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芻議
時間:2022-06-12 03:48:55
導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尤其是近年來國家對“三農”問題日益重視,諸多強農惠農助農政策接連出臺,農民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升,農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顯著改變。許多農民改變了“靠地吃飯”的傳統觀念,紛紛外出打工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在此過程中,極少數農民子女隨父母進城就讀,但更多孩子受條件所限只能留在農村。在許多農村地區,留守兒童已經成為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并引發了一定程度的社會問題。這些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日益受到社會各界關注。本文以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為例,重點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及問題,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禮縣
1.農村留守兒童主要心理問題
1.1逆反心理普遍。在禮縣農村,留守兒童多由祖輩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老人的隔代教育多是一味的縱容嬌慣,這導致有些孩子對長輩態度冷漠、惡言相向、攻擊性強。他們認為祖輩們根本不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很抵觸自己的祖輩。一些孩子和自己的同學不合群,喜歡標新立異甚至調皮搗蛋。部分留守兒童對自己的父母心生怨恨,埋怨父母不能陪伴在他們身邊,對父母電話中的關心不愛聽,不理解父母。1.2厭學心理嚴重。許多孩子在學習上缺乏上進心,積極性不高,自覺性不強,不服從管理,經常遲到早退更有甚者選擇逃課,存在欺騙監護人現象。由于監護人多是老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對孩子的作業情況、學習狀態無法進行有效監督。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父母外出使家庭監管出現缺失,同時增加了家校溝通的難度。留守兒童跟不上學校教學進度后,往往會出現“破罐子破摔”現象,產生“反正跟不上,不如就這樣混個畢業證”的心理和行為。這也是部分農村孩子高中升學率低的原因之一。同時,因為兒童普遍自控能力不強,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習慣存在問題,如不注意個人衛生、貪戀垃圾食品等。1.3性格敏感內向。隔代教育存在很多弊端。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見面機會極少,一般過年才見一次;有的甚至兩三年才見一次。父母和孩子缺乏溝通,沒有盡到監護人責任,導致留守兒童親情缺失,極度渴望父母關愛,從而在心理健康、性格養成等方面出現偏差,影響人生成長。以禮縣為例,當地農村許多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與人交往,沉默寡言、缺乏自信,膽小怕事、容易緊張。農村孩子安全意識較差,祖輩下地干活時,孩子獨自在家,有時會去河邊或馬路玩耍,存在安全隱患,容易引發危險。1.4沉迷網絡世界。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在農村日益普及。許多農村留守兒童過度沉迷于網絡游戲、社交軟件等手機娛樂應用軟件,損害視力的同時影響身心健康。近年,隨著短視頻的流行,許多孩子們放學后一心想著用手機拍視頻以至于耽誤學習。
2.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產生原因
2.1隔代撫養存在較多弊端。留守兒童多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管。農村老年人思想觀念比較傳統保守,普遍認為“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孩子要求過于嚴格,保證孩子吃飽穿暖、健康安全,也就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對孩子心理狀況、學習情況的關心指導往往力不從心。部分老年監護人往往因忙于農活對留守兒童照料不周;有的老人對孩子過于溺愛;有的老人健康觀念落后,對孩子打疫苗不夠重視。隔代扶養對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造成了較多的負面影響。2.2學校教育缺乏人文關懷。基于親子交流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兒童在心理狀態、生活狀態、學習狀態方面往往容易出現問題。學校方面不僅要在學習上幫助留守兒童,而且要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變化,及時為留守兒童解決心理難題,給予一定的人文關懷;同時加強與監護人的溝通,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2.3安全教育存在較多缺失。祖輩監護人受年齡和精力、知識水平和文化程度的局限,安全意識薄弱,防范意識、保護能力較差。留守兒童作為未成年人,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僅靠祖輩監護人照料與保護存在一定隱患。
3.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措施
3.1給予孩子更多關愛。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加強對子女的關心和愛護,不僅要在物質上滿足孩子的需求,更要在精神上關心孩子,陪伴比禮物更加重要。身處異地的家長要利用現代通訊手段加強與孩子的交流互動,同時加強與學校和老師的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身心狀態和學習狀況,營造家校共同關心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引導和鼓勵農民就近就地務工就業,從而使留守兒童得到更好的關心照料。3.2加強心理咨詢輔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孩子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學校要進一步提高心理教育工作水平,在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針對留守兒童的特殊情況,開設心理咨詢室并配備專業教師,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輔導、疏導,改善留守兒童思想情緒,提高心理素質。3.3增加農村教育投入。繼續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設施,均衡師資力量,提高教師待遇,縮小城鄉教育差距;通過不斷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為留守兒童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例如近年來禮縣為了改善農村孩子營養狀況,提高農村孩子健康水平,通過“蛋奶工程”使孩子每天都可以吃到免費早餐,這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成長。同時,在農民工流入地區,應該從政策層面加強頂層設計,為農民工攜子女進城就讀創造更多便利。
4.結語
在農民進城務工已經成為社會潮流的現實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作為特殊的成長群體,應該得到家庭、學校乃至全社會更多的關心和愛護。通過進一步加強教育及相關領域的政策設計與措施落實,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作者:陳鵬飛 王秋艷 單位:沈陽工學院
- 上一篇: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及策略
- 下一篇:如何讓留守兒童喜歡上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