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模式分析
時間:2022-10-24 10:22:05
導語: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語文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課程改革沖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語文教學模式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優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體性;教學模式;自主學習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圍繞新課標要求,并根據學生的現狀,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深思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努力挖掘教材內涵,真正實現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
一、以學生為主體
在新課程改革大環境下,語文教學應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只有自主學習,才能記憶深刻,學會思考,獲得豐富的體驗。閱讀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會閱讀的學生,他不會只側重于某一方面,而是廣泛涉獵。學生接觸的不應只有教材,還要通過閱讀課外書籍,拓寬視野,獲得豐富的語言資源。有效的閱讀需要邊讀邊思考,不能漫無目的地去讀,要既能和作者產生共鳴,又能大膽質疑,對書中的觀念主動思考、探究,以挖掘到更深層次的內容。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圍繞學生展開教學,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深化教學成效的目的。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教學活動,一切以學生的情況為主,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技術依靠圖片、聲音、視頻等功能,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多姿多彩、靈活多變,這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刺激了學生多種感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將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資料呈現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最重要的是要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使教師不再是學生課堂的主宰者,而轉變為學生的輔助者和合作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日常教學中,針對閱讀指導課、作文課等來說,要想啟迪學生的智慧,就要為學生呈現大量的內容,這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借助課件豐富的圖片或者視頻來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多媒體的使用方便、快捷、靈活,充分達到了教學目標。
(二)靈活的教學環節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固定化,首先是教學字詞,然后讓學生閱讀課文,在此基礎上逐段講解。教師按照課前的思路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對文章的分析來概括中心思想,這就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被動地聽教師講課,沒有任何的交流互動,學生的思維得到不發展,語文課的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我們想方設法彌補傳統教學的弊端,通過教師對教學環節的設計,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變得生機勃勃,讓學生在歡快的教學氛圍中自主學習,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要根據學情以及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新課程改革后的教學方式多種多樣,有啟發式教學、情景式教學、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以及多層次的問題啟發、小組合作討論、課本劇表演等,這些都是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運用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而打造高效課堂。否則再優秀的教師也不會打造成功課堂,教師的能力不僅體現在專業水平方面,還得想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能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進行教學。在這樣靈活的教學環節的推動下,我們的課堂一定會取得可喜的成績。
二、進行改革的原因
小學語文教育改革要與時俱進,要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上。教育的發展演變,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同時對教書育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創新教學方法,促進教學的良好發展。另外,國家的重視和支持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因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更多的社會建設者,因此,在人才培養方面國家要非常重視。在應試教育下,學生的學習成績決定著自己的未來發展,不管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是以分數為中心的。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一味追求教學成績,而忽視了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所以教育改革就是為了解決應試教育下產生的種種問題,用以彌補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糾正學生的學習思想和習慣。學生只有維持積極的情感,才能面對沉重的學習壓力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效率。只要學生對某一學科產生興趣,接受的就比較快,學習成績也比較理想,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真實實現了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讓學生學會了學習。
三、改革后的變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們的課堂有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了,他們對教學內容也更感興趣了。教師的傳統觀念得到更新,在教學中會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激發了學習熱情,學習成績自然能提高,并且他們的學習過程是愉快的、輕松的,厭學現象明顯減少。同時,教師的綜合素質也得到提升,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整堂課教學質量,由此可見,新課程改革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
四、關于改革的思考
通過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我們可以看出,教育必須要適應新時代的變化,緊跟時展的步伐,只有這樣,才能在時代的洪流中有立足之地。教學模式的改革彌補了傳統教學的弊端,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的,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在改革中要參照傳統教育,取其精華,不斷地實踐和創新,讓我們的課堂煥發出美麗的光彩。
五、結語
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課堂要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和實踐,不斷完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一切從學生的發展著眼,注重其學習能力培養,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活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作者:劉敬霞 單位:河北省巨鹿縣王虎寨校區紙房小學
參考文獻:
[1]丁良月,王進高.關注個性走進生活注重過程——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的轉型[J].臨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4).
[2]朱愛蘭.全面樹立新型理念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問題[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2011(10).
- 上一篇: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探討
- 下一篇:職教中心教育教學管理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