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學心理學原則應用

時間:2022-04-20 09:50:00

導語:政治教學心理學原則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治教學心理學原則應用

政治課因其理論性較強,許多東西離學生的校園生活較遠,易使學生形成厭學心理。教師若能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一些心理學原則,則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運用羅杰斯的“當事人為中心”原則,變學生的“要我學”為“我要學”羅杰斯是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療專家,他在心理治療過程中非常重視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倡導“當事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方法。即要求咨詢師采用非指導性技術鼓勵或指導患者弄清自己的問題,讓患者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力量去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后來,他把這個原則應用在教學領域,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口號,對學生采取“移情、無條件積極關注和真誠”方法。所謂“移情”,即要理解和欣賞學生的感情,要善于將心比心。所謂“無條件積極關注”就是不加判斷地認可學生,無條件意味著教師關心學生是出自真誠,不以學生的回報作為交換條件。所謂“真誠”,就是表里如一,不裝模作樣。

這一原則在政治教學中的貫徹實施,關鍵是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創造出一種心情舒暢、氣氛融洽的心理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會形成一種完全徹底地接受老師教導的心理傾向,從而實現由“要我學”到“我愛學”、“我要學”的轉變。怎樣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出這樣一種適宜的氛圍呢?我們知道傳統的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滿堂灌”。教師滔滔不絕地講45分鐘,不留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時間。因此,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師生在課堂上的良好互動關系,就要徹底打破這種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變輸灌式為啟發式,變封閉式為開放式,變單一式為多樣式。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又要把小課堂與大社會結合,使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相聯系;還要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當然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根本原則是進一步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二、運用“角色扮演”理論,進行“體驗式教學”“角色扮演”顧名思義,即藉著扮演角色的方式來達到體驗及學習的目的。它的優點是,通過角色扮演,個體可以形成真實的體驗,從而深刻地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我們把它應用到具體的政治教學過程中來,安排學生從事相關活動,建立感性認識,并在此基礎上表達感受、態度,和進行價值判斷,從而領悟知識,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就是“體驗式教學”。它能使學生完完全全地參與學習過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這時教師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單方面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視、可聽、可感的教學媒體努力為學生做好體驗開始前的準備工作,讓學生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沖動,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過程,并積極接觸語言、運用語言,在親身體驗過程中掌握語言。生活中任何有刺激性的體驗如在蹦極跳中,被倒掛在空中飛速騰躍時所擁有的驚心動魄的體驗都是終生難忘的。同理,體驗式教學也會給學生帶來新的感覺、新的刺激,從而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三、運用“首因效應”理論,注重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第一次”所謂“首因效應”就是說,人們根據最初獲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是不易改變的,甚至會左右對后來獲得的新信息的解釋。實驗證明,第—印象的確是難以改變的。因此在日常交往過程中,尤其是與別人的初次交往時,一定要注意給別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對教師來說,搞好首因效應極為重要,那么,怎樣才能做好這一點呢?首先,初次與學生見面或接觸時給學生留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中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事物好惡的片面性、隨意性及遷移性。當他們的第一印象比較好時,就會把這種“好感”遷移到你所教的學科上。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學生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

其次,要超水平地上好第一節序言課,努力處理好每一章節的第一課、及每一新課的導入。俗語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苯逃睦韺W家認為:“在幾十分鐘的授課講課中,開頭的十分鐘的效果是最佳的。因為學生懷著‘開頭究竟是什么’的好奇心”。這些都說明導入新課能否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直接關系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它既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又是組織教學的手段。所以,精心設計好導入這一教學環節,對于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其作用是巨大的。當然,心理學與具體的政治教學工作的結合,需要教師掌握較高的心理學理論水平,本文只是作了初淺的嘗試,供大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