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科學教學研究
時間:2022-02-06 10:05:08
導語:農村小學科學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的科學教學主要是以植物和動物的內容為主,由于農村小學的地理位置大都坐落在農村,加之生源都以農村生活的孩子為主,因此,合理挖掘生活中的課程資源將會大大提高科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農村小學;科學教學;課程資源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11版)在教學實施建議中這樣提到:“要充分重視科學教學的實踐性與生活性,把教室作為科學教學的主戰場,把課外生活作為科學教學的延伸?!惫P者認為,只有當科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相結合,才能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共同發展。那么,身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如何開發生活資源促進學生科學實踐能力的發展呢?
一、在課堂中把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聯系
新課程標準強調科學課程的實踐性和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要想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參與,就必須依照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把新知識的傳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中,并使教學目標的設置能夠在學生跳一跳就能實現的水平,這樣學生才不會因為課堂過難或過易而產生厭煩情緒。比如,筆者在教學《植物的繁殖》這課時,大膽地剔除了教材中學生不熟悉的案例,比如,蒲公英、水稻、山藥等,而是根據當地農業的發展,選取了學生比較常見的農作物作為教學案例,包括小麥、蘿卜、白菜、紅薯等。由于這些都是當地農村常種植的農作物,而幾乎每個孩子都有下田幫父母勞作的經驗,因此,他們對這些植物并不陌生。在學生充分熟悉教材的情況下,筆者設計了開放的探究式教學模式,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調查你身邊的常見的植物是怎樣繁殖的。學生在聽到我介紹這種探究的教學模式后,都非常積極、踴躍地報名參加,希望在自己了解的領域里大展身手。在調查研究后,學生以有關“植物的繁殖”的報告會的形式,匯報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并根據教材中的知識點成功地對植物的繁殖方式進行了分類,包括利用種子繁殖和利用根、莖繁殖兩種方式。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還使課堂教學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挖掘豐富的生活資源,實施現場教學
科學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和思考的能力。而觀察能力的鍛煉,需要直觀的教學道具。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是借助多媒體展示實物的圖片,或者把標本帶入課堂中。雖然這種教學道具,有利于學生快速總結實物的特點并進行高效率地教學,但教具并不等于真實的科學環境和觀察實體,不能給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感受。教師可以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實施現場教學,即把學生帶入真實的科學環境中,讓學生邊進行觀察教師邊引導。尤其是小學的科學教學大都是以揭示生活中存在的科學現象為主,因此,把教學帶入生活中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科學研究場所。比如,一條河流里面的蝌蚪、青蛙、水草、魚都是小學教材中重點教學的對象;大自然中的各種植物樹木等也都是最生動的教學素材,通過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身邊的生物現象,更能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天人合一的環境觀,達到環境保護教育的目的。比如,筆者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的《螞蟻的觀察》這課時,就摒棄了一般的以教室為主要教學場所,多媒體視頻的播放為主要教學手段的課堂教學模式,而是大膽地采用了現場教學的模式,帶學生們去螞蟻的巢穴進行實地觀察,并一邊觀察一邊寫報告,交流觀察心得。這樣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能不斷發現自身的不足,改進觀察的方式并最終使得觀察更加準確、全面,通過言語交流和概括促進思考,使觀察更加深刻。通過這次現場教學的實施,學生們對科學教學更加感興趣了,每個人都在現場教學中獲得了愉快的體驗和努力觀察并有所收獲的成就感,對科學教學的意義也有了深刻的認識。
三、使五彩繽紛的家庭生活作為科學探索的大舞臺
除了校園以外,家庭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第二大重要場所,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心理等素質大都受童年生活以及他們父母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善于開發校外活動,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在五彩繽紛的家庭生活環境中挖掘科學原理,進行科學探索。比如,筆者的一位學生就曾在課堂中提出自己的科學小發現,他說:“冬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窗戶上面會有一層薄薄的冰花,非常好看。老師,請問這是什么原理?”由于這一科學原理超出了學生們的知識范圍,也不是本年級的教學內容,但學生的探索精神非??少F,于是筆者當時并沒有急著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鼓勵學生利用現代信息工具、校圖書館及實驗室等資源,進行自主探究尋找這一現象背后蘊含的科學原理。于是,當下一堂課時,學生非常熱情,紛紛針對這一現象提出了自己發現的原理解釋,并且還引申出來一系列與此相關的現象,比如,有的同學說:“冬天出門能夠看到自己哈出的霧氣,這其實是水蒸汽”;有的同學說:“夏天從冰箱里拿出可樂、西瓜等,可樂瓶子上、西瓜表皮也會有一層水珠”;有的同學則說:“煮稀飯的時候,如果你打開鍋蓋,會看到鍋蓋里面有一層水珠”。在熱烈的討論之后,筆者引導學生積極總結這些現象背后的原理,大家都根據自己的調查和研究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些都是由于冷熱不均造成的空氣凝結成水的現象。經過這次完全由學生放手去探究的課程,學生搜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傊?,小學科學的教學目的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交試驗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科學現象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把學生們培養成小科學家。
作者:梁根利 劉洪兵 單位:濟寧市兗州區大安鎮中心小學
- 上一篇:小學科學教學實踐探究
- 下一篇: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