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段歌唱課審美教學探析
時間:2022-02-19 02:54:32
導語:小學中段歌唱課審美教學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中段是指小學的三、四年級,這個階段的小孩進入第二次生長高峰,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都處于關鍵的轉折期。小學中段的歌唱課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居于重要地位,以審美為核心,是音樂課教學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本文從審美的角度對小學中段歌唱課教學中的教法進行分析,以尋求一套合理的歌唱課教學方法來實現小學歌唱教學中的審美目的。
關鍵詞:小學;歌唱教學;審美教學
一、小學中段歌唱教學的審美要求
小學歌唱課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當中提出,音樂課程的價值在于,“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1]我國小學音樂課堂普遍采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學生聲音條件各不相同,且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決定了其接受能力的局限性,而歌唱教學的抽象性特征,又為小學生學習歌唱筑起了層層阻礙,這就對音樂教師們在進行歌唱課程教學的時候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對藝術美的追求和感悟,對音樂的體會和創編,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和能力。因此,本文從審美的角度出發,對小學中段的歌唱課教學進行剖析,為音樂老師提供一種新思路,從而助推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一)新課標中對小學中段演唱的要求。新課標中提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形式?!盵2]因為小學的音樂課程是基礎性、普及性的音樂教育,歌唱課教學的目標不是為了培養專業歌者,而更多的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通過歌唱課感受到音樂的美,受到藝術美的熏陶。同樣,在小學的歌唱教學當中,教師應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重視合唱教學,學會與他人合作演唱,培養集體意識與合作精神。(二)小學中段審美要求的特殊性。對于不同階段的學生,新課標將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學段,在不同的學段都有各不相同的審美要求,小學中段則尤為不同。小學中段具體是指小學三、四年級這個階段,學生自我意識開始成長,具有個性差異大、情緒不穩定和意志力下降等一般心理特點,“個人思維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3],伴隨著逐漸減少的直觀的、外部的特征或屬性的成分,抽象的、本質的特征或屬性的成分逐漸增多。新課標當中要求此階段的學生不僅僅擁有音樂感受與欣賞的能力,還能夠“有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通過音樂課程來培養他們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豐富多樣的審美要求之下,運用奧爾夫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開發小學中段學生作為美學初識者對美學的感悟。(三)在歌唱課教學中的審美表達。音樂是一門表情藝術,小學中段的學生在學習歌唱時,富有表情性也是他們需要掌握的能力之一。音樂也是一門精準的藝術,在小學中段,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學會用準確的節奏和音調、自然的聲音來進行演唱。新課標中將審美這一概念反復提及,充分說明了現階段下提升基礎性義務教育的美學教育質量的迫切性。作為美學教育中的重要小學中段歌唱課的審美教學探析組成部分,音樂教育舉足輕重而且影響深遠,在這一階段形成的審美思維和審美視角將在極大程度上影響整個人生的美學價值觀。
二、審美在小學中段歌唱課教學中的作用
(一)塑造人格,陶冶情操。人類都是美學動物,人對于美有著天生的向往和追求。音樂家圣桑說:“音樂始于詞盡之處,音樂能說出非語言所能表達出的東西,它使我們發現我們自身最神秘的深奧之處”。[4]音樂所帶來的審美分理性和感性方面的,在感性方面體現為直接的對于音樂外部形態和狀貌的感知與把握,例如旋律起伏的感受,節奏張弛的體會、以及力度的強與弱、不同音色所帶來的不一樣的音樂美體驗。而在理性方面則表現為審美主體受教育程度、生活經歷等所影響的審美體驗,情感經歷越豐富、深刻,或者特殊的生活經歷生長環境,對音樂的美的感受就越充分。因此,音樂審美對于人來說,即是生理刺激,又是心理需要。尤其小學的學生,他們涉世尚淺,通過審美教育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也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在演唱歌曲的時候理解作品。小學中段的學生擁有獨立的個人人格,學校的教育不只是單純知識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樹立健康和全面的人格。讓學生學會在美的音樂藝術當中抒發自己的情緒,避免出現屈服于現實打擊而“壓抑內在精神要求的性格扭曲,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人性收到物質奴役的自我異化?!盵5](二)啟迪才智,激發潛能。審美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陶冶情操,還是啟迪智慧,激發潛能。審美教育通過調節人的精神與情緒,調動大腦中樞的神經,從而促進協調人的身體機能。一個美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美國斯佩里教授通過割裂腦實驗,證實了大腦不對稱性的“左右腦分工理論”,在這個理論當中有提到,人的左腦是理解語言的中樞,支配右半身的神經和器官,主要完成語言、分析、邏輯、代數的思考、認識和行為。