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器械體育傷害問題分析

時間:2022-05-06 02:49:21

導語:小學器械體育傷害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器械體育傷害問題分析

1淡化的原因分析

1.1動作難度大,危險系數高

現器械體操的技術動作對小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力量素質、平衡能力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分腿騰躍山羊、跳上成支撐、前翻下等一些技術動作,雖然鍛煉價值高,但要求小學生要有較好的速度、力量、柔韌素質和體能。而目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能難以達到這樣的要求。這就使普通小學生在動作技術的學練過程中,時常會發生一些小傷害、小碰擦,如擦破皮、身體撞到柱子上、局部摔傷等。教師眼中的一些“小傷害”,在部分家長看來就是“大事故”,這些傷害事故的頻發會妨礙體育教師的正常工作。因此,在實踐中,高危險性是器械體操教學淡化的主要原因。這種高危險性使體育教師放棄了器械體操的教學,甚至有的學校把單杠、雙杠、肋木等器材都拆掉,和山羊、跳箱等被“打入冷宮”。

1.2保障體系不健全

據筆者了解,目前由于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對學生意外傷害保險沒有硬性規定,所以小學生參加意外傷害保險的比例不高。小學生在學校體育課上受到意外傷害后,即使參加了保險,由于某些原因也難以得到理賠。一般的原則是在學校領導的直接調解下進行內部處理。由體育教師負擔一部分醫療費用,學校負擔一部分,家長自己負擔一部分。而有些家長則直接要求學校和教師負擔全部的醫療費。學校學生眾多,發生體育傷害事故的幾率大。如果都要學校和教師來負擔全部醫療費,那么學校和教師的壓力實在太大;同時學校也無力承擔如此之多的費用。我國公立學校的辦學經費主要來源于國家財政撥款,這些有限的經費主要用于學校教學開支與教職工的福利待遇。學校不可能承擔學生意外傷害的所有醫療費用。因此,在保障體系不健全的前提下,教師們為了避免意外傷害的發生,就把器械體操排除在體育教學內容之外,使得器械體操教學被淡化。這也是學校和體育教師的無奈之舉。

1.3技術動作差,保護幫助水平低

部分小學體育教師,在高校進行器械體操專業學習的時候,動作掌握不熟練。參加工作后,工作量大外加學校的其他事務,出現動作技能退化的現象。教學時,示范能力下降或者干脆做不出示范動作。這導致其在器械體操教學過程中抓不住教材的重點與難點。另外,教師不熟悉教材,因此就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對學生進行保護與幫助。在組織學生練習時,體育教師對學生的保護與幫助方法不當,容易造成學生受傷的現象。

2對策探析

2.1改編技術動作,增加輔助練習

器械體操的動作難度較大,對小學生來說,不易完成且造成傷害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體育教師可以把一些動作做簡化處理。在不影響其鍛煉價值的前提下,把動作的難度降低,再把輔助性的動作技術教給學生。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由最簡單的輔助性動作開始練習,逐漸增加難度,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2.2健全保障機制,解除后顧之憂

首先,學校成立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專門處理小學生在學校體育課上的意外傷害事故。筆者所在學校就成立了由副校長任組長、教導主任和各班主任為組員的學生意外傷害處理小組,專門處理學生在校發生的意外傷害事故。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體育教師的心理負擔,有利于器械體操教學的正常開展。其次,制訂相關的制度和規章,規范傷害事故處理的程序和步驟。通過這些組織和規章制度,解除體育教師的后顧之憂,讓體育教師能夠大膽選擇器械體操作為教學內容,進行器械體操的教學。

2.3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

體育教師在器械體操方面的諸多欠缺是有目共睹的。這些欠缺要求各級研訓部門在這方面加大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同時體育教師自己也應該重視起來,不斷參加鍛煉,不斷提高自己在示范、保護與幫助等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體育教師不能害怕傷害事故的發生就取消器械體操的教學。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才能在體育教學中不斷進步。有了困難不是采取回避的態度,而應該迎難而上,積極采取措施克服困難。

3結語

危險系數高、保障體系不健全以及部分小學體育教師在器械體操示范與保幫方面的欠缺是器械體操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淡化的主要原因。為此,從有效避免體育傷害的角度來說,對器械體操的高難技術動作進行改造、改編,降低動作難度,增加輔助練習;同時體育教師要經常參加鍛煉、提高器械體操教學的水平是避免意外傷害發生的有效手段。另外,在基層體育教研活動中,還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理論培訓力度,組織體育教師深入學習新課標,準確理解新課標的理念,幫助體育教師提高認識,認真選擇體操方面的教材作為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作者:鹿樹忠工作單位:莫愁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