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電子信息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時間:2022-12-21 03:44:41
導語:創新型電子信息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探究了目前經濟環境下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并結合當前高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分析了目前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以實踐為切入點,提出了新型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從多個角度闡述了培養模式的創新性,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電子信息;人才培養;創新實踐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電子類學院的經典專業之一,隨著信息化時代知識的快速迭代,整個社會對于電子信息相關人才的素質要求一直呈現演變的狀態。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高等院校,更應當結合尖端技術的發展潮流,努力培養具有創新型的優勢人才。因此,高校應當創設完備、高效的人才建設架構,從提升大學生的學習熱情為著眼點,并優化實驗室的軟硬件配置,進而完備大學生的專業知識體系。使得走出校門以后的大學生,在具有牢固的理論水平的同時,也能夠以實際需求為導向,具有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優秀素質。
1實踐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總體結構
如今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大學生具有豐富的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如何引導學生在獲取足夠多的專業理論的同時,又具備充分的視野去探究電子科技的發展方向,是我們需要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隨著各種快餐式和碎片化的信息充斥著網絡空間,學生對于高校的知識講授也提出了快節奏的需求。如何兼顧知識的深度和學生快節奏要求之間的矛盾,也是我們研究的難點內容之一。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我們需要提出新型的教學思路:首先,大學老師需要在明確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的基礎之上,對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一定的改革,進而創立完備的新型人才建設結構以及對應的專業實踐培養模式。針對理論和實踐的教學過程,需要從宏觀和微觀的層面上分別進行規劃設計。以技能掌握、興趣拓展、開放性思維等方面為指南,構建校內、校外以及課內、課后相匹配的新型模式,進而在教學中完善學生的創新實踐意識和能力。該思路的核心思想在于:將理論的教學模式和實踐的操作技能進行融合,形成理論服務于實踐,實踐鞏固理論的良性循環模式。最終實現學生完成對應的課時任務之后,就已經具備了培養模式所要求的多方面素質。
2構建符合時展的教學體系
針對培養結構,教學進度中也需要開設對應的流程,以實現對教學方式的調整。為了激發學生對于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熱情,在新生入學的當月,可以邀請校內外的學者以科普的形式為學生介紹當代電子方向的發展熱點,進行適當的電子學發展歷史的介紹、最新的電子產品演示、當前電子產業支柱企業的發展歷程等內容,讓學生充分感受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光明的就業前途。同時,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調查,以明確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所在,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對實驗課程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夠體現出教學改革的優點。同時,還需要針對不同課程的特點,充分挖掘課程的技能發展方向,保證各課程能夠進行融合交叉的同時也具有各自的特點。
3完善實訓場地,建設新型實踐平臺
眾所周知,當前高校的建設體系越來越重視實踐的環節。實踐環節的開展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重要保障。而對于電子信息專業的學生,其實踐動手能力就需要被重視,因為企業依托電子信息技術來解決生產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是需要通過反復的調試測驗之后,才能正常進入運行狀態。當前大火的人工智能涉及的很多領域都是和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有關。因此,對于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給他們開設足夠多的實踐教學課程是重中之重。針對實踐動手能力對于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的學生如此重要,高校需對專業實驗室進行一定的擴建和整合,使其能夠滿足當前的學生數量要求和完成質量要求,同時,在建設實驗室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調研各專業系的實際需求,能夠與其他專業的一些需求進行整合,對于相近的專業系可以同時建設共同需要的實驗平臺,這樣能夠節省成本,同時能夠兼顧多學科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除了同一高校的相近學院,可以共建實驗室,不同高校的相同專業或者相近專業也具有共同構建實驗室的可能性,這有利于資源的整合和充分利用。對于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來說,部分課程和物理專業高度相近,因此在進行充分調研和整合的基礎之上,可以進一步減少重復建設的現象,提高實驗室建設的效率和使用率。與此同時,大量優秀的企業都具備實踐平臺,高校和企業可以考慮共建一些實驗室,這不僅節省資源,而且能夠將企業的注重應用和高校的科研前瞻性相結合,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供了機會。再者,高校在和相關企業簽署共享實踐平臺的基礎之上,可以充分享受企業前沿技術的紅利,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行業的發展動向,以便能夠設計出具有新穎性的電子作品,從而實現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在共建實驗平臺的基礎上,高??梢詣訂T學生在寒暑假或者其他業余時間,到與其專業對口的優秀企業里去進行實習,去體驗學以致用,去領悟書本知識與實踐應用之間如何進行銜接。加之以某種考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必將收獲不錯的效果。
