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通識教育論文
時間:2022-04-27 10:24:04
導語:大學生通識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通識教育對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對大學生而言,在學校里,最重要的兩件事是學知識和學做人。通識教育,一方面可以幫助大學生獲得全面的知識。大學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搖籃,大學生應具備的知識素質包括兩部分,“即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專業知識主要通過專業教育獲得,而相關知識則主要由通識教育課程獲得”,“大學通過開設通識必修課、選修課開展通識教育,課程涵蓋文、史、哲等人文學科,以及物理、化學、數學等自然科學領域,全面提升學生的知識素養,健全大學生知識結構”。另一方面,通識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形成全面發展的個性。大學期間是培養學生具有開闊的視野、健全的人格、廣闊的社交能力的階段。通識教育作為一種可以啟迪人智慧的教育,對學生知識、技能和德行的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基礎作用。
二、大學生通識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0世紀末,很多高校開始開設通識教育,在課程科目選擇、師資配備等方面做了嘗試,但是,通識教育所取得的成果遠遠沒達到有預期的想法。筆者認為目前大學通識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
(一)學生從主觀上認為通識課不重要
由于通識課一般為選修課,而很多大學生又在頭腦中自動將大學所開設的課程劃分了主次,“重必修,輕選修”。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學生們上選修的課的狀態很隨意,多半是將通識課當做一個可以“混”學分的地方,沒有認真去對待通識課。
(二)教師從思想上對通識課不重視
大學教師多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科研和其本專業的教學上,教師很難拿出更多的心思在通識教育上。教師開設通識教育課,多半是迫于學校壓力,往往有應付交差的心理,這樣就會產生教師拿自己的專業課直接作為通識課開設的現象,這樣勢必會讓很多非專業的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另外,通識教育課遠比專業課對教師能力的要求高,它需要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將專業知識用一種通俗性和趣味性的語言表達出來。那么教師就得有大量的時間去備課,本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已經占去了教師大量的精力,怎么還會有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如何上好一門通識教育課呢?因此,教師的積極性不高。
三、大學生如何進行通識教育改革
高校通識教育中主要存在學生和教師兩方面的問題,那么解決也應該從這兩方面入手,其中筆者認為關鍵在于解決教師的問題。
(一)轉變學生對通識教育的認識
通過多種宣傳渠道,讓學生了解,未來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一定是全面發展、復合型的人才。僅是學好專業課是很難應付未來生活、工作中所出現的所有的紛繁復雜的事情。學校開設通識教育課程的目的就在于拓寬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要讓學生能夠從根本上認識到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愿意以十分的熱情投入到通識教育的學習中來。另外,對于學生選修通識課時,一定要嚴格考查。曠課和課堂表現嚴格遵循學生手冊上的要求。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修”到學分而不是“混”到學分。
(二)調動教師積極性,提高通識課教師教學能力
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可以通過合理的利益引導,如在職稱評定上給予優先考慮、要求完成的上課總課時給予減免、開設通識課給予補貼等方法,鼓勵更多的教師開設通識課程。
通識課程所面對的學生的背景是很寬泛的,有很多跨專業的學生,這就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有了很大的要求。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指“教師順利完成教學活動所需的個體心理特征,是通過實踐將個人智力和教學所需知識,技能轉化而形成的一種職業素質”。首先,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講授、小組討論等,讓通識課堂活躍起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將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聯系在一起,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學生的學是為了日后的用。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通識課程的學習中來。
作者:劉南南單位:鞍山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
- 上一篇:媒介融合經營管理論文
- 下一篇:大學英語通識教育論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