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書籍設計與制作課程革新
時間:2022-08-07 03:35:10
導語:院校書籍設計與制作課程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始終處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職業化課程教學改革強調實踐性、職業性,關注技能,尋求課程的系統化教學方案。課程作為教學的最基本單位,是以一種教學系統的形式呈現的,改革教學內容組織方式與構建新的職業化課程教學體系,是對接職業能力的直接途徑。“書籍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承載著與行業相對應的職業崗位能力理論與實踐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全面掌握書籍樣本設計、制作的理論方法與實踐技能,具備一定的創意與策劃能力;明確書籍設計制作行業崗位要求,勝任崗位能力,能夠具有在一整套工作流程中與不同崗位的協作能力。但根據目前課程實際教學情況,本課程職業化教學特征不明顯,教學思路不明確,教學重點不突出,學生在課程知識學習過程中無法與行業職業要求接軌,脫離實踐,具體表現在三個“脫節”上:一是課程教學內容與行業發展相脫節;二是課程理論教學與行業印刷技術實踐相脫節;三是課程教學內容與其對應的職業崗位實踐能力相脫節。“書籍設計制作”課程教學中,必須考慮到“課程”與“職業”的關系。要根據現代印刷工藝的發展、紙張材料的更新、設計理念轉換以及數字化新媒體發展等變化因素,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重新構建、對教學組織形式進行更為系統的規劃,使課程從教學內容到教學形式都適應社會行業對書籍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如在數字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帶動新傳播媒體網絡化電子書籍的發展,折射在課程教學中,基于傳統意義上的紙質書籍設計教學內容必然需要延展到網絡書籍設計的新空間。因此,解決目前三個“脫節”的教學現象,改革課程的實踐教學體系,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本位,規范所學習的知識范圍和相關的能力訓練,構建基于行業職業崗位劃分以及以崗位能力培養為本位的課程體系是當務之急?!皶O計與制作”課程改革要以書籍設計行業標準與職業崗位技術要求為基準,課程理論與實踐并行,建立一套適合高職書籍樣本設計制作課程的教學模式。
一、“書籍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內容的職業崗位特征
“書籍設計與制作”課程與其說是一門課程,不如定義為一個職業方向。從其行業發展與職業崗位分布來看,課程教學內容對應行業中多個就業崗位,并形成獨立的行業崗位區域。目前,書籍設計行業發展從傳統紙質書籍逐漸向網絡媒體的數字化書籍拓展,職業崗位分別也由原來傳統的書籍與樣本設計、制作和后期印刷技術等崗位延展到網絡數字書籍的新型職業崗位范疇,行業的崗位區域定位與行業發展方向為本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提供了可參考依據。對應書籍設計行業的傳統崗位區域,課程教學內容以職業崗位流程為主線,由書籍前期創意策劃、資源整合、電腦制作、印刷制版工藝加工、印刷材料直到印刷裝訂,涵蓋行業流程中的多個職業崗位。在新型網絡數字化書籍崗位區域,除了將傳統印刷流程轉換為網絡載體技術,前期的設計制作流程是相似的。作為課程而言,將課程教學內容對應于行業的崗位流程,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崗位特征,重構與職業崗位實踐能力相配套的教學內容,實施“按崗分工”式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實踐改革,形成本課程技術性、實用性與崗位實踐性的特色教學。本文從課程教學的模塊劃分與“按崗分工”兩個角度,進行課程教學改革思路闡述,將課程理論“應用性”與制作技術“實踐性”結合,實現課程教學與行業崗位分工需求的知識對接。
二、以職業崗位能力為導向,構建“分模塊”課程教學體系
