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價值研究
時間:2022-07-13 09:27:33
導語: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價值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為高校的發展提供了師資力量,注入了生命力和活力。從客觀上來看,青年教師師德師風直接關系和影響到學生的成長,學生正確價值觀、道德觀和思想觀的形成,對此,加強對青年教師師德師風的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引領,對于高校教育而言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價值引領
青年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是學校發展的核心“生產力”,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既關系到學校風氣的形成和學校辦學宗旨的實現,同樣對于學生良好習慣和正確觀念的養成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2013年在《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就對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標準和要求,重視青年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促進青年教師全面發展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視手段。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為青年教師良好師德師風的建設提供了價值引領,對青年教師師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價值依據。
一、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意義
隨著高校教育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年加入教師隊伍,使高校教師隊伍日趨年輕化、活力化,為高校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多元化社會發展中,青年教師受外界各層面的思想熏陶更多,對新鮮事物的接收能力也更強,整個青年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狀況呈現多元化和差異性特征。當前時代賦予了青年教育思想政治時代性的特色,而這也正是高校發展中所追求的。與時俱進的發展觀念和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對于構建高校文明,打造獨具特色的高校文化,促進高校持續、穩定、和諧發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知識、文明、思想素養的傳播者和引導者,教師自身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強調對青年教師師德的建設,是讓青年教師明確自身的崗位要求,恪守道德規范與行為準則,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學生、教化學生,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認同感,從心底佩服和敬仰教師,去接受教師的指導和思想的教育。高校青年教師作為一線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在教育中除了要遵循客觀事實、尊重學生主體性、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育以外,還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和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道德觀念,能夠切實解決學生所面臨的困境和問題,營造一個和諧的校園氛圍,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使學生能夠良性發展。(1)大力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是高校學生成才之路上的一個助推器,關系到我國高層次人才的培養。青年教師過硬的專業技能、良好的師德作風,既是實現民主、公平教育的外在因素,也是學生正確觀念形成和綜合素養水平提高的一個客觀條件。(2)高校青年教師師德的建設,關系到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當前的高校發展已經逐漸向大眾化、普及化方向發展,高校生源量逐年增加,莘莘學子來自五湖四海,學生之間由于習俗、信仰、學科、愛好等各方面的差異性,形成不同的學生群體,這種多元化的發展形勢使高校呈現一派欣欣之態,高校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在這種開放式的教育模式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所受到的外界思想的沖擊和影響越來越大,校園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象牙塔”,而是社會的一個縮影,與社會是緊密相連的。相對其他群體的高校教師,青年教師在思想上更具有跳躍性,與社會接觸更為廣泛,因而青年教師的師德狀況與社會道德狀況形成了一定的內在聯系。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和影響力,在正視社會大環境對青年教師師德造成影響這一層面上,加強對青年教師師德的建設,也是樹立社會精神文明,作用于社會文明建設的一個手段。
二、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師德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師資隊伍中,大部分教師的師德師風狀態的主流是好的,是符合教師職業需求的,具有堅定的、正確的政治立場,思維活躍、視野開闊、愛崗敬業、為人師表,能擔當起教師的工作崗位要求,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發揮自身的崗位價值。但同樣也不可否認的是,在多元化價值觀念、社會環境、學校管理、自身原因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下,也有不少青年教師師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影響教學正確價值觀的弘揚和發展。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1)政治意識淡薄。教師肩負著育人的使命,自身就必須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理想信念。但當前部分教師政治意識淡薄,理想信念模糊,片面強調專業知識性的教育而忽略政治、思想方面的覺悟提升,重業務、輕政治,認為政治意識是政治教師、德育教師應該具有的,認為教一門愛一門,做好自身本職工作,專心搞好自己專業就是一名優秀、嚴格的教師,反之作為一門非政治思想學科的教師,過度關心政治,反而容易分心,分散精力、耽誤時間。甚至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自身對政治認識不足,重視度不高,教學也只是照本宣科、墨守成規,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成為擺設,這種對政治的誤解和不正確的政治態度,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政治的態度和興趣、學生自身責任感的形成和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2)缺乏愛崗敬業的精神。青年教師作為院校師資力量的核心構建部分,青年教師的師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然而受多元化價值觀念和自身發展的影響,部分青年教師對自身崗位認識不足,存在一些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的思想,使教育失去了原有的“神圣感”。一方面,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部分教師已經將對價值的追求轉向對物質的追求,教師職業相對其他行業而言,收入較低、較為固定,教師在教師崗位上也能實現自身的追求,因而導致教師工作意識淡薄、積極性熱情不高,工作中既不嚴謹治學,又缺乏求思進取的精神,庸庸無為,存在一種“混日子”“應付”的心態。