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實踐探究

時間:2022-07-16 11:04:40

導語:全人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實踐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人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實踐探究

1全人教育的內涵

1.1何為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思想最早開始于美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經過時代的變遷,這一教育思想慢慢向美洲大陸、歐洲大陸,乃至整個亞洲蔓延開來,至今已形成了一系列全球性的全人教育改革,對各級別各類型的教育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2][3]。全人教育將培養全面的人、完整的人作為其主要教育目的,有著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不同專家學者對此都有不同層面的理解,因此,學術界至今對于全人教育并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美國的隆•米勒(RonMiller)是當今提出現代意義上“全人教育”的第一人,創辦了“全人教育出版社”并發行了《全人教育評論》,他認為從全人的本質來看,精神性更勝于物質性,從當今時代來看,也就是說教育應更著重于人的內在,比如情感、創造力、想象力、同情心、好奇心等,尤其要注重自我的實現。日本教育家小原國芳提出:理想的教育應包含人類的全部文化,理想的人應是全人,應具備全部人類的文化,即培養真(學問)、善(道德)、美(藝術)、圣(宗教)、健(身體)、富(生活)全面發展的人[4]。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借鑒西方全人教育家的主要觀點,結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使命,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博士生孫軍對全人教育作如下界定:全人教育是以學校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家庭共同參與的系統而全面的教育,該教育面向全體兒童,通過課程建設、師資培訓、課堂教學、綜合實踐活動、家長學校等途徑,致力于兒童的心智與體魄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持續發展。1.2全人教育理念。全人教育理念是全人教育的靈魂,是以培養整全的人為宗旨,使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針對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在傳授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要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培養完善的人格品質,使人的體魄、技能、知識、心理素質、德行水平、思想水平朝著和諧統一的方向發展。從高校體育教育的角度來說,全人教育就是在體育教育的過程中,不僅促進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的學習,同時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使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實現人的整體發展。

2全人教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發展

2.1拓寬教學知識領域。全人教育的理念指出學科之間整合學習的重要性,指出當今世界發展的任何難題都不能僅僅依靠一種學問、一門科目,甚至是一種手段來解決。只有通過學科間的互動滲透、影響,沖破學科之間的種種界限,才能夠開拓出新的知識領域,擴寬研究問題的視野[5]。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多以傳授體育專業理論知識及技術技能為主,實踐為主,理論為鋪,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體育教學內容在傳授專業學科知識及技能外,應注重對邊緣學科的教學,使學科專業知識與通識教育相結合,加強各學科間的交叉學習,使學生在對學科專業知識深入研究的同時,拓寬知識領域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知識與技能,從而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可融入體育文化學習,向學生傳授體育精神、體育意識,使學生了解每項體育運動的歷史背景及比賽規則,從而影響學生的體育價值觀;也可將體育美學融入到體育教學內容之中,引導學生提高審美的能力、趣味、水平和情操等。與此同時,需將基礎道德素質教育貫穿其中,并將教學內容與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緊密結合。2.2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應遵循全人教育的理念貫徹實施,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獲得一定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應該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其掌握自我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傳統教學模式多為老師教,學生學的“單邊活動”,可以嘗試教師指導,學生教,鼓勵學生教學生,學生帶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和如何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當中,要遠比學會某種知識某項技能來得更有意義。在教學過程中也可經常采用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競爭意識。2.3完善的評價體系。教學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及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價,具備一定的診斷、監督、調節等功能,良好的教學評價能夠有效的推動教學工作朝著全人教育培養的目標發展。首先,在評價內容上,不僅要考核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更要考慮學生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學習態度、人文素養、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各方面表現;其次,在評價主體上,不單單是教師評價,還應采取學生評價,生生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也可考慮使家長參與其中,使得評價更加科學、公正化。并且,教學評價應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應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高校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的教育,學科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技能的學習盡管很重要,但這也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除了對學生進行專業學科知識的教育,對其人文素質的塑造、基本社會生活技能的鍛煉也很重要,持續不斷、不同方位的考核方式值得借鑒和探索[2]。2.4師資隊伍。高校體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者,是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因此,全人教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育的改革發展,對高校體育教師有一定的要求:(1)觀念的改變。高校體育教師對全人教育應有一定的認知要從單純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明白體育教學工作不只是教授學生專業學科知識,更是對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健全人格培養的一種手段。(2)綜合能力的提高。體育教師應具有全面的知識素養,即專業的體育學科知識,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以及豐富的社會實踐知識,并且具備善于組織管理學生,為學生營造一種有利于其健康、全面、和諧發展的學習范圍的能力。另外,教師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拓展知識面,深入教育科學研究,加強自我學習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3)職業道德素質。教師言談舉止、思想品質對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均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使學生各方面思想品質都有較好的發展。(4)教師應向“創造型”的方向發展。為了適應新技術革命的挑戰,滿足我國現代化建設人才的要求,我們必須培養出一大批具創造性的人才,這需要有創造型的教育,即創造性活動的開展,在課堂中,表現出良好的創造性和靈活性,善于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2.5豐富和完善體育社團活動。體育社團活動是以學生為主的,由具有相同興趣和愛好的學生自愿組成,自主管理的校園文化活動。作為“第二課堂”,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延伸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滿足了學生個人興趣和愛好的需要,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體育活動極大地發掘了學生的個人潛能,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生不僅是社團活動的學習者,更是組織者、管理者以及領導者,因此,體育社團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組織管理能力。可以說,體育社團活動是使學校體育工作與全人教育相融合的平臺,學校應鼓勵社團活動的開展,并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教師應適當指導學生社團活動的開展,同時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給予社團展示的平臺和機會,以促進體育社團活動進一步的發展壯大。從全人教育的視角看,教育的核心是人。具體到體育教育領域,核心是努力展現體育對人類生存意義及價值的終極關懷。體育教育必須回到以人為本的世界[6]。因為體育教育的教學目標要求及其存在價值,不僅僅是塑造形體的手段,而是通過教學過程達到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及完善人格的塑造。所以,體育教學對學生的作用不只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對于學生完善人格的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追求,才是教育的關鍵。如何通過體育教育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綜合素質的全人,如何將全人教育更好的融入到體育教育實踐當中,是未來仍需努力和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27號.

[2]趙俊亞.全人教育的優勢及對高等教育的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5(02):170-171.

[3]劉寶存.全人教育思潮的興起與教育目標的轉變[J].比較教育研究,2004(09):17-22.

[4]全人教育,百度百科

[5]劉會平,陳炳和.全人教育視角下體育教學對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的積極影響[J].教育現代化,2016,3(11):11-13+16.

[6]王永生,束景丹,鄧毅明,吳敏.全人教育視角下體育教育對于人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51):166-167.

作者:高 佳 譚分全 單位:肇慶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