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管理分析
時間:2022-11-28 11:14:56
導語: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管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青年教師作為教師發展的主力軍,研究其職業發展路徑,科學規劃青年教師職業生涯,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本文闡述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管理內涵與規劃流程,提出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管理;規劃流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在巴黎的《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指出,具有活力的教師發展政策是高等教育機構發展的關鍵。青年教師作為高等教育師資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是青年教師發展路徑中重要的環節。來自教育部的統計數據顯示,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近10年來持續增長,在大學教師隊伍中所占的比重超過60%。研究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管理對于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青年教師隊伍以及高職院校事業的發展有實用的參考價值。
一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內涵與規劃流程
1.基本內涵。高職院校青年教師通常具備以下特征:進入高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不久,年齡在40歲以下,副高以下職稱,碩士以上學歷學位,他們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中年輕的新鮮血液,專業理論基礎扎實,知識體系更為健全,視野開闊(一部分具有海外留學背景),思維活躍,可塑性強,對未來職業發展有更高的訴求,是師資隊伍發展的方向。同時也是承擔課時較多,教學科研工作壓力較大,收入較低的群體。他們既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職業使命,又面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MOOC等線上課程資源、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對傳統教學方式、理念的挑戰,近年來很多高職院校強調“雙師型”教師培養,提出的暑期下企業頂崗實習等也對青年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科學有效的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更好地了解把握職業路徑,激發工作熱情和個體的潛能,緩解職業倦怠,引領青年教師向更高層次發展,實現職業理想。國內高校在大學生就業包分配政策變革后,針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研究比較多,針對高職院青年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研究時間較短。教師職業生涯發展是指教師的職業素質、能力、成就、職位、事業等隨時間軌跡而發生的變化過程及相應的心理體驗與心理發展歷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思想,強調作為青年教師在從事教師職業過程中,個人要對所從事的職業進行職業發展高度上的有效設計與規劃。2.規劃流程。根據我國教育領域的學者分析結果表明:普通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應該經歷7個階段,這一研究也適用于當前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管理內容。第一階段是職前準備期,青年教師在進入高職院校工作之前要在大學或專業崗位上進行崗前教育培訓;第二階段是上崗適應期,青年教師在進入高職院校以后要經過1~2年的工作崗位適應期,逐漸完成從學習者到教育者身份的有機轉變過程,其主要的適應對象就包括了業務要求與工作環境;第三階段是快速發展期,此階段的青年教師一般已經到達30歲的生理年齡,它也是教師的工作高峰期,此階段的教師在精力方面相當充沛,具有較強的發展勢頭;第四階段是“高原”發展期,此時的青年教師各方面都達到穩定的狀態,如職稱評定和各項榮譽如愿以償,如果缺乏更高的目標,容易產生停滯不前的“高原狀態”和職業倦怠;第五階段是職業超越期,此時的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業務能力、教學經驗積累、社會影響力都達到了較高的程度,在現有評價體系中往往被界定為“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等專家型教師;而第六、第七階段為教師的緩慢退縮期與退休期。對于高職青年教師來說,他們應該在自身事業的上升期來展開有效的規劃管理,遵循動態、線性發展規律,通過個人與學校共同努力走上事業的發展巔峰期。
二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建議
對于青年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管理,青年教師與所在學校應該共同努力,個人方面要做到自覺實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學校方面也要做到提供平臺和學習機會,為青年教師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空間。1.青年教師層面。青年教師要懂得自我規劃和掌握職業生涯,做好相關規劃管理,具體講要劃分為以下幾個步驟:自我評價——確立目標——自我與工作成長環境評估——職業定位——實施規劃策略——評估與反饋。首先是自我評價,應該基于霍蘭德職業傾向測驗等專業化的心理測驗內容來診斷個人因素,主要是發現和分析個體優勢,包括個體與他人之間所存在的差距等等。通過一系列心理測驗,青年教師也能科學理智地認清自身所處社會環境,達到對自身職業需要的主動了解。再結合學校所提出的各種人才培養方案來尋求特色性規劃發展過程,在自我規劃過程中不斷強化自我激勵與自我教育過程,鍛煉自己的心理協調能力,確立個人教育工作發展目標,準確評估自我成長發展環境,實現職業定位。最終由學校方面做出評估與反饋,完整化青年教師的前期職業生涯規劃。2.學校管理層面。近年來很多高職院校都成立了教師發展中心,致力于青年教師的培訓和發展,而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需求也加快了青年教師的培養進程,學校管理層面應為青年教師提供更多機會與平臺,促進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管理,增強青年教師技能培養的自覺性與緊迫性。高職院校可以為青年教師搭建各種發展平臺,例如選派青年教師到企業、生產一線進行頂崗實訓學習,發展實踐動手能力。也可以通過現代學徒制的模式,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充分融合企業資源,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提高青年教師職業技能。在校內可以根據青年教師的個性特點與專業特色來為他們創建各種教師競賽活動、技術比武活動、演講辯論活動等,通過豐富多彩的、圍繞教師業務所展開的各項活動來激勵青年教師,提升工作動力,最大限度挖掘自身潛能,更好地創造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要為青年教師建立一個利于他們成長的工作發展環境,幫助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管理,了解青年教師發展的需求,開展適合他們專業素質提升與身心發展的活動。同時,青年教師個體也要做到有序有效自我規劃管理,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與更大的發展空間。
作者:殷遐 單位: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梁業勝.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管理探討[J].高教論壇,2011(6)
[2]鄒斯彧.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現狀及其能力提升手段研究[J].職教論壇,2016(20)
[3]明軒.《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概要[J].教育發展研究,1999(3)
[4]唐金石.高校教師職業生涯管理初探[J].綏化學院學報,2008(3)
- 上一篇:高職美術教育人才培養研究
- 下一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