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參政的高等教育途徑完善

時間:2022-05-27 02:54:36

導語:女性參政的高等教育途徑完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女性參政的高等教育途徑完善

大量研究文獻也表明,婦女受歧視的程度與其文化程度成反比,受過較多教育的女性具有較高的人力資本,因此受歧視的程度也較弱[4]。大專學歷已經成為女性進入領導層的基本條件之一。據第三期中國婦女地位調查主要數據報告顯示,女性高層人才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占81.4%,比男性高7.1個百分點。可以說,高等教育帶給女性的知識、技術是女性參政的硬件,而高等教育帶給女性的軟實力就是價值觀念和思考能力。

保證女性參政的質量需要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女大學生群體較之其他體制外女性群體對政治的關心度更高。近年來,在校女大學生、女研究生數均有較大幅度增長。但相對于男性來說仍顯弱勢。女性受教育的范圍越來越廣,受教育的層次也越來越高。而中國女性參政的廣度和深度也隨之改變,僅可統計的全國女干部數量,其比例已接近干部隊伍的40%。教育使女性走出愚昧走出狹隘,教育使女性懂得政治懂得自我,教育也使女性提高政治認知增強參政競爭力。

政治參與要求下女性高等教育環境的路徑優化

雖然在教育水平和教育廣度上女性與男性的差距越來越小,但是現有的高等教育體制中,關于先進性別文化的教育仍微乎其微。只有在少數專門的女子學院或者系科設有女性學或者社會性別課程,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還需在社會活動中逐漸習得性別認識。如果缺乏一定的判別能力,很容易導致學生錯誤的社會性別認知,甚至帶來少部分女生錯誤的自我定位。因此,需要重視即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性別教育,為女性提供更好的高等教育環境。

(一)教師對學生進行健康的性別文化導向首先教師要改變諸如男尊女卑、男高女低、男強女弱、男主女從等對男女兩性的傳統偏見和角色定型,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和教育。現在的大學生接觸的知識絕不僅停留在考試的知識,容易吸收多元的社會知識。因此,應不斷培養高校教師群體的先進社會性別意識,并逐漸滲透到日常的教學中。同時也需要提高家長的社會性別覺悟,改變教科書性別角色定型傾向;利用報刊媒體來讓平等、和諧的先進性別文化占領大眾文化陣地,讓平等和諧的性別文化觀念深入人心,真正地發揮先進性別文化對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指導和影響作用。

(二)高校適當開設社會性別和女性參政的課程和講座社會性別觀念是在公民的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如果沒有專門教育或者有意向的導引,它會隨著社會大環境的變化而呈現出不確定的發展趨向。在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的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的結果中,比如關于“婦女回家”、“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認識就出現回潮現象,甚至一部分大學生也秉持這種觀點。因此,幫助更多的男女大學生樹立客觀正確的性別認知和社會價值觀念刻不容緩。現今大學生就業的熱門選擇是參加公務員考試,因此可以開設專門的選修課程,對于有意愿有能力又積極關心政治的一部分同學進行相關知識的了解和能力的學習,可以減少在實際工作中學習的成本,盡量減少實際中女性參政的困難以及障礙。另外,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請在職的女領導干部到高校開設講座或者交流,增進女學生對參政的了解。

(三)高校加強對社會科學專業學生的調研資助在參政群體中,除了專業技術崗位人才外,大部分公務人員的專業要求是人文社科類,而人文社科類的學生更需要走進社會實踐來加強理論知識的運用。但是從經費和經驗上來說,需要學校提供一定的幫助。資金上,可以通過學校評審每年資助一部分學生實踐小組進行社會調研,經驗上,可以實行學校和相關機關部門的合作,由有經驗的教師和有經驗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共同指導學生的相關活動,調研成果由學校和政府幫助發表。

(四)國家加大教育投入,逐步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高等教育的人群越多,教育傳播影響的范圍就越廣。教育部《女童教育專題報告1996-2000》指出,解決女童入學難主要是政府行為,各級政府要把女童教育作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驗收的條件之一。對于高等教育來說,隨著入學率的逐步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也日益增多,但地區差異較大,落后的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邊疆地區需要大量減免學費,盡量減少因貧困造成的失學。總的來說,中國的大多數高校都滲透國家、政府對教育的意圖和期望,通過國家的財政支持約束高等教育的目的以及發展方向。高等教育越來越成為女性社會地位的重要參考指標。政府的政策支持對高等教育中的性別文化教育起著支持和保障的作用。政府可以加大對教育落后和經濟貧困地區的教育資金投入,逐步在高等院校中建立健全婦女組織,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教育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培養她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鼓勵女性通過提高自身素質來理解政治,通過有效方式來影響政策,通過公平合理的政策法律工具來保護自身的利益[5]。提高女性的教育水平和參政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高等教育階段作為大學生步入社會最關鍵的一環,需要培養的是學歷和能力合一、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在這一點上,高等教育責無旁貸。

作者:牛天秀單位: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