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以及決策

時間:2022-10-31 09:25:00

導語: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以及決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以及決策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曾給健康下過一個定義:“健康不僅僅是指軀體上沒有疾病,還應包括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健全與最佳狀態。”①所以,中學生健康不僅僅指生理、軀體方面的,而且應包括心理方面的。那么,何謂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對環境適應良好,同時還具有相對穩定的、不受環境制約的值得贊許的人格特質,是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②它主要表現為六大特征:即智力正常、情緒穩定心境良好、具有較為堅強的意志、人際關系良好、行為和諧、反應適度。而近年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呈現種種問題。有的學生稍遇一點小事就如臨大敵,心理十分脆弱;有的學生神經過敏,對一些小事過分擔憂、焦慮;有的學生對人十分冷漠,缺少朋友;有的學生對考試過分緊張,甚至于恐慌;有的學生獨立能力差;有的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極差等。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將嚴重影響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為切實提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認真研究和著力加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現依據心理學理論,對目前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及現狀,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根源和塑造中學生健康心理的對策等方面進行探討和研究。

1目前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馬加爵案件爆發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研究與探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赴云南,對該案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還專門圍繞馬加爵設計了心理問卷,做了心理測試。經過認真分析后指出,真正決定馬加爵犯罪的心理問題,是他強烈、壓抑的性格特點,和他扭曲的人生觀,還有他“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據了解,馬加爵性格內向、孤僻,自卑心理嚴重,不愛說話,缺少朋友,閑暇時最喜歡上網欣賞暴力、恐怖、色情圖片,沉迷于小說,報復心特重。該案件暴露出我國青少年學生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心理偏差。前不久,陳沛霖、陳立華用自制的問卷在武漢市抽取了1500多名中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武漢市中學生雖有50%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30%的學生屬基本正常范圍,但也有10—15%的學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別是還有3—6%的學生存在比較嚴重的心理困擾。

當前在中學生中間還存在著如下不健康的心理:

抑郁心理。這是中學生常見的一種心理失常癥,是中學生感到無力應付外界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有抑郁心理的中學生,經常會有焦慮情緒,內心孤獨而無助;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渴望成功,但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差,常常因考試失敗而感到痛苦和恐懼。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食欲不振、失眠、胸悶、頭昏等癥狀。因此,抑郁心理必須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高度重視。

封閉心理。封閉心理主要是指中學生內在的心理活動不輕易表現出來的心理現象。有這種心理的人表現為沉默寡言,喜怒哀樂不形于色,其主要特征是關閉性。他們往往很少與人交談,常常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封閉心理如長期得不到矯正,往往嚴重影響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學生和家長之間的交流,造成彼此間的心理隔閡,影響人際交往,使學生陷入孤獨無助的境地。

焦慮心理。這是一種以擔心、緊張或憂慮為特點的復雜而延續的情緒狀態。一般來說,當人們預期某種危險和痛苦即將發生時,會產生焦慮反應,這是正常的適應性反應。但焦慮程度過于嚴重時,就會產生焦慮異常心理,會引起對學習的抑制,對學生的身心、學習和生活危害較大。在焦慮心理的陰影下,學生常常被老師熱烈的升學期望和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壓得透不過氣起來,惟恐自己出錯,稍有不順,便自責不已,甚而有負罪感。只要遇到一點挫折就會緊張不安,怕這怕那,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

脆弱心理。表現為心理承受能力差,學習和生活中稍有不順,就會陷入消極的心境中,甚至以極端的方式來對待。在積極的方向上,他們自卑,意志力薄弱;在消極的方向上,他們自負,意志力畸形發展。在模式單一、思想統一、步驟統一的教育中,由于對學生包得過多、過嚴,從而造成學生依賴性太強,面對打擊,或是極端反抗,或是逃避,或是精神失常,甚至自殺。諸如逆反、猜疑、恐懼、任性、懶惰、冷漠等都是中學生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如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將會嚴重危害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

造成中學生心理偏差、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的因素是極其復雜的,努力尋求造成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對矯正中學生心理疾病有很大的幫助。目前,造成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主要有:

2.1中學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所致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發展的過度時期,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盲目性并存的充滿矛盾的時期。他們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明顯提高,但同時他們又易產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們的自我意識明顯增強,情感豐富而強烈,但他們的情感帶有沖動性,意志較為薄弱,情緒不穩定,容易受外界影響。因而,他們對心理健康知識認識不足,再加上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身體發育,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教師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關心不足。由此,致使許多中學生存在各種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孩子們的健康發展。

