53:00

導語:創新母語寫作教學培養自主學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母語寫作教學培養自主學習

一、“作文量表互改法”項目評價和推廣基礎

香港大學岑紹基博士的《作文量表互改研究與實踐》是一部創新意識較強、體現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方法的漢語寫作教改專著。在實驗研究的數據統計中,他提出了一個漢語寫作教學中誰都無法回避、但又沒有認真系統地展開研究的課題:如何提高中小學生作文批改的質量和效率、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這還僅僅是表層的話題,更深的題旨是:怎樣在漢語文教學和寫作教學中真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施自主學習、教會學生主動開展研究性學習。這是教育的本質和規律。岑紹基博士的這項研究有堅實的學理基礎,他不但引證了大量的中外同類研究資料,而且還將“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理論與方法引進項目研究中。他堅持了十幾年的調查研究,還親自在三個中四實驗班開展教改實驗,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中歸納總結理論,這個課題真正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真正有水平的教育論著就是這種做法。真正符合教學規律、具有較大推廣價值的教改成果也是這種做法。可以在中國內地推廣這項成果,特別是結合信息化校園中的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于基于網絡的大學系列寫作教改。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策劃的立體化教材的編寫中,可以考慮用這個理論和方法作為課程網站建設的一個功能來開發。

《作文量表互改研究與實踐》較為全面地探究了目前存在的四種作文批改法:教師精批細改法;教師符號批改法;學生量表自改法;學生量表互改法。通過長期的實證研究和試驗觀察,岑紹基博士發現了每一種批改法都有自己獨特的優點和不可避免的弊端。

如果采用教師精批細改法,那么教師的權威的引導作用可以實現,學生如果重視了教師的批改、領會消化了教師的批改,學生獲得的效益將不可低估。教師的教書育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在這種批改法里會得到充分的實現,一個優秀教師的智慧會在這種有生命的書面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但是,這種作文批改法也有致命的不足,譬如,在批改過程中教師常常指出的是學生的負面的問題和錯誤的地方,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可能會被抑制;同時教師的批改工作量很大,一般的教師會有沉重的工作壓力和教學負擔。

教師符號批改法相對于教師精批細改法在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上有很大的進步。它啟發和培養了學生那種“文章是改出來的”寫作觀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而且教師投入的工作量只是精批細改法的一半。但是這種方法仍未能培養出學生對文章好壞的判斷能力,在教師的“符號”指揮下學生學習寫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并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學生量表自改法從調動學生主動性方面來說是最好的一種。它引導和鼓勵學生按一定的文章寫作模型重組、重寫自己的文章,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自信心、激活學生的創造性、孕育學生的寫作快樂感將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學生是否具備了自改作文的知識和能力則是一個不能不引起關注的地方,而且學

生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教師和其他同學的大量的人力資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學生量表互改法是指“學生完成初稿后,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評改量表互改同學的作文,然后相互提出回饋,學生根據回饋,加上個人的判斷,重寫他們的作文”(見岑紹基博士《作文量表互改研究與實踐》27頁)。根據岑紹基的研究報告:在四種作文批改法中,學生量表互改法在中小學課堂上可發揮出優良的教學效果,它可以提高學生在作文評改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它可以培養學生形成讀者意識,可以培養評判文章的能力。這種教學法要注意的是:設法組織好教學活動,設法提高學生評改他人作文的能力,設法設計好評判作文的模型和量表。這種教學法在國內國外均有理論根據,并有不同國別的教育工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做過有成效的探索。它符合“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規律。

學生量表作文互改法首先可以在高等院校的寫作系列課程里推廣。高等院校的寫作系列課程現在分科較細,分別有基礎寫作、文學寫作、新聞寫作、公文寫作、財經寫作、科技寫作、軍事寫作、影視寫作等,每一個分支均有界線分明、形態成熟的不同文體。可以根據這些已呈成熟形態的文體理論構建不同的文體模型和文體量表。高校的學生在學完高中的新課標語文后,對文章的鑒別能力、欣賞能力、修改能力應該比高中生要強,這為他們進行大學量表作文互改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同時,信息化的大學校園里,各種教學網站、教學設備相對比較齊全,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基于網絡的作文互改將是一個非常有創意、非常有新穎感的教學方式。“新形態大學寫作課程系列教材”里的9本教材準備開始課程教學網站的建設,可以通過和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母語教學教師支援中心合作開發的方式,在寫作學系列課程網站上實施“大學生量表作文互改”的教改實驗。

學生量表作文互改法更可以在基礎教育領域推廣。作文批改在國內中小學現在還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實施語文新課標后大家的注意力基本上集中在教學內容和教材的更新換代上,作文批改長期被認為是語文教育中一塊難啃的雞肋。如果引進岑紹基博士的這種學生量表互改法可能會受到廣大語文教師和寫作教師的歡迎。這項改革與中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并無沖突,而且它的精神實質符合現代教育理論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教會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的新理念。計劃在三類學校實施這項教革計劃:一是通過師范大學的語文教育碩士做碩士論文的方式開展實驗研究;二是通過“青少年寫作培訓學校”來切實推廣、使用這套寫作教學法,讓他們做一個屬于創新寫作的教學研究項目,在小學四至六年級的寫作課中進行試驗,在《雙快作文教程》的基礎上構制作文互改量表,實驗結果寫出報告后提交港大教育學院母語教學教師支援中心;三是在一些民辦學校、實驗小學具體實施教改項目,可以結合這些小學的其他教改項目一并推廣,在推廣中鼓勵該校項目主持人寫出教研論文和教研著作。