而右腦具有接受音樂的中樞,負責可視的、綜合的、幾何的、繪畫的思考性行為。觀賞繪畫、欣賞音樂、憑直覺觀察事物這都是右腦的功能。因此,音樂藝術的審美教育有助于正在發育期的小學中段的學生更好的鍛煉右腦,發展他們的形象思維。(三)發展個性,全面提升。作為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必修課程,音樂課程,是為了培養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設立?!皩πW音樂課程教育價值的認識和定位,直接關系學校音樂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和政策指定的導向?!盵6]國家將“美育”作為中國學校音樂教育的指導思想,是在國家教育政策方針的規定和全民素質教育發展目標的要求下確立的。在小學中段的音樂課上,不但需要培養審美意識,更需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三四年的學生正處于個體自信心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會很看重別人的評價,在別人的評價當中去發現自身的價值,并由此產生自豪感和興奮感,對自己充滿自信心。
三、在小學中段歌唱教學中如何把握審美
筆者經過在某小學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實習,經實地觀察與深入了解,發現這是一所緊隨新時代教育號召的年輕且充滿朝氣的學校。但是,在筆者主要擔任的小學中段歌唱教學的部分發現了歌唱教學方法不夠系統化、在一些方面又不夠全面、存在短板。因此,筆者從審美的角度下來探索小學中段歌唱課的教學方法,主要從音樂本身——音樂的幾大要素:節奏、旋律、和聲、音色等,著手分別進行分析。(一)把握變幻莫測的節奏美。在音樂的三大要素當中,節奏位居于首要地位,常被喻為是音樂的骨髓,其重要性可見一斑。音樂離不開節奏,沒有節奏的音樂“都只能算作是音的堆積?!盵7]在歌唱教學的過程當中音樂教師應當充分重視起節奏的應用。按照一般音樂規律來講,節奏密集、短促的音樂,或緊張、激烈,或活潑、歡快,在少兒歌曲當中還較為常見。在歌唱課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分析節奏開始初步分析歌曲的直觀感知體驗和演唱歌曲時應當采取哪種歌唱方法及情緒才是美。(二)感受韻味無窮的旋律美。如果說把節奏看作是音樂的骨髓,那么旋律就必定是音樂的靈魂了。在音樂中,給人最直觀的感知體驗的是旋律,使個人情感體驗聯系起來的也是旋律。小學中段學生對于音樂旋律美的體會,可以采用畫旋律線的方法,結合視覺直接的進行感知,從而更好的表現出音樂的美感。在緊張感較為強烈的地方,旋律線的走向多數是往上的;在歌曲旋律比較舒緩的地方,旋律線走向也比較的平穩。這種直觀的視覺感知方法,對于小學中段的學生來說,既是他們的已經能夠接受的方法,又屬于能力范圍內最易理解的方法。(三)體會豐富多彩的和聲美。和聲是在音樂當中豐富旋律的重要手段,在小學中段的歌唱課當中,學生已經開始初步接觸二聲部的合唱作品,如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嘹亮歌聲》就是一首輪唱與二聲部合唱相結合的歌曲。對于小學中段的學生來說,和聲的作用還可以體現在對伴奏的聆聽與配合,根據伴奏的起伏情況調整自己的情緒起伏,快速的進入到歌曲需要的藝術情緒當中。(四)聆聽各具魅力的音色美。作為樂音的四大屬性之一,音色根據發音體的材料、形狀等各不相同,在歌唱教學中每個學生的音色也各不相同。在一個班級里面,有的學生或許音色圓潤、飽滿,而有的學生音色細膩尖銳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音色之間的差異性,欣賞不同音色所帶來的美。發聲技巧或許有正確與錯誤之分,但音色卻沒有統一的評價準則,音色的美“百花齊放”,各具魅力。(五)學習多種多樣的文化美。音樂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課程也深深地包含著人文性。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都非常重視基礎性教育,審美意識在小學的培養能夠讓審美在國家有著普及性的審美教育和引導。通過音樂作品展現出的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一方面可以了解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文化,培育小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集體主義精神;另一方面通過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學習,尊重藝術,理解藝術的多樣性。根據新課標的文件要求,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創新地運用適合老師與學生的教學方法,是一項系統長期的工程,是在推動實現大幅提升中段小學生在審美視角下的聲樂體驗中的藝術獲得感必要條件。新時期對學生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學生接受音樂教育后的審美素養有了新要求,對音樂教師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歸根結底,在面對學生的時候,無論個人或者集體,音樂教師要懷著一顆共同體驗音樂美妙,陪伴成長,共同獲得新感動新知識的心投入到每天每日每堂課的教學工作中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8.
[3]陸曉紅.數學教學引導有效思維“三策略”[J].廣西教育,2011,22:62.
[4]宋瑾.音樂的表現機制[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88,01:18.
[5]林華.音樂審美的符號操作與藝術解釋[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4:14.
[6]宋瑾.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4,04:22-32.
[7]江柏安.音樂的文化與審美[M].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25.
作者:易佳佳 單位: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 上一篇:如何提高成功率
- 下一篇:高職學生創業問題及對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