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禮儀教育體系探討

時間:2022-07-16 11:02:59

導語:大學生禮儀教育體系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禮儀教育體系探討

[摘要]結合當前在高校開展禮儀教育的情況,分析了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大學生禮儀教育的范疇界定問題,并據此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最后分析了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實踐轉化需要注意的問題,希望對于深化大學生現代禮儀教育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大學生教育;禮儀教育;現代禮儀;教學方法

當前,全社會都十分關注禮儀教育工作的開展,高校是開展禮儀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各方面應該充分重視大學生禮儀教育工作的開展。一般來說,在中小學階段中,禮儀教育重視基本規范行為的養成情況,則高校禮儀教育則應該保證實踐效果的檢驗,能夠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滿足和諧社會穩定發展的基本要求。但是,當前的大學生對禮儀教育的情況遠不如在中小學生中的執行,這不得不引起廣大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擔心,人們也相應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禮儀教育工作的開展,各項關于高校德育改革與德育課程建設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我們從高校禮儀教育的斷層發展現狀可以看出,應該從各方面認識到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性,這里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從多方面探討了基于現代禮儀的大學生禮儀教育工作中相關問題。

一、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意義

在大學生的德育教學工作中,禮儀教育則是通過分支項目進入教學中。所謂的道德,則是在相應的社會經濟關系上來實現的統一化的主客觀實踐活動,在此系統中,主要涉及道德活動、道德關系以及道德意識等方面,這三方面的要素不可或缺。通過禮儀教育與道德屬性相互關系,可以認識到,在道德教育系統中,一般來說涉及禮儀行為、禮儀意識以及禮儀習慣等方面。從相應的狹義角度分析,所稱為的禮儀基本和道德規范相同,能夠相應的儀式、儀表、禮節、禮貌等方面的表現,并在其中間具有一定的相互的教化、協調以及導向等功能,能有效保證人們的道德修養進行引導,凸顯出社會發展中的人們的道德精神情況,能有效保障在社會行為中具有一定的道德原則。其中,禮儀具有很多方面的特點,涉及實踐性、形象性等,能夠體現一個人的內在道德要求方面,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表現形式的行為規范內容。究其內在要求進行分析,主要體現在人們在社會活動中能夠實現儀表端莊、誠懇和善以及相互尊重的發展,從外在要求來看,就是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的外化。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禮儀,這是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之一,體現出公民的文明素質。當前,部分大學生并沒有清楚地認識到禮儀道德范疇,這樣就會造成出現在社會生活中的非禮、棄禮以及無禮的現象,部分學生沒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建設,出現了泛道德、反道德的思潮,這樣自然不利于開展我國的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開展。針對大學生的禮儀教育工作來說,應該服務好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好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作用,反映出社會的文明進步與發展的需求。這就要求高校應該重視“四有”新人的培養,能夠積極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服務工作,這是廣泛開展禮儀教育的初衷。在開展大學生的禮儀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提升大學生的公民素質,要求能夠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實現學習和生活的知行統一,從事實出發,講原則,守紀律,辦實事,說真話,樹立良好的做人基本準則;通過禮儀教育,應該利用好良好的人際關系為紐帶,對于大學生的行為方式進行及時的糾正,保證營造出良好的社會形象,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不斷促進文明校園工作的開展。