課程內容的排序需要結構。結構是知識傳遞的路徑,知識只有在結構化的情況下才能有效傳遞。高職課程內容的結構化,也是序化的問題,應采取基于知識應用的參照系。課程內容融合了書籍設計行業的設計理論、制作技術、印刷工藝等多個崗位能力實踐環節,各部分理論內容交叉性出現在設計制作以及工藝技術的實踐環節中。課程內容必須進行排序與重構,使其符合職業崗位能力的實踐目標,以“分模塊”進行教學,分成理論與實踐兩大模塊,有序地、分層分段地構建課程教學內容,實施教學,梳理出課程“理實一體”的實踐教學思路。
1.課程理論模塊。課程內容分為基礎理論、設計理論與印刷理論三部分,課程教學按模塊劃分循序漸進式教學。基礎理論包括書籍設計的概論性理論知識,是對書籍歷史與發展概括性認識、了解的模塊,也是汲取設計制作靈感的基礎;設計理論現代書籍的設計理念包括傳統書籍設計與網絡數字書籍設計原則、設計方法、設計元素等理論知識,是找到書籍設計的入口,也是學生在完成設計項目過程中的理論依據;印刷理論包括印刷色彩、印刷開本開度、印前工藝制作原則等理論知識,是書籍樣本制作的重要環節,也是與印刷行業標準接軌的技術理論模塊。整體理論模塊的崗位能力是定位在書籍整體策劃能力上的。
2.崗位實踐模塊。根據書籍設計行業崗位需求(要求),將書籍設計的單向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能力進行對應性分配,把書籍整體策劃能力、設計能力、排版制作能力、電腦藝術表現能力等實踐技能方面歸到教學實踐模塊。具體分為版式設計、樣本設計制作、平裝與精裝的設計制作。版式設計包括傳統紙質書籍版式與網絡書籍版式設計,以排版、制作與印刷工藝相結合為主要內容,體現書籍圖文編排的崗位能力;樣本設計與平裝精裝設計制作則是以設計、排版、制作、材料與印刷工藝綜合技術為主體的實踐模塊,體現書籍策劃、設計與制作綜合崗位能力。在實踐模塊教學過程中切合相應的理論知識,理論融入實踐教學,書籍樣本排版設計、制作能力訓練實踐性教學過程與設計理論、印刷理論模塊內容緊密結合,用實踐過程來體驗、理解與認識基礎理論的內涵?!胺帜K”教學體系構建了一個循序漸進的職業崗位能力培養過程,體現教學“理實一體”的原則。理論與實踐進行劃分是因為課程教學內容所包含的三部分理論內容分散,并交織于實踐教學內容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混淆概念、思路不清。課程教學內容劃分后,理論模塊整合歸納了書籍樣本的概論性理論知識、設計理論、印刷理論等教學內容,并在實踐教學主體內容中以項目為教學素材,對應理論知識點分析教學;項目中的各知識環節對應崗位能力,協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點,引導學生對職業崗位的認知與實踐,展開對于案例的自我認知及其相關理論知識運用,為實踐環節做準備,并在實踐教學中體現課程理論依據性。實踐模塊將實施崗位能力的實踐教學,設計、排版制作實踐環節與設計理論、印刷技術理論結合,形成理論融入實踐,用崗位實踐過程來體驗、認識和理解設計理論的內涵。理論知識分解到實踐教學過程中,找到相對應的理論依據或理論知識點,指導實踐教學;兩者融會貫通,一體教學。
三、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標準,實施“按崗分工”實踐教學
高職課程改革在課程結構上的創新,在于選擇工作過程作為參照系,并實現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理念。課程構建以職業崗位技能標準為教學核心內容,以行業企業對書籍樣本排版、設計、印刷等崗位能力要求為參照,課程內容以“按崗分工”式組織教學的實踐教學體系。從職業崗位能力標準與課程目標相結合的角度出發,將行業中工作過程、崗位分工、崗位技術標準與課程教學內容相結合,重點放在與職業崗位對應的制作技術實踐模塊,以職業崗位工作分工標準為導向,實施“按崗分工”組織實踐教學,形成新的課程實踐教學體系。
