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語文課程改革分析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3 03:44:00
導語:大學生語文課程改革分析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大學語文課程改革
論文摘要:高職高專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而語文課則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傳遞、文化熏陶、性格塑造、能力培養,使他們成為真正有人文素質的技術型人才。本文從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的定位、模塊設定及教學質量監控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與闡述,以期能為高職高專院校語文課程的開設與改革提供可借鑒之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學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識的同時,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高職高專院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職業應用能力的培養是院校的根本任務。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和改革,必須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結合院校特色,以行業或區域經濟發展為導向,突出重點,著力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人文素質。
一、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是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和人文素質的基礎
在高等教育中,對大學語文的性質存在著四種不同的觀點:一是工具論,認為語言是交際工具,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語文課的任務就是進行語言知識教學,培養訓練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二是人文論,認為人文性是本質屬性。語文課的任務主要是通過語言的學習、感悟,培養情感,陶冶情操,弘揚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三是素質論,認為語言既是交際工具,又是思維工具,也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四是語感論,把培養語感作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上述四種觀點,從不同角度分別論述了語文課程的性質。
教育部高教司文件中專門對大學語文開設的目的和意義做了這樣的描述:“在全日制高校設置大學語文課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點,適應當代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日益交叉滲透的發展趨勢,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具有全能素質的高質量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大學語文課程重點強調的是人文性、工具性和基礎性。
大學語文課程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是:培養學生對本民族語言的熱愛,樹立語言規范意識,并能夠準確地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在經典文學作品欣賞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真、善、美的辨別力和鑒賞力,從學生從厚重的文學熏陶中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改革創新的民族精神,促使中華優秀文化向學生心理品質和思想道德的轉化。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結合院校特點與行業、區域經濟發展要求,把職業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培養相結合,把發展“人”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把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和學生的個性發展與人格完善有機統一,即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的模塊設定
高職高專大學語文課程要根據學生特點、市場需求、院校特色、培養目標進行,突出模塊教學。一般模塊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1、語文基拙知識模塊。要求學生掌握語音、詞匯、語法、修辭、邏輯、文體常識、文學常識等,建立文學史的知識體系。加強漢字書寫基本知識與訓練,加強口語交際訓練。普通話能力測試是檢測本模塊的基礎措施。
2、閱讀與鑒賞模塊。高職大學語文課程必須注重學生的辨別力與鑒賞力的培養和提高。高職高專大學語文課的閱讀與鑒賞模塊可以采取專題講座的形式,由專業教師講授,將優秀作品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文化、文學、藝術名著,在閱讀與欣賞作品中實現學生與古今中外的大師們進行心靈對話,豐富情感、升華境界,促使他們關注社會、人生、人性、人類、自然等等,養成學生高品位、開放性的文學藝術審美意識,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靈的凈化,從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華和健全人格的塑造,達到“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教育目的。公務員之家
3、寫作訓練模塊。寫作能力是學生大學語文水平高低最直接的表現之一。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寫作理論知識面,強化思維訓練,提高學生對寫作材料的搜集、處理能力,養成常用實用文體的寫作能力。寫作訓練模塊包括常用文體的寫作、應用文的寫作。在應用文的寫作教學中,可以先集中講解寫作知識,然后利用學生調研、實習的機會,寫出系列應用文,即調研、實習前寫通知,調研、實習結束后寫總結,并結合調研內容、實習內容和自己的認識,寫競聘報告、求職信、請柬、演講稿、實習報告、調查報告等,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體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通過模塊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寫作和鑒賞能力,從而提高自身人文素養。
三、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監控
做好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監控,應當采取以下措施:
1、下達教學目標責任書。學校教務部門要做好大學語文核心課程、精品課程建設,要給主講教師下達目標責任書,從教學大綱、教學內容與方式、教學態度、教學效果、教學研究與改革力度等五個方面對主講教師提出目標考核要求。這樣教師教學有目標,學校考評有依據。
2、成立課程質量檢查評估體系。學校應成立學校層面、院系層面課程質量評估檢查組,公正地反饋意見、評價教學質量。檢查組成員由學院教學委員會委員及教學經驗豐富的退休教師組成。檢查組具體負責教學過程的全方位監測,其職責包括,審閱主講教師提供的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編寫的教材及向學生推薦的參考書;檢查教學計劃的執行情況;負責平時隨機聽課,其中退休教師全程跟蹤聽課,必要時抽查教師教案;召開學生座談會,對學生進行教學質量調研;審查試題和組織面試;依據目標責任,對課程質量進行定性、定量評估。
3、面向全體學生進行課程質量考核。為提高教學質量,教務部們每學期對所開課程都要進行課程質量考評,通過學生打分對課程質量進行考核。
4.嚴把考查、考試關。考試是檢查課程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一種必要手段,科學的考試應能反映出不同層次學生掌握知識、能力的水平,客觀的折射出教師的教學效果。要嚴格試題的審查,把握好試卷的知識面、量、難度及實用性。
高職高專大學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公選課,對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學校主管部門要做好課程建設和改革工作,同時,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也應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特點與興趣的教學方法,使高職高專大學語文課程成為真正對學生有用、對社會有用的課程。
- 上一篇:健全中學德育教育管理研究論文
- 下一篇: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困境及解決方案探求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