二、大學生禮儀教育的范疇界定

結合當前高校就禮儀教育所開展的分析和探討,特別是在構建教育內容及體系方面存在比較大的問題。相比于其他教學內容,禮儀教育則體現出教育內容零散化、組織乏力、教育手段較為單一等特點。這些問題所反映出來主要是存在著不完善的教育體系結構的影響。當前,高校在進行禮儀教育體系構建的環節中,大都是體現出傳統型與現代型禮儀兩種教育模式。在傳統型禮儀教育過程中,則是突顯出我國深厚的國學文化,通過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沉淀來吸引廣大師生的目光,在這種模式下,體系架構發展和傳統文化道德教育相互聯系較為緊密,一般容易開展,特別適用于理工科院校及專業的教育情況;對于現代型禮儀教育來說,則是主要涉及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要求而存在的禮儀習慣,以及在相應的西方文化道德影響下的文化輻射影響,往往呈現出教育格局的開放性特點,特別是在文科院校和專業教育中具有較大影響。從當前的學校禮儀教育開展情況看來,我們應該積極踐行構建兼容型的禮儀教育體系,努力實現現代禮儀和禮儀教育傳統相互的結合。在傳統禮儀中,涉及的綱目比較繁雜,包括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吉禮、軍禮、賓禮、兇禮、嘉禮等五類,并能和傳統社會發展相互匹配而成的文明禮儀規范,能具體來說,涉及儀態言談之禮、待人接物之禮、尊老敬賢之禮、慶典婚喪之禮、交朋擇友之禮等內容,并要求此教育體系應該貫徹發揮好并體現出協調人際關系、維護校園穩定、構建和諧校園等方面的精神力量,但在此過程中,則應該重視如何有效來解決對于傳統禮儀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及取舍情況。在現代禮儀中,則是更多體現出了社會發展的印記特點,主要涉及現代化建設進程以及社會轉型的特點,重點內容則是關注在改革開放中禮儀創造與道德標準重塑等內容,重點則落實在如何有效塑造道德人格、創新人際交往以及繁文縟節的背棄等內容,更多地將禮儀傳播、社會多樣化統一化體現。在進行現代禮儀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則應該重視相關的基本內容,涉及現代職業禮儀、現代校園禮儀、現代家庭禮儀、禮儀基礎知識、涉外禮儀、現代公共場所禮儀、個人儀態與修養等方面。但在實踐中,則應該重視教育內容不夠成熟、欠缺穩定的不足之處。只有將現代禮儀教育的開放性和傳統禮儀教育的體系穩定性相互結合,結合其優勢所在,這樣才能符合新時代的發展特點,才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的成長需求,能體現出既能秉持優良傳統,又要體現出現代特色的禮儀教育特點,符合社會發展的道德禮儀教學框架。這種兼容型的禮儀教育體系能體現出豐富的實踐內涵以及鮮明的實踐特征。比如,對于大學生個體來說,禮儀技能涵蓋內容較為廣泛,包括禮儀文書、交往禮儀、身體姿態、儀容修飾、語言談吐等方面,通過這方面的技能學習,可以選擇大量的來自生活中的教育范例。

三、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實踐轉化

結合禮儀教育的獨特性要求來看,在高校中開展禮儀教育,主要就是培養高校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遵守相應的基本原則以及規范要求,這些則是道德義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實踐過程中,一定不可偏離道德實踐的本體,則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來,進一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個性以及道德品質。第一,重視培育禮儀習慣。對于禮儀的內在道德往往表現出具有一定的內隱性,往往是通過潛在習慣形態而隱藏于人們的行為背后。通過培養大學生的禮儀習慣,則是能間接反映出來禮儀教育的情況,能有效對于教語文本以及案例設計的認知和分析水平的體現。在開展禮儀教育的過程中,則是體現出從模糊變清晰、由弱漸強的必然過程,通過相關教學僅僅是為了縮短大學生的認知過程。所以,高校開展禮儀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摒棄傳統的禮儀說教的方式,則應充分重視教育手段的創新發展,以及選擇豐富的教育素材內容,進一步開展相應的啟發式教學工作,能夠有效實現禮儀教育的精神內涵的傳播,開展良好的禮儀文化的熏陶。在進行禮儀習慣的目標的培育過程中,重點則應該落在禮儀的內化,而難點則應認識到大學生禮儀認知狀態的動態化波動情況,這就需要借助于相應的心理測試手段,這部分的實施具有一定難度。第二,加強發揮禮儀效能。為了進一步促進大學生的禮儀教育的開展,則應該保證充分發揮好禮儀效能的空間和途徑,應該通過生活化案例來進行不斷的積累,積極重復性的訓練。禮儀對于大學生的道德養成具有較強的穩定性作用,其往往體現出樸素的情感以及習慣行為,可以看作為經驗心態的行為標準體,能有效解決較為復雜的道德沖突以及道德選擇問題。在此過程中,也往往體現出禮儀抉擇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發展過程。所以,在開展大學生的個體的禮儀運行效果考核環節,可以結合必要的合理化的道德沖突來進行,而避免過于正式死板的禮儀教育的程式化。第三,拓展禮儀行為的選擇方式。在開展大學生的禮儀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加強貫徹落實好“知行合一”的特點,應該保證禮儀的群體認同特點,能幫助學生個體能夠形成禮儀共識。這就是表現出禮儀方面的社會慣例,并能幫助結合社會生活的具體情況來教會大學生的禮儀規則,能幫助他們能按照下意識來根據規定方式行事,體現出相應的行為選擇。開展大學生行為選擇的規范與禮儀的教學中,通過相關的實踐取舍,慢慢會積累相應的習慣,演變成為群體品德,實現了進一步完善禮儀修養的方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開展現代禮儀課程,能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水平,但要在具體實施階段特別注意教學方法的針對性和多元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好學生的態度和能力,不斷實現學生的自我完善的需求。通過素質教育和現代禮儀教育相互結合,能保證學生能夠具有社會人、文化人的雙重特點,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能夠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黃端一.傳統文化教育視域下大學生禮儀教育探賾[J].成才之路,2018(32).

[2]李麗安.教育戲劇在大學生禮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9).

[3]陸林召.大學生禮儀禮節教育與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17(4).

[4]王立華.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實踐研究———以義烏工商學院為例[J].卷宗,2016,6(3).

作者:李姝 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歷史與民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