2.2考試壓力過重

中考、高考時,有的考生因過度緊張,開考時,手一直哆嗦而無法答題;有的頭昏腦脹,大腦一片混亂,嚴重考試失常。這些都是過重的升學考試壓力造成的。而這種心理壓力,主要來自家庭和學校。一次考試不理想,家長就粗暴地訓斥,嚴重傷害子女的心理健康;學校為了抓升學率,考試排名次,給學生帶來緊張、不安甚至羞愧心理。有的中學生成天擔心考不好,心理不得安寧,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影響學習。

2.3家庭因素

隨著社會的文明和進步,許多家庭出現異常變故,給中學生的心理帶來不利影響。比如有的父母離異,家庭破裂,給孩子的心理帶來沉重打擊,有些學生因此變得內向、自卑、寡言,對人失去了感情,甚至痛恨社會;有的父母關系不和,甚而出現家庭暴力,讓孩子內心痛苦不堪,從而產生異常心理。

2.4家庭的過度“呵護”

現代社會物質文明日益發達,許多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自小備受家庭的愛護,以自我為中心,“優越感”重,成天比吃比穿,一味追求物質享受,無心學習;有的獨立能力弱,依賴性強,不能承受一點打擊。

2.5社會的復雜影響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現象更加復雜多變,淫穢的書刊、錄像、網吧、金錢的誘惑,讀書無用思想的侵蝕等等,對中學生的心理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一些不法商不顧道德和良心,毒害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許多學生在淫穢的書刊、錄像和黃色網站、暴力游戲的誘惑下,喪失了人性,跌進了萬丈深淵。

3塑造中學生健康心理的對策

目前中學生存在比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通過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去疏導。所謂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也就是通過心理衛生的教育,心理品質與能力的培養及心理問題的輔導,以全面發揮學生潛能,適應環境,具有明確的自我意識,良好的情緒及自我挖掘能力的一項科學而系統的工程。因此,它不僅僅是進行簡單的心理咨詢或上幾節心理課,而應是全方位、文體化、綜合性教育過程。世界衛生組織心理衛生處指出:“學校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最適應的場所,學校可以教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技巧,并通過特殊問題的干擾和心理咨詢,轉變學生的行為。”具體而言,我們究竟應從哪些方面對學生進行心理矯正呢?

3.1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課,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展開和深入,思想政治學科對塑造學生健康心理,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開發學生心理潛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要充分利用政治課的優勢,引導學生找出心理偏差,探討對策,制定矯正心理問題的計劃,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健康發展。

3.2設立心理咨詢服務機構,堅持開展心理咨詢服務

中學生心理咨詢工作主要是疏導學生消極情緒,緩解心理壓力;協助學生,改善認知結構;幫助學生,協調人際關系;指導學生進行心理衛生的自我修養。如可在學校成立心理咨詢輔導中心,為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提供幫助,使其心理素質健全起來;也可在學校設立心理問題信箱,及時解答學生心理問題;還可定時開通心理咨詢熱線,直接和學生進行心理交流,疏通學生心理障礙。

3.3以教師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

呂志范老師說:“教師職業需要你永遠擁有一顆火熱、誠摯的童心;永遠保有一雙公正信實的眼睛;永遠操著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語言;永遠想著給學生新鮮圣潔的思想。”教師的心理素質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對學生公正無私的愛,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心理素質。對此,有例可證:羅森塔爾到某學校找校長任意選八名學生,推測他們前程遠大,教師對他們倍加關愛,這八名學生進步率達23.7%,而其他一般學生只有7.2%。因此,加強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質教育,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質,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之一。

3.4學校教育應和家庭教育相結合

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聯系,有些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偏差的原因,還是咨詢、矯正學生心理計劃的制定和實施,都需要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因而學校要定期舉辦家長學校或召開專題家長會,介紹學校心理健康內容與方法,普及心理衛生知識,介紹心理咨詢案例,分析中學生心理特點,指導心理疏導方法,也可以多進行家訪,與家長共同疏解學生的心理困惑。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的展開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倍受關注。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二十一世紀的生力軍,是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他們能否健康成長事關中華民族的興衰存亡。因此,研究和探索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很大一部分教師都已經認識到塑造中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社會上各種關于中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課題研究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我衷心希望我們能盡快探討出一些更有效更快速的解決途徑,讓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