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路徑

時間:2022-12-10 10:19:15

導語:漫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漫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路徑

1.明確有效的教學內容

經管類的各個專業對《經濟法》的教學內容側重點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在對這些不同的專業進行教學時,該課程教師要熟悉教材的內容,結合不同的專業、學校的現實條件、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學習目標,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地處理。同時,教師在設計有效的教學內容時,要設計學生最心并且實用的知識點,比如將來學生會進證券公司,對股票、基金以及債券的相關法律要講解清楚;如果有學生可能要創業,那對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等企業形式要有所了解。這在無形之中,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要求教師根據不同的專業進行充分地、更有針對性地備課。并且教師在備課時要加上充分《經濟法》有關的經典而實用的案例,可以通過電視媒體的一些好欄目如《今日說法》、《經濟與法》和《法律講堂》等節目,這些案例很實用,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當然,如果教師有相應的資源可以與當地的法院系統聯系,把一些公開的案例拿出來討論,這樣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積極性大大提高,也擴大了學生的視野。

2.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進行互動

教師所教學的課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并且學到有用的知識。學生是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就是為了“不教”。讓學生盡快能了解和掌握與專業相關的《經濟法》的知識,教師可以對《經濟法》教學內容設計成案例和相應的提出問題,用提問的形式和學生進行互動,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當然,教師也可以用活動小組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游戲、角色扮演以及主題辯論等形式,讓學生之間相互競爭和學習,這樣能讓學生切身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調動更多的學生真實地表達自己對《經濟法》相關知識點的認知和感受,并讓學生從中體驗到真實的交際需求,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互動的課堂效果和交互的情感氣氛能讓學生感覺到學習的快樂。

3.建議

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評價體系“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增加課堂實踐的比重,由原來的“平時成績(20%)+期末考試(80%)”的考核形式,現變為“平時成績(20%)+課堂實踐(30%)+期末考試(50%)”,平時成績考核(20%)由原來的三部分變為“到課率10%+作業表現10%”兩部分組成。而課堂實踐是為了讓學生為中心,增加學生在課堂表現考核的力度,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提問、課堂發言、討論參與程度以及課堂表演、表達、調動情緒等方面進行給分。這樣學生的學習就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學習,而是全方位地進行學習,學生都感覺到自己得到了很大的鍛煉,學習上課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4.結束語

《經濟法》課程內容比較多,如何根據經管類不同專業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如果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探討的問題。

作者:黃冬玲林雨幸偉單位:南昌大學共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