1.根據工作流程的崗位分工?;跁O計行業發展與職業崗位特征,從傳統書籍設計制作與網絡數字書籍設計制作兩個方面進行職業能力定位與崗位分工。第一,目前行業企業傳統書籍設計、印制行業工作流程為:設計原稿→圖文輸入→圖文編輯→圖文輸出→印版制作(曬版)→打樣→印刷→裝訂。對應工作流程,具體崗位分工為:原稿設計人員、圖文編排人員、版式設計與制作人員、書籍樣本印刷制版、后期加工制作人員、裝訂人員;崗位能力定位為策劃設計、印刷前期數碼攝影、電子排版、制版技術與印刷后期工藝能力。第二,基于網絡數字化書籍設計制作,行業工作流程為:設計原稿→圖文輸入→圖文編輯→網絡上載。對應工作流程具體崗位分工為:網站策劃設計、網頁靜幀設計、動態新傳播媒體、電子書籍設計與制作等。崗位能力首先定位為書籍策劃與設計能力;其次是對數字化技術軟件的操作能力,如AdobeInDesignCS3,Flash,Photoshop,Illustrator等軟件的熟練掌握。書籍設計行業,不論是傳統書籍設計還是新型數字網絡平臺,其工作流程與目標都是一致的,即現有策劃構思后有制作實踐。這種按工作流程劃分崗位是書籍設計制作行業大方向的分工標準或是工種劃分。課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掌握行業工作流程、制作工藝,課程教學內容根據崗位劃分,從基礎版式、圖文編排的設計能力與制作能力開始,深入到書籍樣本設計方法與電腦制作技術能力,再進入印刷制版工藝的認知與掌握。知識體系從淺入深、從理論深入實踐,從技術能力的實踐中體會設計理論的原則意義;根據不同崗位定位課程內容學習與技術能力實踐目標,對于自我能力有初步認識,從而進行崗位定位與選擇,確定職業目標。
2.根據崗位分工劃分崗位職責。職業崗位分標準決定教學內容的側重性。根據前期行業崗位分工,確定每個崗位職責與能力實踐。原稿設計崗位的職責是對樣本、平裝本與精裝本的前期策劃與整體設計規劃,出設計整體概念稿,包括對書籍材質的選擇;版式設計與制作崗位的職責是書籍(網絡數字書籍)版面編排、制作,其中包括社會行業宣傳手冊的樣本排版制作,平裝本與精裝本封面、內頁的電腦繪制制作稿;印刷制版崗位任務以印前檢測、印刷拼版、打樣為職責內容,輔助原稿設計與版式設計崗位的印前工作;后期加工制作人員的崗位職責在于根據前期原稿設計整體要求,對印刷成品進行后期的工藝,如加UV、燙金(銀)、模切、起凸等工藝行為的后加工與裝訂。根據不同崗位要求,實施不同程度的能力測定要求。分工不同,職責不同,能力審定的標準會隨之改變,課程考核的結果評定也會因“學”而異。對工作崗位進行詳細的職責劃分,是對技術崗位的職責要求,在教學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崗位,再以對應崗位能力要求進行針對性基礎學習與技術深入,實施課程內容的“按崗分工”式實踐教學?!鞍磵彿止ぁ苯虒W以培養學生書籍策劃、設計、制作技術、工藝表現等綜合能力為原則,堅持“教、學、做”一體,突出實踐性教學在本課程中的主導地位,體現崗位特征,進行分工協作。第一階段進行基礎排版知識的上機訓練,這一階段掌握基本排版規律;第二階段將排版知識靈活應用于樣本制作,是排版的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的融合;第三階段是參與樣本的設計,并完成制作工藝,這一階段基本上能夠了解書籍設計的基本流程與規律;第四階段是進行簡裝本或平裝本的設計與制作,這一階段是前期知識的整合,綜合提高精裝本設計與制作工藝。四個階段訓練的內容與要求不同,循序漸進。“按崗分工”在教學過程中最明顯的特征是將崗位分工與教學內容結合,以項目實踐為縱貫線,遵循“教、學、做”合一的實踐教學原則,進行教學內容整合,使工作任務對應工作崗位,以完成工作任務情況作為衡量學習效果、對應崗位的技術能力要求的主要依據。
四、結束語
現代行業發展對職業能力的需求不斷變化與更新,高職學生應更多關注所學專業知識與個人可持續發展的緊密性,將所學理論知識、實踐技能達到與職業能力無縫對接;“需”與“求”的互補關系對課程教學內容提出更深入、更直接的要求——搭建符合行業崗位標準需求與培養學生持續發展能力的平臺。通過“分模塊”與“按崗分工”的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研究,以理論、實踐兩大模塊為基準,按崗位分工為實踐教學主線,貫穿整個教學內容,并將行業中崗位標準要求與課程教學內容相結合,以職業崗位工作分工標準為導向,形成新的課程結構體系。課程教學的整合為學生分析提供前瞻性的觀念指導,課程內容的改革與實踐使學生系統地掌握書籍裝幀與樣本設計的基本概念、設計程序、設計原則、表現形式及設計技巧,滿足學生對課程知識的需求飽滿度,使其具有獨立策劃能力與設計實踐能力,熟練地掌握崗位技能。課程內容與社會行業中的實踐緊密結合,形成職業化學習目標,與職業崗位能力能夠“無縫對接”,為學生適應行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
- 上一篇:住建委監督制度工作匯報
- 下一篇:住建委權利保障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