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索

時間:2022-05-23 08:52:55

導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索

摘要:近年來,高校雖大力推廣創新創業教育,但實際教學效果欠佳。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在缺乏社會資源支持的情況下,很難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存活。為提升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際效果,提出利用社會“雙創”平臺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從而拓展高校學生獲取創業資源的方式,以便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關鍵詞:雙創平臺;高校教育;創新創業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導向

在《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倡議下,圍繞推廣創新創業教育的社會平臺搭建工作的重要性越發突出。對新時期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在高校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完成三個維度的平臺搭建任務。首先,把握發展機遇,匯聚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其次,積極推廣眾包,激發創業創新活力。最后,穩健發展眾籌,拓展創業創新融資。此外,推進放管結合,營造寬松發展空間。新時期高等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應緊隨時代步伐,積極探索與社會資源的內部銜接關系與相互滲透聯系。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社會資源并非稀缺資源,如何利用好社會資源的共享平臺,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是當前的核心發展觀念。也只有進一步構建社會雙創平臺,提高社會資源對雙創教育的支撐力,才能進一步完善我國的雙創教育。在高等院校搭建社會雙創平臺時,應遵循政策導向,以社會平臺的支撐力,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創造更好的發展機遇和成功幾率。

二、高校雙創教育的社會層面支持度

在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上,高等院校應緊隨政策引導,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為核心,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創業機遇。而其中搭建社會“雙創”平臺,是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落實的重要環節。單以高校自身的教育資源,雖然可以引導大學生積極思考創新發展問題,并以創新理念形成一定的創業意識[1]。但這樣的創新創業意識形態,最終需要落實到社會層面,并以社會發展方向為基礎,以市場反饋信息為標準,以此衡量我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階段性成果。假設,我國高等院校培養了一批理論扎實創業熱情高漲的創業青年,但沒有社會平臺的輔助力量,其最終的創業結果以失敗告終。那么無形中反而增添了社會負擔,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也必將淪為形式。在我國創新創業蓬勃發展的階段,大學生既無可行性較高的創業項目,亦無較多的創業資金,同時創業經驗和社會資源相對較少。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和成功幾率,成為高等教育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質性問題。而《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也是基于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提出的政策建議。大眾化、規模化、國際化、平臺化的社會資源,正是我國創新創業高等教育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失去社會層面的支持,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成功率難以保障。因此,必須搭建一個健全且完善的社會“雙創”平臺,進而在新時期支撐起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實作用,以便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成功幾率,鑒證我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教學成果。

三、高校雙創教育搭建社會平臺的實施策略

1.把握時展機遇,匯聚社會經濟發展動能。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力量需要依靠社會資源來實現,如果缺乏社會資源的支撐力,其教育目標與方向很可能會脫離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題。其根本因素在于,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皆為在校期間的構思,實質上缺乏一定的社會反饋信息驗證。因此,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必須以時代背景考驗學生創新創業構思的可行性與合理性。那么就要以市場為依托,檢驗創業項目的實際作用和效果。而匯聚社會經濟發展動能,則是將最為先進的創新理念注入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中,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最為客觀的教育資源。具體落實方面,需要細分為兩個層面[2]。其一,高校應積極探索創新創業項目的發展規律,以市場經濟的反饋信息為標準,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構建,以及創業項目的積極探索,并結合實際情況開發可行性更高的創業項目。其二,高校應堅持以引導者的身份為學生指明研究方向,并提供相應的社會資源或尋求市場發展規律的技術手段,由學生單獨完成相應的創新創業項目開發。這樣一來,實質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當學生畢業后,不可能將所有創業問題都及時與指導教師進行溝通,如果學生不能脫離高校的指導,也很難單獨面對在創業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與困境。因此,匯聚社會經濟發展動能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掌握創業規律,并將此規律融入到創業項目中,最終積累創業經驗和創業能力。2.積極推廣眾包業務,激發創業項目市場活力。構建社會“雙創”平臺的目標,在于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與真實市場環境對接的學習平臺,在平臺中提高學生對市場發展規律的理解與掌握,并最終形成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那么積極推廣眾包業務,就是將企業的部分經營項目交由高校組織學生完成。一方面,大學生能從企業的經營項目中了解到更為客觀的市場環境,為自身的創業項目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另一方面,企業可以收集高校學生的創新思維,為自身發展謀劃貼近以大學生為主體的營銷對象思維。因此,從市場發展角度而言,對高校與企業來說都是雙贏的發展模式。在推廣眾包業務的過程中,激發創業項目的市場活力,也是實現社會“雙創”平臺現實作用的重要過程。在構建社會“雙創”平臺的環節上,如果缺乏市場活力,企業獲得收益的幾率必然降低,學生能掌握創業經驗的機遇也會減少。因此,激發市場活力也是促進社會“雙創”平臺實際運行效果的必要途徑。而市場活力的主體,分別為高校學生與企業,那么就要從兩個維度分析市場活力的激發模式。一方面,高校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的熱情必須保持,激發學生的熱情可以通過一定的激勵模式。例如,將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帶入眾籌網絡中,在獲得社會支持后,學生也會得到相應的鼓勵和信心。另一方面,社會層面的參與程度,則需要高校的引導和支持。其引導的是企業將分包業務交由學校的原始動因,如果高校以研究方向為核心,不予收取分包業務的相關費用或減少相應費用,便可以引導企業的參與熱情。支持方面,高校可以將自身的研究成果與企業分享,并通過企業的運行實踐,證實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在引導和支持的合力下,企業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動因充足,構建社會雙創平臺的基礎條件滿足,才能真正激發創新創業項目的市場活力[3]。3.穩健發展眾籌平臺,拓展創新創業融資渠道。在以往大學生創業項目中,其失敗原因中創業資金不足為主要因素。這里提出的資金不足為流動資金部分,多數學生在創業初始階段對市場信息的分析處理能力不足,導致創業資金預計規劃失誤。往往是啟動資金充分,后備資金不足。那么構建社會“雙創”平臺,必須完善一個基本功能,就是為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這一部分的功能,需要由網絡眾籌平臺完成,進而為大學生的創業項目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為了實現更好的創業項目融資,應由傳統的初始資金融資,轉換為階段性融資或分時期融資。階段性融資是指在創業初始階段將融資部分資金交由項目創設者,保留后備資金以備不時之需。分期融資是指讓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在融資過程中分為三個時期完成。首先,在創業初期,獲取少部分資金支持即可,由市場反饋信息比較學生創業項目的可行性。其次,在創業中期,當大學生創業項目得到市場驗證,證明其創業項目的可行性時,允許大學生再次融資,并提供資金用途和發展方向與規劃。最后,在創業后期,為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眾籌融資的環節。以市場動態變化為考量,維持可行性更高的創業項目,減小市場波動的影響,也是提高大學生創業項目成功率的必要途徑。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利用社會“雙創”平臺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把握時展機遇,匯聚社會經濟發展動能,為高校學生提供與時俱進的學習資源。第二,積極推廣眾包業務,激發創業項目市場活力,讓學生能在積極的實踐環節積累經驗并驗證自身創業構思的可行性。第三,穩健發展眾籌平臺,拓展創新創業融資渠道,為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不同時期的資金保障,提高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王孝勝,賈欣.校企共建“雙創”平臺運行的影響因素研究[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1).

[2]曾雅麗.科學發展觀視域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3(4).

[3]程曉丹,齊鵬.從“史上最難就業季”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5,31(9).

作者:葉劍鳴 單位:安徽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