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方法

時間:2022-03-26 10:36:27

導語: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方法

摘要:教師教學能力作為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核心,是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熱點難題,在建立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建立教學督導運行機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文針對貴州民族大學教學運行狀態及青年教師培養的實際需求,結合教學管理以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教學數據難以分析、教學難以定量評價等主要問題,提出了基于教學信息反饋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方法,該方法以教師、學生、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學督導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教學數據為基礎,對完善教師培養模型、創新教師培養模式、實施優秀教師培養計劃,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教學能力;教學信息反饋;教師隊伍建設;教師質量;教學過程數據

1引言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招生規模和數量的不斷遞增,我國青年教師占教學一線教師隊伍的比例日益增大。然而,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建設機制尚不完善。因此,如何提升高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已成為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熱點。目前,國內外學者在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方面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例如蘇強等[1]認為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要靠系統完備、科學規范的協同機制的強力支持,構成教學理念、制度設計和實踐機制等方面的集成和聯動。范宏宇[2]給出了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機制的架構,并從四個方面提出了改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機制的對策與建議。黎光明等[3]提出了多元概化理論“合成信度三種權重效應分析模式圖”,能為正確使用多元概化理論權重提供科學參考。陳明學[4]探討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劉巍等[5]通過層次分析法結合打分的思路研究了高校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機制。何奎等[6]提出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契機,通過建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和優良教學文化等手段,來實現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胡榮等[7]從倡導教學是學術的文化氛圍,抓好教學培訓,建設教學團隊等方面給出了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相關策略。上述關于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革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模式、增加教學培訓、加大教學質量監督等方面,而通過教學過程信息、教學評價信息的反饋應用助力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方面的研究較少。在教學信息分析及反饋方面,黃林[8]應用誤差理論來分析課堂教學的粗大誤差、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張立[9]根據當前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主體間信息交流與反饋存在突出的問題給出了建議性解決策略。林杰等[10]引用美國形成性教學反饋方法(包括學生反饋、同行反饋和教師自我反饋等),針對學生反饋結果采用書面評價方式加以分析和回應。王晉丹等[11]明確提出了教學信息的概念,對信息表征的研究進行對比分析,探討了教學信息的表征形式和教學信息表征的內容。宣華等[12]認為教學信息的統計分析,對于制訂學校的發展規劃、進行科學的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楊曉東等[13]通過對直接反饋模式、間接反饋模式和立體反饋模式三種模式的研究來分析課堂教學信息反饋機制對課堂教學質量的影響。段安平等[14]從教學過程中的認知規律出發,研究了教學反饋的作用意義、內涵特征、應用策略等問題。上述關于教學信息反饋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學信息反饋機制的探討以及對提高教學質量的意義、影響等方面,而對教學過程信息誤差反饋模型的構建以及教學數據的統計分析及可視化等方面的研究較少。綜上所述,盡管目前已有一些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機制、教學信息分析、教學反饋分析等方面的研究[15],但仍有許多關鍵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例如怎樣通過研究教學過程數據來助力高校教師提高教學能力方面的研究尚未形成體系。因此,本文擬結合貴州民族大學教學運行實際狀態及青年教師培養的實際需求,通過研究影響教師教學能力的各個因素之間的相關性,來構建適合本校的教學信息反饋模型,建立適合我校的教師教學水平提升新方法。為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在教學閉環h的具體實施提供借鑒。

2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對策

本節針對貴州民族大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分析教學過程信息中的各種影響因素(教師互評結果、學生課堂測試結果、學生考試結果、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知識點難易程度、督導評價結果等),研究各影響因素之間的相關性,結合教學工作實際,給出了教學信息反饋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新方法。2.1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面臨的主要問題。(1)教師教學過程中所生成的主要教學信息源,例如課程的教學知識點、教師課堂互動信息、課前導學信息、課堂測試信息、課程題庫使用信息等。存在準確獲取難度大、過程信息之間的關系難以定量分析、不同教師授課情況差異性大等問題。(2)當前的教學質量評價主要通過教學管理部門的教學檢查、抽查,教學督導聽課,教學信息員的信息反饋,課程結束后的試卷檔案檢查等方式進行,這些方式雖然在總體上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但增加了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并且在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方面效果不明顯。2.2基于教學信息反饋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新方法。(1)針對教師教學過程中數據存在準確獲取難度大、過程信息之間的關系難以定量分析、不同教師授課情況差異性大等問題,通過分析班級維度和年級維度,來制定不同的教學過程調查問卷,根據問卷調查數據(包括課程教學知識點的難易程度、掌握情況,期末考試知識點得分統計數據,教師組問卷調查數據,教學過程問卷數據等),通過研究教學過程的統計分析方法及相關性來構建教學信息的誤差反饋模型。(2)針對教學質量評價過程中存在的教師教學工作量增加、教師提升教學能力效果不明顯等問題,通過分析當前教學過程評價信息,來研究基于教學評價信息的誤差反饋模型,根據課程教學評價信息〔學生教學過程評價信息、教學督導聽課評價信息、系(部)課程組間的互評信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自我評價信息、學院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信息、課前導學評價信息、課中教師的課堂測試與互動環節評價信息、期末的總結性評價信息等〕,結合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建立適合西部地區高校教師教學評價信息的誤差反饋模型。(3)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計算機視覺分析技術分析高校的教學情況,依托現有的大規模在線課程平臺,根據教學過程信息與教學評價信息的誤差反饋模型,建立教學信息的可視化分析與誤差反饋機制。通過可視化分析將教師教學統計分析結果通過可視化方式反饋給教師本人,以便教師根據教學誤差實現教學環節的及時調整和改進。

