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生涯部署教育思考

時間:2022-05-27 08:20:00

導語:大學生職業生涯部署教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職業生涯部署教育思考

為了解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筆者以所工作學院海口經濟學院為調研對象,抽取了2000位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調研,加上筆者的職業規劃課程的代課經驗以及對一些同學的訪談調查,希望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和問題分析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缺乏長遠視角

調查中,我們發現受社會消極因素和教育方法欠缺等因素的影響,很多大學生缺乏明確的職業目標,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具體的長遠規劃。如,在問到“目前有無對自己未來的進行過規劃”時,17.7%的學生有非常清晰的遠、中、短期規劃,45.9%的學生只有近期而沒有遠期規劃,32%的學生沒有仔細考慮過,4.4%的學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在問到“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是否明確”時,僅17.2%的學生選擇了明確目標;在筆者對學生的訪談中也發現,有不少學生認為職業規劃是以后的事情,規劃意識淡薄。同時當前,大學生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對職業環境了解較少,職業價值觀尚未定型,目標模糊不明確,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人生定位仍存在投機心理。在面臨進入方向的選擇時,沒有從自己的實際出發,而是浮躁的一味追求高收入,社會地位優越等。

(二)在理念上,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普及不夠

當下,雖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問題越來越受到各個高校的重視,但真正的普及面還不夠廣。根據調查,當被問到在問到“您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指導來源何處”時,有49.9%的學生選擇從學校獲得,22.7%的學生選擇來自報紙、雜志和書籍的閱讀,24.6%的學生選擇父母平時經常與自己談論以后的工作問題,5.8%的學生選擇沒有來源。而問到一些關于使用職業生涯規劃對自我認知的題目時,還有很多同學是迷惑的,比如問到“你對自己的興趣、性格和特長都了解嗎?”,只有30%的學生是非常了解。其余均是一知半解,在被調研的這些學生中,全部都上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也恰恰說明了在理念普及上,我們做得還不夠到位。另外,在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滿意度的問題上,有8.8%的學生選擇非常滿意,23.8%的學生選擇滿意,57%的學生選擇一般,7.2%的學生選擇不滿意,3.3%的學生選擇很不滿意。由此可見,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在學生心中還處于比較模糊的狀態,只停留在初級階段,學校對學生的就業輔導還沒有普及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去。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師資存在不足

現在許多高校都開展了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但很多情況下都是依靠學校的就業部門幾個老師,加上一些輔導員老師,進行幾堂課或者幾場類似教育或者講座,并沒有成立專門的職業規劃教育機構。例如,我校職業規劃課的師資配備存在失調情況,老師少,學生多。全校1萬多名在校生,職業規劃課專職老師僅4人,工作量十分巨大,且影響了授課效果。另外從事高校就業指導的工作人員和少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師往往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內容更多地指向了就業形勢,求職技巧和方法上,缺乏個性化指導,忽略了學生的自我需求,這一點從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在職業生涯規劃服務的需求很是很迫切的。如,問到“在你心中,對職業生涯規劃服務的需求程度有多大時,有將近30%的學生選擇非常需要,40%的學生選擇需要,需要的人數比例占到了七成以上。當問到“你愿意參加有關職業咨詢或相關活動嗎?”時,有55.2%的學生表示愿意,41.4%的學生表示可以考慮。比例高達9成以上。

(四)職業生涯規劃缺乏相應的理論支持

從我國職業生涯規劃發展歷史來看,其還處在一個拿來主義階段,本土化研究仍在進行中,而未能形成較成熟,系統的理論體系。因此缺乏創新和改進,導致實踐工作無法提高效率和水平。對于許多大學生而言,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因而也就不懂得怎樣進行規劃。如,問卷中問及“是否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和方法”時,有82.3%的學生選擇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和方法一知半解,僅有17.7%的學生選擇了解。

二、對策和建議

(一)建立獨立的生涯規劃教育中心,培養一支專家化、職業化、專門化的輔導人員。可以采取專業導師+輔導員有機結合的方式,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以使這些人員能夠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育中心還應加強職業測評體系的建立,建立專家型的測評隊伍,給測評對象以公正、科學的測評指導,并給予正確的解讀,真正發揮出職業測評對職業規劃的服務作用,提高學生自我認知水平。中心還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本土化研究力度,建立完善的教育體系,不斷與時俱進,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大學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職能作用。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貫穿于整個階段,高校應根據不同階段開設相關的課程,側重不同的教學內容。尤其是現在國家出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的一系列政策,應將創業教育融入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來。努力完善課程體系的建立,開放性的與其他課程緊密連接,相輔相成的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等。

(三)通過開展生涯心理訓練,開發大學生的潛能與創造力。著重訓練學生的生涯發展能力,包括自我經營能力、自我激勵能力、利用時間的能力、交往和處世的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規劃與行動的能力等,培養競爭合作意識、角色轉換意識和敬業奉獻精神,提高和自我效能感,培養全方位的能力和素質,以適應職業發展和社會需要,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運。

(四)延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將其真正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目前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發展起來,傳統說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初步被更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取代,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最明確的特點就是真理性,事實性,先進性,不斷地完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才能夠使職業生涯規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合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已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為社會輸送更出色的人才。

(五)高校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廣泛宣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得到社會、政府的共同重視,與外界充分合作,形成高校,政府,社會三者連為一體的教育體系。特別是面向社會,充分了解社會需求和企業需求,進一步完善職業生涯規劃的不同階段的教育,并引導企業進入校園,提出企業文化教育與職業生涯教育雙重結合的方式,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專業人才,不僅解決了學生就業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為企業發展輸送更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達到學校教育,企業發展,社會和諧的三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