二、構建文學文本分析量表和實施“作文量表互改”的具體步驟

在高等院校《寫作學》的課程教學網站上已收集了目前大家公認的、理論總結比較成熟、大學生們又用得較為頻繁的各類文體。主編們就此挑選了數量較多的文體案例進行精當的分析,但每一個人的分

析角度可能不一樣。這里可以統一運用“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理論和分析思路來展開研究和歸納。岑紹基博士20來年把“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理論運用于實用文體的寫作教學和研究中,產生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如:《語言功能與中文教學》、《學校實用文闡釋》、《中國內地實用文闡釋》等)。他的研究成果表明:用“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理論與方法來分析文章文本是一種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相結合的有益嘗試。“系統功能語言學”講究不脫離語境、語域來分析語篇、語詞,而且還從系列功能的角度來分析文本與作者、與社會的關系,在這樣的基礎上又采用特定的框架、甚至運用一定的圖表來歸納表達,這比起用文藝學、文化學等較虛化的文本分析法來,顯得更有科學意味和人文色彩。

我們準備先從《文學寫作教程》的課程網站建設開始啟動項目的研究與推廣。《文學寫作教程》里撮舉了11種文學體裁(詩、散文、小說、雜文、科普小品、報告文學、傳記文學、影視文學、兒童文學、網絡文學、戲劇文學),闡釋了它們的文體特征和寫作方法。每一種體裁都精選了相當數量的案例及分析。準備在每個體裁中再遴選三個左右的文本,按照《松鼠》、《恐怖的巴黎》等的分析樣式(見《作文量表互改研究與實踐》)寫出每個案例的分析圖表,然后再說明每個案例的文體特點以及在這個基礎上歸納出的文體評改量表。

每一種體裁的“評改量表”實際上是構建了這個文學體裁的寫作模型(或曰評改模型),這是在大學寫作教學中推廣“學生作文量表互改”的前期的基礎性工作。岑紹基博士在香港中小學里實驗和推廣的“學生作文量表互改”課題已取得了較大的成功。“作文量表”和實用文分析模型是他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進行研究的項目,他在自己的文科教育碩士論文(1994)里對這個課題做了系統、扎實的學理總結,同時也開展了具體的教改試驗,產生了一系列諸如《港滬學生作文交流互改研究》等有影響的成果。在目前國內教育界倡導“成功素質教育”和“生本教育論”的背景下,這種以調動學生學習寫作的主動性、積極性為主旨的“學生作文量表互改”寫作教學法顯示出了它非同尋常的現實意義。

“學生作文量表互改”推廣到大學寫作教學中從理論上和實踐上來說,應該比較適宜。大學生的作文評改能力相對中學生而言應該更強、更全面。而大學寫作教師處理大學生的寫作習作的時間相對中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會更少。這就有可能、也有必要在大學寫作教學中要更充分地激活學生的寫作興趣、更充分調動和使用大學評改作文的人力資源。再從寫作學課程網站的建設來說,寫作學科網站不能只像資源庫那樣僅羅列一些寫作學的知識,寫作教師在網站上面對的學生也將大大超過傳統的課室,因而寫作課程網站一定要設計這樣的功能──不但師生之間有交流平臺,而且生生之間也要有交流平臺,因此大學生通過網站的交流平臺和作文互改的功能,推廣這個“學生寫作量表互改”項目就有了基礎性保證。

可以在《文學寫作教程》等教材的“案例分析和研究性學習”的章節里,設計“學生寫作量表互改”項目。“量表互改”與“練習自測”、與“創新寫作”剛好是互相對應、互相補充的研究性學習板塊。這就要求網站的專業技術人員要根據“量表模型”設計好“生生之間”的跟帖功能和互動功能,設

計好寫作教師(即網管)管理學生作文互改的功能,讓師生覺得在網站上開展這項教改活動顯得輕松、快樂并充滿了情趣。

上述兩項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母語教學教師支援中心合作的教改項目將要產生兩個成果:《文學文體分析模型和量表》(2005年8月形成初稿);《港粵大學生寫作量表互改研究與實踐》(暫名,2005年12月形成初稿)。前者將是與《文學寫作教程》配套的教學參考書,也是進行寫作學課程網站建設的基礎性工具書,還是在大學寫作教學中開展“大學生寫作量表互改”項目的教學指導書。后者則是在網站上和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大學生作文量表互改”活動的成果結集。可以考慮從散文和文藝評論這兩個大學寫作教學中常用的文體開始組稿,散文一部分是記敘文的同時,也是文學文體的高級形態,而文藝評論則是議論文的高級形態,這樣可以使同學們在大學的寫作學習中不重復中學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