3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方法的應用實施

針對當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所面臨的問題和困境,首先要理解統計方法對教學過程信息進行分析的理念優勢與高校教師課程教學過程深度融合的本質意義,深入分析并研究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特性,并提出一些建設性對策,使之在完善教師培養模型、創新教師培養模式、實施優秀教師培養計劃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圖1給出了具體的實施思路。(1)案例分析:翻閱教學信息統計分析、教學誤差分析、教學信息反饋、教學過程數據的有效應用及對比分析等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梳理當前典型的教學信息誤差反饋機制案例,為構建適合西部地區高校的基于統計學方法的教學信息誤差反饋模型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2)深度訪談:為設計出符合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教學信息誤差反饋模型,利用統計學及可視化分析方法進行探究性實驗,對貴州民族大學的教師和學生、校級教學督導以及教學管理人員進行訪談。針對當前教師對教學過程的重視程度、教學評價信息反饋應用情況、教師對教學能力提升的認識、對教學過程信息的誤差矯正的理解等方面,開展深入的交流與探討。梳理交流過程中教師所反饋的意見及提出的建議,并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分階段、分時段地對學生及教師做關于課程知識點的抽樣訪談,從抽樣數據中提取教學過程的價值信息,通過價值信息進一步完善所探討的教學信息誤差反饋模型。(3)教學過程信息的誤差統計分析:以貴州民族大學課程教學過程為例進行分析,課程組根據課程授課情況,設計調查問卷和期末考試試卷,試卷的難易程度和知識點的覆蓋情況要和問卷一致。分別根據難易程度和掌握情況設計知識點問卷。期末考試前,針對整個年級開展問卷調查,開課班級及教師對課程進行問卷調查。根據知識點得分情況對學生測試情況進行統計,結合學生問卷調查數據、課程組教師問卷數據分析教師的教學誤差。(4)教學評價信息的誤差反饋分析:學院督導、學院領導以及教師組之間根據各任課教師的上課情況以及授課知識點的講解情況,對其進行客觀評價。結合學生教學過程評價信息、教學督導聽課評價信息、系(部)課程組教師間的互評信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自我評價信息、學院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信息等,分析教師教學評價誤差信息并構建教學評價信息的誤差反饋模型。(5)統計分析及可視化誤差反饋:分別通過班級維度以及年級維度研究教學信息的統計模式和誤差相關性,根據上述統計數據,按照誤差反饋模型進行誤差分析,并利用現有的大規模在線課程平臺,實現可視化信息誤差反饋應用。

4小結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方法的探索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既要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又要改變高校現有的教師教學隊伍建設理念。本文對現階段貴州民族大學在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分析,分別通過探討教學過程信息、教學管理信息、教學評價信息等對教學能力提升起關鍵作用的因素,給出教學信息反饋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新方法。未來我們將更深入地研究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新模型,通過分析教學過程數據來構建誤差信息反饋模型。

參考文獻

[1]蘇強,王國銀,譚梓琳,等.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邏輯生成[J].教育研究,2018,39(4):121-126.

[2]范宏宇.應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機制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7(19):62-65.

[3]黎光明,張敏強.高校教師教學水平評價多元概化理論權重效應分析[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7,33(1):122-128.

[4]陳明學.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探討[J].江蘇高教,2016(2):110-112.

[5]劉巍,金林.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高校教師教學水平評價[J].統計與決策,2016(23):58-61.

[6]何奎,黃成.教學研究型大學如何提高教學水平的若干思考[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6,35(3):44-48+79.

[7]胡榮,陳璐.高校教師教學水平現狀及提升策略[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1,16(5):132-135.

[8]黃林.基于誤差理論的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策略[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6):59-61.

[9]張立.課堂教學信息交流與反饋的優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17):52-54.

[10]林杰,邢俊.美國大學形成性教學反饋的方法[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3(1):81-88.

[11]王晉丹,劉軍,楊易.教學信息及其表征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24):48,74.

[12]宣華,張秋芳,郭大勇.高校教學信息統計分析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1):171-173.

[13]楊曉東,楊卓娟.高等學校課堂教學信息反饋模式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1(10):89-90.

[14]段安平,劉云峰,朱凱.淺析教學信息反饋機制[J].教育教學論壇,2010(36):147-149.

[15]馮夫健,譚棉,王林.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貴州某高校為例[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9,35(3):58-63.

作者:馮夫健 譚棉 王林 單位:貴州民族大學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