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素質教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22 09:56:25

導語:小學美術素質教育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美術素質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發展和推進,小學教育課堂的教學內容也從文化課逐漸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小學美術教育作為培養學生綜合審美能力的基礎學科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關注。對素質教育下的小學美術教育進行探討,為小學美術教育工作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素質教育;教學工作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在此背景下,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工作應當積極地改進并不斷地進行完善,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集思廣益為新的教育目標提供更多的方式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小學美術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完善學生的人格建設,因此推進小學美術教學工作是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然。

一、美術教學的意義

(一)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觀。美術教學不只僅限于繪畫,它還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創作力和想象力。素質教育體制要求下的美術教學,需要美術教學工作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思維發散能力等綜合能力。(二)帶動學生的興趣傳統美術教學較為沉悶,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學內容。而素質教育下的美術教育課程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全面調動各個教學因素,教師可以使用音頻或圖文的方式帶領學生們了解和課本內容相關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所學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將靜態的教學轉化為動態的模式,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從而能夠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三)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生活。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匯成了知識。美術教學內容更是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表現,讓學生們學會從生活中發現美、了解美、分享美,產生對美好事物的認知,是開展美術教學的重要意義之一。(四)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不僅活潑好動,同時對事物認知有著極大的好奇心。而美術教學正好可以提供這種環境和條件,沖破書本的束縛,讓學生能夠參與的課外互動和課外寫生從而將書本知識與生活認知結合起來。

二、如何開展美術教學工作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小學美術教學屬于美術學習的基礎階段,而這一階段的美術教學能夠有效地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建立他們的觀察力。在美術課程結束之后,可以給他們留一些課外作業,引導他們去關注身邊的美,使他們產生興趣學會去觀察周邊的事物,并學會思考和創新。比如,在講到自然的時候,不僅會有花草樹木還會有動物、河流、山川等。引導學生對這些日常所觀察的具體事物進行描繪,并幫助他們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自然景象,從而通過畫筆來表現他們的內心世界。(二)給予他們更多的空間。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如果有繪畫要求,教師就應當積極發他們的想象力,帶動他們對所觀察事物的記憶,通過自我分析和組合不斷地進行刪減來創作作品。久而久之,學生的想象力也會逐漸的豐富起來,以形成自己內心的素材結構。比如,教師在講解《節日禮花》這一課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去聯系日常節日中都會有哪些禮花的表現形式,引導幫助他們在內心形成一幅畫面,從而能夠更好地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素質教學課堂中,教師逐漸成為了配角而主角則變成了學生。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產生對認知事物的概念以形成想象力,并落實到畫筆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如“學生能否對講解內容完全理解”“如何引起他們的關注”等,以提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當然,在學生完成作品后,對所講內容進行視頻播放,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作品看看自己的不足和較為滿意的地方,教師也應當給予更多的鼓勵,讓學生們感受到畫畫的樂趣,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四)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學生個體具有差異化,必然也會對教師所講內容以及認知產生不同的結果。因此教師需要針對于不同的學生情況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如教師可以在設定繪畫任務時制定不同層次的內容要求,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想要完成的內容。不僅能夠對能力強的學生起到提高的作用,對于能力弱的同學也能夠起到鞏固和完善的作用。

三、結束語

小學美術教學不同于專業性的教學,它并不是為了培養專業人才而設置的。它是為了滿足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目標而設定的。因此它又是小學教育課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小學美術教學必須以學生作為出發點,讓學生們能夠在學習中學會欣賞美好、觀察事物、發揮想象力。

參考文獻:

[1]李文華.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22):201-202.

[2]龔緋霖.探討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工作開展的具體方法[J].才智,2015,(35):78.

作者:盧瑤 單位:河北省張家口市經開區腰站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