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舞蹈基訓課教學方法
時間:2022-12-05 02:58:11
導語:淺談舞蹈基訓課教學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舞蹈基訓是指舞蹈中的基本功訓練,是舞蹈學習者和舞蹈表演者每天所必須堅持的一項基礎訓練。眾所周知,人的肢體是舞蹈動作的載體,舞蹈基訓課的目的就是使舞蹈者能夠自如地運用自己的身體傳情達意。舞蹈基訓是一切舞蹈的基礎。
【關鍵詞】舞蹈基訓課;教學方法;科學性
舞蹈基訓,顧名思義,是指舞蹈中的基本功訓練,是舞蹈學習者和舞蹈表演者每天所必須堅持的一項基礎訓練。我們知道,舞蹈是一種以人的動作、表情、神態、舞姿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人的肢體是舞蹈動作的載體,因此,要想能夠自如地運用自己的身體傳情達意,就必須先解決舞者身體的基礎訓練,即形體訓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基訓。舞蹈基訓是一切舞蹈的基礎,也是我們在舞蹈學習中強化基本功,形成舞姿與訓練氣質的關鍵。任何舞蹈訓練都離不開基訓。換言之,任何舞蹈訓練都是從基訓開始的,例如芭蕾基訓是跳好芭蕾舞的基礎,古典舞基訓是為一切古典舞劇目打基礎,現代舞也有著與之相應的現代舞基訓,只有練好基訓了,才能跳什么像什么。
一、基訓課教師要科學合理、循序漸進地組織安排本學年的基訓課堂
舞蹈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到難的過程,這就需要老師們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換句話來講,就是每一個”現在”所教授的動作或者基本功,都應該是”將來”的另一個動作或者基本功的基礎,如此便可稱為循序漸進。隨著學生能力的增強而加大難度,環環相扣,前后呼應,便會收獲最好的課堂效果。
二、基訓課教師應有組織好每一堂課的能力
我們此處說的能力,一方面是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另一方面是指教師在面對課堂時能否隨機應變根據學生能力對課堂稍作調整。首先,每一位老師都應該組織好課堂教材,具有以大綱為基礎進行每節課的課程編排的能力。教材組織的好壞直接決定每一節課的訓練成效如何:教材組織好才能更高效地完成一堂課的訓練,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與技巧的掌握;反之,教材組織得不好,則會妨礙教學任務的實現,使課堂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其次,基訓老師在編排好教材的基礎上,在真正實踐到課堂中時,要根據每位學生的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因材施教。我們知道,每個學生的能力、軟開度等各方面是參差不齊的,對有些動作或者技術技巧對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是無法完成的,這就要求老師在上課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訓練。在遵循教學大綱的同時針對學生的弱點進行訓練,徐徐圖之。
三、基訓課老師應精通教學法
我們這里所說的教學法,是指舞蹈老師要加強自身能力,在精通動作的規范性及要領的同時,能夠敏銳察覺到學生易犯的錯誤并及時加以指正,幫助學生克服。
四、上課時應有耐心,能夠掌握學生的學習規律
上文提到,基訓課由于其自身屬性稍顯枯燥乏味,并且由于訓練強度、力度都很大,這就使得一些學生無法規范地完成規定動作。這就要求基訓課教師針對學生問題耐心指導,同時能夠準確看出問題所在并及時糾正,以節省時間。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掌握學生規律,因人而異進行授課。
五、基訓課老師要具有隨時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能力
前文我們提到,舞蹈基訓課相對其他課程來說,是專注基本功技巧的練習,顯得比較枯燥乏味,又具有一定的訓練強度,有時基本功訓練又會產生疼痛感,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在課堂中容易產生疲倦,甚至是抵觸心理。因此,基訓課老師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要具備調動起學生積極性的能力,隨時注意觀察課堂效果和學生表現,隨時將基訓課堂變得有意思起來。例如,在練習某一基本功時,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采取比賽的方式進行,獲勝的一組可以獲得適當的獎勵,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調動起了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性,并且能夠收獲更好的課堂效果,一舉兩得,既能夠使枯燥的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又能以比賽激勵的方式使學生快樂地完成本堂所學。
