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教育誤區與措施
時間:2022-08-01 09:57:06
導語:公共藝術教育誤區與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藝術教育是校園文化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實施與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自1999年6月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之日起,美育同德育、智育、體育一起被寫進了我們黨的教育方針,各類各級學校逐漸開設了美育或公共藝術教育等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三個方面的能力。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發現高職公共藝術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因而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成了目前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迫切解決的課題。
一、高職公共藝術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隊伍素質普遍不高有些高職院校的公共藝術教育往往僅作為一種點綴和擺設,表現在:沒有組建相對應的公共藝術教研室,缺乏必要的組織保障和經費支持,教師間缺乏信息的交流和反饋,教學督導不到位,甚至有些學校由一些沒有任何教學經驗的年輕教師擔任公共藝術課程教學,且教學設計沒有統一要求,隨意性較大,教學隊伍的素質普遍不高。
2.教學模式陳舊單一在當今一些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學中,許多教師還沒有從藝術教育的舊有模式里跳出來,依舊沿襲“教師———課堂———學生”這樣的模式。在課堂上,教師采用灌輸式講述著一系列枯燥乏味的藝術理論和知識,過分強調共性要求,造成了學生的優劣好差之分,不但無法引導學生投入藝術的審美和思考中,反而將啟迪他們藝術心靈的大門提前關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思維惰性。
3.教學實踐性不強在課堂上,學生聽多練少,缺乏相關知識和技能的積累,缺少實踐的體驗和感知,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沒有得到發揮,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所以,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更談不上如孔老夫子所說的“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
4.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缺乏專業指導大部分公共藝術教學,都存在課堂與課外脫節現象,即教師的公共藝術教育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沒有進一步指導學生的第二課堂藝術文化活動,不能真正從實踐參與、實際操作入手,將課堂的學習與課外的實踐運用相結合,達不到實現藝術教育的育人功能和傳遞功能。
二、增強公共藝術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對策
1.建立公共藝術教研室,為教學提供有力保障重視公共藝術的課程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要從學校層面建立公共藝術教研機構,組織公共藝術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如推進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改革,實行聽課制度,執行教學計劃,深入研究課程標準、教材教法;實施教學指導,不斷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深入開展教學研討,及時了解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開展師資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推動教學評價研究與改革,完善質量評價體系與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從而全面提高公共藝術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師教學水平。
2.合理設計教學模塊,增強公共藝術教學的針對性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都安排在一個學期內完成該課程的教學,公共藝術教材多數還是按學科體系來編寫,內容普遍偏多,通常涵蓋音樂、舞蹈、影視、文學等方面,多數高職院給該門課程安排30多個課時。要在如此有限的時間完成對藝術的所有種類的教授,只能是走馬觀花,泛泛而談。因此,教師要合理設計教學模塊和優化教學內容:一是根據專業職業崗位需要,選擇和確定教學內容。如筆者在給市場營銷專業學生上該門課程時,設計了五個模塊:(1)聲樂模塊(中國民歌、外國民歌、通俗歌曲等);(2)器樂模塊(中國器樂、外國器樂、樂理知識等);(3)舞蹈模塊(中國古典舞、外國古典舞、交誼舞等);(4)影視文學模塊(影視、文學、配樂詩朗誦等);(5)市場營銷職業崗位公共藝術模塊。由于設計的內容針對性和實用性較強,給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銷售工作帶來很大幫助,學生學習興趣較高。二是不同模塊由不同專業教師擔任教學,專業性和針對性較強,每個教師都有各自的授課風格,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審美疲勞。三是要因材施教,以人為本。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全面衡量全體學生的基本情況,還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并且掌握與學生的溝通技巧,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真正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3.增強公共藝術教育的實踐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必須要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中簡單的“灌輸”、“說教”、“訓導”和“訓練”,樹立“討論”、“對話”、“實踐”和“反省”的人文課堂教學觀,[2]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品味知識的廣博和精神的歡愉。如民族唱法、美聲唱法、通俗唱法練習安排在聲樂模塊,在鑒賞音樂之余,選取《多謝了》、《愛在天地間》、《一杯美酒》、《聽,是誰在唱歌》、《最初的夢想》、《月光愛人》等歌曲,讓學生練習,讓學生親身體驗三種唱法的區別,教會學生完整完成一首歌曲要注意的事項,并使學生學會簡單的二重唱;在欣賞小提琴獨奏曲《流浪者之歌》時,可以讓學生配樂深情朗誦汪國真的作品———《黃昏里的琴聲》,讓學生學習配樂詩朗誦的技巧,并深入體驗樂曲的韻味和內涵;在交誼舞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談談交誼舞的相關禮儀,并模擬聯誼會、Party場景,由男士主動邀請女學生跳舞,演練跳交誼舞的整個過程;引導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時,請學生根據自己對音樂、人物故事的理解進行情景劇創編,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去表演歌唱,有的學生隨著小提琴的美妙樂音進入意境,有的學生用優美的舞蹈、豐富的面部表情重新演繹“同窗三載,共讀共玩”、“樓臺相會”等全曲高潮段落,有的學生則聲情并茂地朗誦。在這樣一個開放活躍的音樂課堂中,學生體驗著表演成功的喜悅,他們的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新成果都得到了展示。良好的音樂課堂是學生個性解放、情感交融、創造力馳騁的場所,教師應給學生一些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去體驗;給學生一點問題和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去鍛煉;給學生一些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前進、去發展。
4.重視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培養(1)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練習。通過積極參與藝術實踐,增強實踐的體驗和感知,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就會得到發揮,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因此,在教學中,筆者靈活運用“項目化教學法”、“情境再現法”、“成果匯報展示法”等教學方法,收到較好的效果。(2)加強學生藝術表現力訓練。一是在教學中,要聲情并茂,以情感人,這種“情”可以感染,可以傳遞,更是可以延續。二是引導學生學會理解作品的含義,體驗作品的情緒及創造特征。三是引導學生在演繹作品時,要全心投入,盡可能追求作品的完整性,并勇于突破難點。(3)樹立個人品牌意識。采取自我推薦的方式,在上第一堂課時,要求每個人選定一個自己最為擅長的藝術項目,采用一個學期的周期進行準備和訓練,在最后一次進行個人品牌展示,除此之外,主持、舞臺布置、錄像、后勤等均由學生擔當。教師則根據學生選定的藝術項目,進行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善于挖掘學生的亮點和優勢,使每個學生都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實踐證明,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表演結束后普遍心情愉悅,有成就感,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
5“.教、學、用”一體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第二課堂活動表現音樂是一種音樂再創作的過程,是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因此,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和與人合作交往的能力,讓學生有“我們一起”感受、表現音樂的感覺,師生共同成為音樂學習的主人,共同成長。如筆者經常指導學生參加學院“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科技文化藝術節”、“社團文化藝術節”、班級“迎中秋、慶國慶晚會”、迎新生文藝晚會等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展示舞臺,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大幅度提高了自身的修養和素質。
總之,造成公共藝術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我們認真探討,按照公共藝術教育的特點和規律,結合學生的實際和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公共藝術教學的模式和方法,高職生的公共藝術課程有效性就能得到提高。
- 上一篇:街巷綜合治理工作方案
- 下一篇:街鎮安全監管工作方案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