二是,部分教師將教師崗位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教書育人意識淡薄,缺乏責任感,工作態度不積極,懶散,缺乏自我約束力,沒有為人師表的覺悟,既不愛崗敬業,也缺乏職業認同感,工作敷衍,“重教書,輕育人”,只關心自身教學任務是否完成,而忽略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生之間缺少溝通、交流,等等,都使教師形象與教師職業道德要求違和,對于整個師資隊伍而言,也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3)實踐能力不足,專業不過硬。教師自身的過硬的能力是保障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強調對教師師德的價值引領同樣也涉及教師的專業能力方面。然后,目前部分青年教師自身閱歷有限,雖然掌握了相應的理論知識,但實踐能力明顯還有所欠缺,應變能力和對知識的深化能力還比較“淺顯”,在教學過程中,要么是按本宣科,完成教學任務,忽略教學質量,要么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和靈活的教學方法,但又缺乏“底氣”,自身實踐能力和閱歷不足以支撐課堂內容的拓展和延伸,教學效果差。針對這種情況,部分院校積極推進教師培訓活動,但有些教師缺乏吃苦耐勞的品質和進取精神,缺乏鍛煉的意識,導致能力的欠缺。(4)道德意識淡薄,功利心強。社會大環境對青年教師的心性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部分教師會因追求個人利益,而經受不住考驗誤入歧途。盡管教師的師德對整體的教學效果和學生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等各個方面都造成巨大的影響,是衡量一位教師是否合格的一個重要的內容,然而在教師考核中,關于師德方面卻沒有考核項目,這就難免造成一些責任意識淡薄、集體意識不足、道德修養還有待提高的教師進入師資隊伍中。如:缺乏正確的利益觀,盲目追求個人利益而忽略集體利益;對學校待遇容易心理失衡;價值觀扭曲,金錢至上,事事注重回報,等等,不僅影響院校風氣,不利于校園文化的建設,而且這種與師德相悖的觀念和態度,嚴重干擾和影響了教學質量,威脅到院校持續、穩定地發展。
三、導致高校青年教師道德問題的原因分析
高校青年教師道德問題的產生原因涉及多個方面,包括青年教師自身的成長環境、心理因素、外部環境等。(1)青年教師獨生子女比例高,在成長的環境中處于一個比較安逸的狀態,思想方面缺少覺悟,比較被動。如:理想信念容易動搖,容易受挫,價值主體認識不清,等等,導致部分青年教師對于工作抱有的是敷衍態度,缺少奉獻敬業精神,對教師的崗位規劃不明確。(2)對工作缺乏積極性。部分青年教師是應屆畢業生,畢業后直接步入工作崗位,前期對工作充滿熱情,精力旺盛,對工作充滿期待和挑戰欲,然而隨著職業壓力、競爭壓力、生活壓力的增大,久而久之,青年教師也喪失了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一方面是由于青年教師在實際解決問題中碰壁,在理想和現實中矛盾。另一方面,青年教師本身經驗不足,教學任務完成的質量和效果不明顯,工資待遇差,面對壓力,缺少有效的調節方式,心態逐漸失衡,缺乏職業認同感和崗位歸屬感。(3)外部環境的沖擊。青年教師是在一個特殊的社會環境下成長的,經歷了社會環境的變化和經濟環境的波動,人們的道德觀、價值觀、思想觀都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對此,給青年教師思想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特別是在多元化、開放性教師模式下,青年教師面臨的外界誘惑和接觸到的外界思想更為復雜和多樣化,西方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推崇,都對教師傳統的崗位認識、職業態度帶來了挑戰。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價值引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現代化建設的一個精神支柱,是社會發展的思想引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最深層、最核心的部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于對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中,是弘揚社會價值和精神,為社會發展提供“雙型人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文明的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表現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些價值觀上,這“26字”真言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為現代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指明了方向和目標,同時對于青年教師師德師風的建設也提出明確的要求,是對教學體系的一個改革和發展。具體而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標準引領青年教師師德師風的建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重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它作為黨的根本思想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內核。以馬克思主義為中心,引領青年教師師德師風的建設,不僅保障青年教師正確思想觀念和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形成,同時使青年教師更加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讓青年教師能夠明確自身崗位要求,提高青年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和崗位意識,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恪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發展觀來引領自身的發展。第二,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要發揮育人職責和義務,教師要具有愛崗敬業的精神,對自身崗位有認同感和歸屬感。在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中,教師能夠堅守立場,恪守崗位,自覺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為自己的理想,樹立崇高的信念,以彰顯教師的價值和發揮教師的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為學生做好榜樣,發揮教育育人本質。第三,發揚愛國精神。愛國是形成一個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精神動力,弘揚青年教師的愛國情操,使青年教師以祖國發展為己任。從廣義方面來看,以愛國為價值觀念為引領,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能有效提高青年教師的認同感、歸屬感、榮譽感。從狹義方面來看,提高青年教師的集體感,對構建校園文化、促使良好校園風氣的形成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盡管愛國主義教育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無論是以前、現在還是以后,愛國主義教育都會是一個時展的主旋律,是衡量一個教師良好師德師風的重要體現。最后,弘揚傳統文化底蘊。眾所周知,我國作為一個禮儀之邦,具有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中,要善于利用這些文化精髓。如:《論語》民無信不立、《尚書》信用昭明于天下等。弘揚這些民族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感化青年教師,讓他們在文化中熏陶、成長,使他們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提高師德水平。
作者:高慶 單位: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馮留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探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2]居繼清,王麗.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五點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
[3]鄭魏靜.當前我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 上一篇:“訂單式”旅行社人才培養探討
- 下一篇: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