4創新實踐課程,凝聚創新思維
高校所開設的實踐課程應當重視知識和能力的結合,同時突出對意識的培養。在對應的課程設計環節中,盡量做到所設計的作品既要體現實際價值,又能夠滿足學生對于趣味性的需求。同時能夠兼顧對于理論課程的呼應,在動手實踐中完成對電子信息新技術的掌握。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才可能將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的學生學以致用,學書本能夠去想如何去應用,在使用時想到用到書本的什么知識去支撐。這也體現出信息時代對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在實踐課程的開設形式上,高校也能夠進行大膽的調整。將課內應用環節和課外創新環節進行有機結合。學習的形式也可以進行靈活的調整,學生既可以獨立完成一個小項目,也可以以組隊的形式完成較為復雜的項目。對于學習的內容也需要進行一定的完善,學生在完成課堂規定的實驗題目之后,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對應的資料,進而選擇與本堂課相關的內容進行拓展,作為選做題的形式提交。教師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酌情加分。教師還可以將歷年積累的競賽習題進行適當簡化,融入到教學環節中去,以提高學生對于競賽的熱情和興趣。另一方面,實踐教學的地點也可以進行大膽的創新。傳統的實驗學校實驗室,成本過于昂貴,且維護難度不容小覷。隨著網絡云平臺的快速發展,搭建網絡云平臺實驗室已經成為了現實。部分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利用云平臺技術和相關的電路模擬仿真設計團結,構建對應的實驗平臺。云平臺可以提供給學生實驗練習之用,同時可以緩解高校建設實驗室經費不足、維護困難、器件易損耗、實驗室緊張等問題。云平臺的搭建,還突破了時間的限制。傳統的實驗課時往往比較短,不能滿足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實驗的需要。而網絡平臺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凡是獲得授權的學生,均可以進行相關的設計。教師可以通過服務器對學生的實驗情況進行查看、追蹤、遠程指導、分發作業等。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大部分學生對于云平臺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能夠實現從為了完成學分而做實驗到因為興趣而做實驗的轉變。
5開展學科競賽,培養創新能力
對于電子信息專業來說,學科競賽是挖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生興趣的最佳途徑之一。學科競賽能夠充分促進創新思維火花的出現,能夠體現不同學科之間的學生交流,進而為培養綜合性的創新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了提升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積極性,教師們應當通過多種方式的培訓和宣講,來提高學生的知情度。同時可以邀請有過獲獎經歷的高年級學生與低年級學生進行交流,并組建團隊。專業系應當提升對學科競賽的重視程度,充分利用課后時間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指導。學生通過老師的指導,應當對專業方向的前沿技術有一定的掌握,并且在大量的練習中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素養。在學科競賽的過程中,也是挖掘學生潛力的最佳途徑。學院和專業系應當出臺一定的獎勵措施,支持學生踴躍申報各類科學競賽或是項目,在申報的每一個環節中,都能給予適當的指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6結語
伴隨著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的涌現,高校的課程內容以及實踐內容也應當進行對應的調整。隨著國家對于高校投入的不斷加大,從實驗設備、電子仿真軟件、教學平臺、硬件維護等多方面均取得了極大的改善。多媒體技術的日新月異也給教學方式和方法注入了更多的新鮮血液。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教師們更應該充分挖掘軟硬件升級所帶來的優勢,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使得每一位大學生都能夠在學習和實踐中完成對自身的升華,構建獨特的知識體系和創新的思維方式。電子專業既是一個老牌專業又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新型專業,對其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和研究將會是漫長的階段,需要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李金平.以競賽促進專業核心應用能力培養的探索[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8,30(3):41-43.
[2]劉望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1):80-81.
作者:卞月根 單位:鹽城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 上一篇:綜合高中人才培養研究
- 下一篇:新入職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提升探析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