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教育外語人才培養優勢研究
時間:2022-06-05 10:54:53
導語:社區教育外語人才培養優勢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應時代的需求和當前常州市外語專業人才短缺的現狀,分析了當前常州市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和困惑,結合社區教育的職能、特點和社會地位,從德育教育、資源整合利用、實踐需求的滿足和人文素養的培養,分析基于社區教育平臺的外語人才培養的優勢。
關鍵詞:社區教育;常州市;外語人才的培養;優勢
一、引言
在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引領下,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地需要提高國際影響力,加強國際對話與多邊合作。新形勢下,我國的外語專業人才在國際話語體系中不僅充當著“語言傳遞者”的角色,更在建設國家文化與話語“軟件”,塑造我國良好形象和提升我國國際話語能力的過程中扮演著語言與文化傳播者的角色。因此,聚焦語言系統本身已不再能適應當前的國際局面和國家戰略,外語專業人才的“全人類”格局感,全球勝任力以及文明對話能力等成為時代所需。常州地處長三角地區,歷史文化悠久,物產資源豐富,經濟發展迅猛,但是當前的對外發展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亟須外語專業人才,來充當常州文化的代言人和語言傳遞者,進一步打開當前的新格局,為常州更進一步發展貢獻力量。引進的外語人才具有極大的趨利性,隨之帶來的就是不穩定性,無法為常州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服務,扎實培養穩定地為常州經濟發展做貢獻的專業外語人才,才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只有知識、能力和人文素養三位一體的外語專業人才,才能擔當此重任。目前常州市外語專業人才還是靠高校來提供,但是高校外語人才明顯的弊端已經不容忽視。外語專業人才缺乏實踐能力和互動合作精神,而且過于看重英語文化的知識,導致對本土文化知識忽視,他們不能很好地充當面向整個世界的常州文化傳遞者。所以,對于改變常州當前的格局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本課題通過調查常州市外語專業人才的培養現狀,指出當前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和困惑,結合社區教育獨有的特點,分析依托社區教育培養外語專業人才的優勢。
二、常州市外語人才培養現狀
常州市培養外語專業人才的主要載體還是高校,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顯然高校培養外語人才的困惑和困難已經顯現出來。此外中小學階段的外語教育效果不理想,承擔青少年校外英語教育的培訓機構又是遵循工具導向性的原則,以獲取利潤為目的,所以常州市外語人才的培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一)高校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的困惑。培養知識、能力和人文素養“三位一體”的外語專業人才,是高校追求的理想目標,但是目前高校外語教育還沒有達到這個目標,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第一,以知識為中心,能力和人文精神培養缺失。基于認知心理學與建構主義等學習理論和教育思想,教師在確定課程教學目標時,應該從專業知識,能力和技能,情感價值觀或人文素養三個方面來分析。[1]而事實上,當前外語專業的教學卻是工具導向性的,一味強調其工具的價值,被各種技能證書的考試所累,對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重視程度大大超過實踐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養。而且目前,對于外語專業人才的評價也是看其是否能有過硬的英語等級證書,而其團隊合作能力、實踐精神和其人文素養并沒有被嚴格納入評價體系。這也進一步使得外語專業人才的人文價值屬性被忽視,不能適應新時代的需求。第二,多元文化的重視和本土文化的缺失。當前高校外語專業人才的培養受到國際格局的影響,教學內容是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并重[2](文秋芳,2019),但是實際上多元文化確實受到了重視,而本土文化卻被忽視了。多少外語專業學習者對一些英語國家的節日文化能用英語侃侃道來,但是讓他們用英語做一個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容解釋,卻是困難重重。這除了能看出英語水平本身不過硬以外,還有就是不能勝任傳遞中國文化的角色。因此在外語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增加中國本土文化的教學內容和活動是必然的選擇。第三,以課堂為中心,未能實現教學資源的有效結合。教學資源有課內和課外,顯性和隱性,校內和校外,實體和虛擬之分。當前高校在培養外語人才的過程中,存在課內教學內容和課外活動銜接不夠,校內學術資源和校外社會資源沒有有效結合,顯性資源重視有余,隱性資源還需進一步挖掘,實體和虛擬資源的運用不均衡的情況。在長期資源浪費和利用不夠的情況下,外語專業人才的培養必然不能達到全面發展,難以勝任中國文化的傳遞。(二)中小學階段英語教育升學導向性太強。外語專業人才的培養,從小做起,效果會更好,且在中小學的外語教育過程中要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在青少年這個年齡段學習外語,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很重要,太強大的壓力反而不利于外語的學習。當前的實際情況卻是中小學的外語教育因升學的壓力和廣大家長急切的攀比心,導致老師拔苗助長式的教育。不少青少年從小就考各種英語證書,還有不少從此對英語失去興趣,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中小學階段的外語教育并沒有為高校的外語教育打下良好基礎。(三)校外培訓機構的外語教育只強調工具屬性。隨著全球化的規模越來越大,社會對人才的外語水平有了進一步要求,加之不少家長期望小孩有個很好的前途,導致社會上培訓機構的外語教育花樣百出,如四六級考試培訓、商務英語等級考試培訓、GRE、雅思一些不系統的少兒英語培訓課程和出國的各類口語培訓課程等。這種社會培訓機構是盈利性機構,目的性極強,目標人群明顯,太過于重視外語的工具屬性,不重視人文屬性。
三、社區教育培養外語專業人才的優勢
