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6 08:34:00
導語: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論文,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及實踐水平,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讓每一名學生都成長為對社會的有用之才,是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策略,學校領導和教師必須牢牢把握。
關鍵詞: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隨著改革的深入進行,教育改革也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深刻的社會變革和信息化社會的到來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社會變革帶來利益關系和結構關系的調整必然引發一些社會矛盾,人們難免要出現一些心理困惑或者心理障礙。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網絡成癮、網絡犯罪等社會問題。獨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出現的溺愛孩子、對孩子的過高期待等問題,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養。學校教育中,盡管教師對學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導是主流,但也存在教育方法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不相吻合的現象。
步入高中的學生正處在心理矛盾最多的青春期,也是自我同一性建立或同一性混亂的時期,他們需要更多的關心和科學指導。提高高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學校有責任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因此,探索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應有作用,是實施素質教育,貫徹“以生為本”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
1.重視辦學理念的導向作用
辦學理念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它指導著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方向。作為一所地處偏遠的國家級貧困縣的高級中學,信息相對閉塞。在這種條件下,如何引領學校的發展方向以確保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是擺在學校領導班子面前的一項艱巨的任務。在廣泛地學習了省內外名校的辦學經驗的基礎上,以素質教育的先進理念為指導,結合我校的具體校情,經教師的充分討論,由校長辦公會確定了我校的辦學理念。其中,把“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做為一項突出的指導思想。我們讓全體教師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是現代教育的應有的內容。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學校把這一理念貫徹到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通過多渠道的措施加以落實,確保每一名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素質、人文素質能夠同步,實現“讓學生在一中成材,讓社會對一中滿意”的承諾。
2.學科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學生的心理健康是與其身體健康、科學素質、人文素質一同發展的一個連續過程,而文化科學的教學又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的融入到各個學科的具體教學過程中是一個既不脫離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又能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的最佳選擇。
3.在課程計劃中設置心理健康課
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在高考課程體系之外開設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依據《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學校開設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進程講授相關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知識。通過有針對性的專題講座,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正確對待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心理困惑。教授給學生調節人際關系和自我心理調節的技巧以促進學生與他人和諧相處、有效交流,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目的。而且,開展心理健康講座還可以推進“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目標的有效落實。
4.重視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有許多相通之處,也都需要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細致入微的教育工作。縣級示范高中的學生絕大多數是住宿生,學生在學習期間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而班主任在授課之余還承擔著管理班級的任務,所以有更多的時間和學生在一起,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和關系的融洽程度都優越于非住宿的學校。因此,我校班主任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有著獨特的優勢和突出的重要性。班主任憑借所掌握的學生家庭環境的相關信息,基于對學生的連續觀察,匯總來自科任教師和學生所反映的信息,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情緒變化和異常舉動并做出合理的判斷,再運用他所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識對學生進行恰當的疏導和引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并合理處理在其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惑,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中。素質教育要求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課堂教學突出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班主任同學生的課余個別談心也突出了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健康素質,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為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5.配備專職心理咨詢人員
家庭環境和家長教育理念的不同,教育中所出現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礙的嚴重程度不同,那么,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正如學生學習知識需要找教師,病人問診看病需要找醫生一樣,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的解決也需要找專職心理教師來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嚴謹求實、方法科學的工作,它不僅要解決學生的各種心理困惑,還要培養學生的健全的人格,甚至是引領學生構建合理的價值觀。因此,學校必須配備經過正規心理專業知識教育,受過正規心理輔導技能訓練的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廣大師生提供理論指導、技能訓練、心理咨詢等服務。專職心理健康教師依照學生身心發展水平,針對學生不同成長階段所遇到的共性問題,提供面向全體學生的普及型心理知識講座,組織心理調節活動。尤其是他要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評并進行科學的測評數據分析,提供嚴謹的學生心理健康測評報告,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并積累原始數據。通過心理測評的數據分析還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異常心理問題,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依據科學理論的指導,采取1+1的心理咨詢模式,有計劃地進行發展性心理健康調節,使學生在解決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礙的過程中感受到被尊重,增強自信,快樂成長。心理健康教師還承擔培訓其他教師的任務,對學科教學中的心理滲透課和班主任的心理輔導工作提供指導,以保證學校整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實效性。此外,教師因工作壓力而出現的心理問題也要由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加以疏導,保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保證教育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
6.邀請心理教育專家來校講學
心理科學的不斷發展使得人們對心理問題的認識水平不斷提高,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手段也在不斷地發展。因此,相對閉塞的邊疆中學要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斷發展,就要加強與外界的信息交流。訂閱心理健康雜志是一種方法,但不定期的邀請心理專家來校講學則可以發揮更新觀念、拓展視野、提升技能、增強實效的作用。講座可以給學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注入新的活力,還可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業務素質,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發展的潛在推動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7.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項課題研究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展教育科研也是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可以收到多重效果:(1)引領教師關注心理健康理論學習。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復性和高考的壓力,使得教師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而忽視教育理論的學習,尤其是缺乏對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了解。在教育科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使教師有意識地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并在工作實踐中加以運用。理論的學習可以更新教師的觀念,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2)推動教師探索教法改革,提高教學效果,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標。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生為本,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心育這四個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心理健康課題的研究,使教師掌握教育心理學,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教法改革,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3)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培養高水平教師。一所學校的發展需要有名優教師的拉動作用,也需要有結構合理、不斷進取的中青年教師隊伍做支撐。開展心理健康課題研究可以加快提高新參加工作的教師的業務能力,使之盡快熟悉學生的心理狀況并適應教學工作的需要,也為其今后的進一步成長打下基礎。可以提升骨干教師的能力,使其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發揮專長,結合其原有的教學能力,把他們培養成學者型甚至是專家型的名優教師。這也是面對名優教師不斷流失的現狀,縣級中學的自我發展之路。
8.開展家長培訓講座
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與家長的相互協作。學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他們青春期的許多問題都與家庭教育環境緊密相關。如:學生與家長間不良溝通導致的強烈的逆反心理;家長的過高期待導致的學生厭學問題;家庭不和睦導致的學生偏激心態或反社會心理;家長對孩子關注不夠導致的孩子的情感問題等。因此,要達到培養學生健康心理,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發展的目標,就需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密切協作。學校通過不定期的舉辦學生家長培訓講座,讓家長了解一些教育發展心理學知識。此外,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過程中要處理好三個關系:(1)目的與手段的關系。心理輔導課中所用的各種方法要緊緊服務于學生的認知提高、情感體驗和行為改善的目標,講求課堂效益。(2)內容與形式的關系。要依據教學內容選擇活動手段及活動方式,適當地營造環境氛圍,達到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講求教育實效。(3)感性與理性的關系。心理健康教育應引導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辯證地看待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問題,使學生在挫折中感受成長,在危機中看到生機,在困境中找到希望。這就需要師生間的互動,教師要引領學生的體驗與實踐,推動學生的反思與感悟。
總之,面對教育改革的新發展,實施“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要切實有效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有多種多樣,但要符合校情,注意發揮多種途徑和方式的綜和作用,這是新形勢下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姚本先.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3(5).
[2]周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4(7).
[3][美]伯格.人格心理學[M].陳會昌,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4]裴利華.心理健康教育課的三種偏向與糾正[J].教育探索,2004(10).
- 上一篇:政府科學發展觀學習心得體會
- 下一篇:農技站科學發展觀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