六、對動作或技巧的示范
我們知道,舞蹈是一種時間和空間的藝術,是用人的肢體傳達情感的方式,這是舞蹈區別于其他藝術或者其他學科的方面。因此,想要學生準確規范地完成動作、技巧或是組合、劇目,舞蹈老師就應具備示范的能力。對于一個舞蹈動作或一個舞蹈技巧而言,如果單靠口述,學生們會很難理解,乃至無法完成,更無從規范地完成。如果老師親自示范一次,領悟能力好的同學可能會一次性就完成得非常規范,再加上多次訓練,大多數學生也能很好地完成動作。其次,我們這里所說的示范,還包括挑選完成動作質量高的學生做示范。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是,有些技巧基訓老師可能也完成得不是很好,但是老師將動作示范以后,再把要求和要領講給學生聽,那么就會有學生能夠按照老師說要求標標準準地完成。所以,挑選出優秀的學生做示范,也是示范的方式之一,同時還能激勵其他學生向優秀看齊。
七、新動作的教授
基訓老師在教授新動作或者新技巧時,要做到”精講多練”,除了要具備示范的能力,還要注意口頭講述,即我們所說的”精講”,要能夠準確、簡潔地說出該動作或技巧的要領,以便學生快速領悟其中精髓,便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即我們所說的多練。在講授的過程中,教師的示范動作可以不做到位,但是要將要領準確表達出來,要有步驟地、循序漸進地、由易到難地講述,方可使學生掌握。但是,我們知道,在新技巧的教授與練習中,有些技巧是經過本堂課的練習就能掌握的,但有些技巧則要經過長久的練習才可能做好,甚至經過長久的練習也完成得不夠好,所有基訓老師在講課時,一定要按步驟講清楚,逐步訓練,然后留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進行練習,使學生能夠有進步的完成。
八、要及時檢驗課堂效果,及時糾正錯誤
在教授過程結束后,就是檢驗驗收課堂效果的過程。一堂新課完成的成功與否,只有老師能夠一目了然,如果課堂效果好,剩下的就是不斷的練習與提高,如果課堂效果不好,老師就要反思自己在教授的過程中是否有些地方講得不夠透徹。與此同時,能夠發現學生的問題,并及時給予糾正。糾正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即使是已經學習過的動作技巧,在糾正的同時也是一種提高。因此,基訓老師在糾正動作時要有計劃、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
九、基訓課老師應對動作質量嚴格要求
所謂嚴格要求,是指老師在課堂上應嚴格要求每一位學生進行訓練,并嚴格要求學生動作的規范性。基訓課不同于其他課程,或許民間舞、古典舞等由于每個人的感覺不同,所呈現的效果也不同,我們通常會說這是“自己的感覺”,但基訓課是訓練基本功以及技術技巧的課,任何的技術訓練都必須嚴格要求,做到統一規范,舞蹈基訓也不例外。基訓教師必須做到嚴格要求學生,把關動作質量,爭取使每個學生都能夠規范地完成動作。我們這里所說的嚴格不是嚴苛。教師在進行訓練時,要保證學生完成動作的規范性,這就需要反復地嚴格訓練。若是嚴苛、苛求,就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正如我們上文所說,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訓練時,要循序漸進,同時給夠充足的練習時間,以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規范地完成動作。
總之,舞蹈基訓課是一切課堂的基礎,只有基訓課上好了,才能美觀地完成各種動作技巧,才能在舞臺上呈現出完美的舞姿。基訓課相對來講是一門比較乏味的課,因此,要求基訓老師授課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首先使學生產生想學的心理,其次認真準確地教授動作,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并及時糾正錯誤。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大綱為基準,認真設計每堂課的教學,循序漸進,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在課堂中不斷創新,不斷提高。
作者:喬小云 單位:太原師范學院
- 上一篇:體育舞蹈翻轉課堂教學研究
- 下一篇:提高中職舞蹈教學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