在政府推動下,常州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社區大學(開放大學)-轄市(區)社區學院-鄉鎮(街道)社區教育中心-居(村)民學校四級社區教育網絡體系。常州社區大學成立時就被明確為常州市社區教育四級網絡體系的龍頭,是市一級社區教育辦學實體和全市社區教育工作業務管理主體,是全市市民終身學習的工作指導中心、教學科研中心、資源管理中心和咨詢服務中心。社區教育除了具有社會性,能以社區為單位調動社會力量為社區教育所用以外,本身就有辦學實體。所以,依托社區教育培養外語專業人才是可行的,而且具有以下四方面的顯著優勢。第一,社區教育為廣大外語專業人才奠定德育基礎。立德樹人,立德是培養外語專業人才之本。沒有良好的品德,即便有扎實的基礎知識也不會成為可造之才,不能為國家做貢獻,同樣不能成為常州文化的代言人。社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青少年校外教育。德育教育一直是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傳統內容。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德育工作尤為重要,只有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承擔社會責任。同樣,目前高校外語專業人才培養也需要重視德育工作,依托社區教育開展一系列的德育課程和活動,這也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相符。第二,社區教育促進資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在常州市社區教育四級網絡體系中,常州社區(開放)大學處于龍頭地位,根據行政部門以及其他社區教育機構的需求,提供平臺建設、指導督導、課程開放、資源整合、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服務,形成了“政校聯動+社教互動+開大帶動”的運行模式。常州市政府同意在常州社區大學設立終身教育研究中心、終身學習指導中心和市民終身教育信息中心,在全市社區教育中履行“管理+指導+服務”的職能(陳鶯2018)。[3]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開放大學比較容易和在常高校進行溝通和交流,可以為外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有效整合和利用資源。此外,開放大學的辦學范圍也推進了資源整合。開放大學作為當前社區教育開展的主力軍,市一級社區教育辦學實體和全市社區教育工作業務管理主體,不僅可以利用其職能協調社會上各單位的關系,還可以通過成人教育和企業培訓加強和一些社會單位的聯系。也就是說,開放大學可以結合政府支持和自己的社會關系,雙管齊下對資源進行整合,利用好閑置資源,不造成資源的浪費,為外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便利。第三,社區教育滿足外語專業人才的實踐需求。社區教育一直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光和熱,而且能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各類活動。由于高校本身的人力和物力資源相對豐富,所以和社區教育的聯系不太緊密,或者說并沒有結合起來完成外語專業人才的培養任務。實際上,當今的高校在培養外語人才的過程中,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穩步提高,但是實踐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等人文素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社區教育的社會性能很好地把校內理論和校外實踐結合起來,和社會上一些企業一起來完成外語專業人才的實踐活動,有效地結合理論和實踐。通過與一些企業的合作,參加與專業內容相關的實踐活動,與更多有著工作經驗的在崗人員交流互動,可以促進學生責任感,人文素養和群體合作精神的培養,使外語專業人才更好地完成時代賦予他們的使命。第四,社區教育提供了提高外語專業人才人文素養的環境。要提高外語專業人才的人文素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無數次教學、實踐活動中提升。高校的教育已然非常先進,但是教學內容受限,大多數實踐活動由學生在主持,缺乏教師的引導,直接導致活動內容受限。要培養外語專業人才的人文素養,還需要校外社會力量的輔助,社區教育作為社會教育的一部分,能夠提供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一方面,社區教育在開設課程的時候,可以根據具體目的來針對性完成任務,沒有升學、考試、證書等的要求和壓力,可以在較為和諧的環境中開設一系列側重本土文化的外語特色課程,而且在一眾社會專業人員的支持和幫助下,可以使得課程異彩紛呈,真正使外語專業學習者了解常州文化,做好常州文化的代言人,打開常州對外開放新格局。另一方面,社區教育針對外語專業人才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范圍廣,形式靈活。社區教育不僅可以調動社會專業人員為教育所用,還可以調配和利用社會上一些閑散資源,包含物力,硬件設備和活動場所的資源。更多優質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社會交流能力和協調學習和工作的能力,也能深入了解常州的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做好常州文化的語言傳遞者,把常州展現給整個世界。
四、結語
常州市的經濟發展,進一步開放新格局,真正走向世界要依靠優質的、集知識、文化和能力于一體的外語專業人才。面對當前常州市外語人才的需求,本研究結合實際分析了當前常州市外語人才培養的困惑和問題。結合社區教育的職能,特點及其社會地位,分析社區教育以其成熟的德育教育體系,資源整合的能力,理論實踐相結合的便利和其良好地培養人文素養的學習環境四方面的優勢,證明依托社區教育培養外語專業人才是可行的,而且會給高校外語人才的培養提供強有力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瑩.數字化時代高校課程教學的創新與改革[J].江蘇高教,2019(09):72-77.
[2]文秋芳.新中國外語教育70年:成就和挑戰[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9(05):735-745.
[3]陳鶯.常州社區教育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職教通訊,2018(07):59-65.
作者:王冬梅 單位:江蘇城市職業學院
- 上一篇:社區健康教育對慢性病管理的影響
- 下一篇: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平臺和資源庫研究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