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時間:2022-10-30 10:18:16

導語: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一、運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增添了教育工作的新形式。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的健康教育效果較差,這就使得教師必須探究出一條新的教育路徑。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指出了新的方向,打破了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固定模式,使教師們的工作開展更順利。

2.轉變了以教師為本的教育重心。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師明確了教師并不是進行小學生心理健康課堂的重點,更不是小學生行為規范的約束人。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里的教師僅在小學生日常行為的學習中起著管理作用。作為引導涉世未深的兒童能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的教師,應采用符合學生思維接受能力的教育模式來開展工作,著眼于對學生素質的培養,為小學生個性形成保駕護航。

3.提高了教育者的綜合素質。現如今計劃生育政策已開展了多年,家里這一根獨苗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家長對教師的教育工作能力也有了新要求,這就表示教師得嚴格要求自己來提高教育的工作能力。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的教育模式,它融于教師們的一言一行中。在課堂上一句話,說深了就會傷害學生幼小的心靈,說淺了達不到教育效果。這時,教師就要背負起培養學生堅強、塑造學生勇于面對自己的心理素質。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對于教育實踐者工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運用滲透式心理健康的方法

小學生的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要結合各方面的教育資源,使之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

1.營造滲透式教學環境。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式,營造出滲透式心理健康教學的環境。以往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多采用說服教育、樹立名人榜樣、確立行為規范等傳統教育模式,其授課內容的傳達主要是以教師為本的。營造以學生為本的環境更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比如,校園走廊設置宣傳板報、開展國旗下講話選拔,中午的校園廣播也可以通過一些寓言故事、學生優秀事跡等正能量內容,使學生們不僅僅在課堂上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學習活動中也能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從而凈化學生們的心靈。積極向上的校風油然而生,只有這樣的環境才有利于學生們心理健康成長。

2.組織教育活動進行滲透。針對小學生自制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的普遍特點,可以開展課間活動,以使同學們團結向上、勇于進步的思想品質得到鍛煉。比如,不定期開展各年級間的拔河比賽。學生們以班級為單位集體參加,既增加了學生們的集體榮譽感,又觸發了每個學生自身的責任意識,這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指明了方向。例如,學校可以通過組織爬山遠足等戶外運動,使學生加強體育鍛煉的同時,培養其堅持、耐心、克制、勇于挑戰以及正視失敗的心理素質。通過參觀博物館了解老一輩革命者的不屈精神,既豐富學生們的知識儲備,還為其提供了眾多堅毅精神的榜樣。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小學生心理健康有益的知識不間斷地滲透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使學生們在教育活動中找到正確的成長方向并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3.豐富課堂上的滲透方式。通過互動的形式使課堂上充滿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從而更好地進行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教師可以舉出一個案例,把學生們分組討論事件發生的原因,問題出現在哪里?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去解決?學生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此類情況,都是怎樣處理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們都有什么收獲?下次遇到這類問題要如何處理等等。以拋出問題的方式,讓學生們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來,并從自身角度出發去理解教育內容,使學生們的印象更加深刻。

4.重視家庭資源滲透。學校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讓學生們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回到家里,在不同家庭背景下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就出現了問題。以某小學四年級一名女同學為例。一節數學考試課上她趁同座女生不注意把人家文具盒扔出了窗外,當女生發現文具盒不見了,只能借別人的筆來答題。文具盒丟失事件結果調查出來,原來是這名女同學嫉妒同座數學成績好,所以把其文具盒扔出了窗外,不想讓她答題。教師通知了這名女同學的父親,隨之就招來了一頓毒打。仔細分析,這名女同學只是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也并沒有造成多大的傷害。教師可以通過和女生的交談了解情況后,悉心指導,再告知家長事情的前因后果,并說明孩子只是好勝心強才用錯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家長就不會對孩子進行體罰等極端教育方式,小女孩也會通過努力學習的方式取得更好的成績。所以在進行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家庭資源的利用。因為學校并不是小學生接受教育的唯一場所,家庭才是伴其一生的成長環境。小學教育是一個需要把各方面資源利用起來的階段,它需要學校、家庭、教師以及社會等各個方面的支持。在學校方面要建立起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和發展,真正展現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應用的價值,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展。

作者:王明貴 呂秋 單位:吉林省樺甸市金沙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