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探究
時間:2022-04-11 11:30:20
導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關系到大學生是否能夠更好地成長成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應用技術大學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本文從培養應用型人才為著眼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進行積極的思考和探究,并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效性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日益增大,大學生作為社會、家長期望值高的群體,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不斷加大,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呼聲越來越高。如何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以適應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是擺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近二十年來,國家也非常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繼出臺系列文件,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做出具體規定與指示,2005年1月,國家出臺《教育部、衛生部、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要求,提出要努力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促進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因此,我們必須要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認真研究如何才能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問題
審視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現狀,在近幾十年的歷程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但從教育的實效性來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依然讓人擔憂。部分高校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配備的專業心理教師數量遠遠不足,設置的課程課時不足,用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沒有保障,所開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沒有實效,所設置的大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利用率不高,沒有可用于開展心理團體輔導的場地等。
3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對策
3.1注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首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師數量的配備上,必須要保障心理健康教師與學生的比例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讓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用于教學與科學研究。其次,要注重保障心理健康教師的待遇。有的高校對于心理教師的崗位性質定為行政崗位,工資相對專業教師較低,要想保證心理健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與熱情,必須要在待遇上給予保障。再次,要注重在編在崗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再教育與再培養,要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引進一些心理專家到校做指導,送在編在崗教師出去參加學習培訓,進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理論與實踐能力,讓心理健康教師成為專業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與研究水平高的高素質隊伍。
3.2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育的有效性:首先,高校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切實把該門課程列為必修課,讓每一位大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學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促進學生心理素質整體的提高。其次,應該構建完整的心理健康課程體系,除了開設必修課,還要開設選修課和專題的心理健康講座,從引導學生適合大學生活、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堅強的意志等方面來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第三,注意教學方式方法與授課內容,心理健康課堂的教學必須結合學生實際,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多通過案例教學、小組討論、心理測試、體驗活動、行為訓練等形式提高教育效果。教學內容直接關系到大學生聽課的興趣與學習效率,如果所授課程內容對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沒有幫助,也就失去了教學意義,也無法達到最終教學目。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心可能有所不同,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心理困惑,如大一階段的學生主要出現如何適應大學生生活與人際交往方面的困惑,大二大三階段的學生主要面臨著學習與戀愛方面的問題,大四的學生主要出現就業與繼續深造帶來的壓力問題。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貫穿學生的整個大學階段,必須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成長。第四,要注意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的提問要注意適度性、啟發性、全面性等原則。
3.3充分發揮心理咨詢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可分為整體教育與個別教育兩種。整體教育一般是以學生的年級、專業、班為單位進行全員性的教育。個別性教育是以學生個體為對象的心理健康教育。整體教育是針對處在共同階段的學生的特點進行教育,但不能完全解決所有學生的心理問題,這就需要發揮心理咨詢的作用。為了更充分地發揮心理輔導的作用,要求高校必須設置專門的個體咨詢室、團體輔導室、沙盤室、情緒宣泄室等功能室,需配備專業的設備,安排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值班。學校要通過廣播、海報、校刊等提高大學生對心理輔導的認識,讓學生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心理咨詢。為了發現更多需要進行個別心理輔導的學生,可以通過開展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測、篩查,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并將結果中反映出來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挑選出來,然后進行提醒輔導員、班主任對該類學生進行觀察、關注,如果有必要,在心理輔導室對學生進行一對一心理輔導,幫助學生的心理恢復平衡的狀態。
3.4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級網絡系統:為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應有效整合各二級學院及職能部門的力量及資源,構建學校、二級學院、班級、宿舍四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形成既有明確分工,又能通力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運行機制,使學生心理問題能及早發現、盡早干預并有效解決,建立有效的校園心理支持系統,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總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問題,應用技術大學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探索出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制度與措施,為社會培養更多高心理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作者:黃燕瓊 單位:南寧學院
參考文獻:
[1]郭慶.從操作性層面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構建[J].北京:中國教育學刊,2014,(08):72-74.
[2]周玲,劉佛軍.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教學[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秀論文集[C],1999.
[3]廖湘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初探[J].教育探索,2001,(8).
[4]李明秀.我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完善[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5]徐麗.我國高校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途徑探索[D].撫州:東華理工大學,2013.
- 上一篇:以人為本視野下高校教育管理研究
- 下一篇:人民幣跨境流通現狀及發展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