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專業核心競爭力研究

時間:2022-08-27 09:21:32

導語:小學教育專業核心競爭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教育專業核心競爭力研究

一、核心競爭力的概念

教師具有不同于其他職業的特點,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小學教師,是培養專業化的小學老師。小學教育的獨特性對小學教師提出了獨特的素質要求。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文與科學素養寬厚,具有較系統的教育學、心理學的教育理論知識和所教學科的學科專業知識,掌握全面扎實的教育教學基本技能,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適應教育發展需要,能夠從事小學多門課程開發與教學、教育管理和校本教研的高素質小學教師。由此可見,小學教育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是未來要從事小學教育的小學教師,他們應該具備以下相應的核心競爭力

二、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

(一)小學教師的專業理念

1.師德為先: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而小學教師面對身心快速發展階段的學生,其影響力會更大,所以要特別注重師德修養。首先要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并能夠堅定自己的職業理想。其次在對待學生方面,要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小學生人格,要富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和信心,給予學生愛和溫暖,確保學生快樂健康地成長。最后還有注重個人修養,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充分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做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2.學生為本:小學生具有發展性、主動性、不穩定性和可塑性等特征,他們主動好奇、天真活波、向師性強,在教育教學中處于主體和中心位置。因此,要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平等權益,尊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小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

3.能力為重:能力為重的實質是強調教師把學科知識、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合,不斷研究,改善教育教學發展工作,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教師教育理念、專業知識的載體,它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4.終身學習:在當代社會中,終身學習是其中一個重要特征。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和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教師終身學習也就成了必然趨勢,教師終身學習主要體現在主動發展的意識和不斷反思,以此制定發展規劃的能力。教師應該在其職業生涯發展中,體現終身學習的意愿和能力。

(二)小學教師的專業知識

教師專業知識指的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專門性知識,和其他專門知識特征有所區別,這是教師成為專業人員的必備條件,同樣也是教師專業信念和專業能力的基本內容。專業知識包括:教育知識、學科知識、學科教學知識和通識性知識。

1.教育知識:在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所具備的教育學以及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是教師知識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以及前提條件。教師只有具備了教育知識才能對復雜的教育教學現象進行分辨和了解,能夠了解不同年齡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掌握保護和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策略與方法。了解不同年齡小學生學習的特點,掌握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知識,以此了解學生身心方面的特點并應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和管理學生。

2.學科知識:學科知識是教師所具有的執教學科的概念、原理、理論、方法等知識,是教師在正常的教學中,保證基本教學質量的前提、基礎和必要條件。學科知識不僅包括某一學科基本的知識體系,也包括原理等顯性客觀是事實,同時還包括某一學科的基本思想、形態和價值觀等隱性知識。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應具有適應小學綜合性教學的要求,了解多學科知識。掌握所教學科知識體系、基本思想與方法,了解所教學科與社會實踐、少先隊活動的聯系,了解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3.學科教學知識: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怎樣把自己知道的學科知識傳遞、轉化給學生,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進行教學活動的載體和基礎。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應掌握小學教育教學基本理論。掌握小學生品行養成的特點和規律。掌握不同年齡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通識性知識:通識性知識是形成教師底色的知識。教師知識的儲備,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關鍵,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具備寬厚的知識基礎,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應具有相應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與表現知識。具有適應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知識。

(三)小學教師的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是教師順利開展教育教學、促進自我發展的根本保證。

1.教學設計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是教師在綜合考慮學生和課程等因素的基礎上,理性確定教學的預期結果,從而促進教學順利展開的能力。教師如果科學設計教學目標,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知道教學結果的測量和評價,最終有助于課程的順利實施和目標達成。

2.教學實施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指教師將教學設計方案付諸教學實踐的能力。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體現課程特色,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教師要通過組織不同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還要運用自己所習得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對班級進行管理,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吸收和理解新知識。

3.班級管理能力:班集體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園地,班集體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集體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在班級管理中,學生思想、學習的動態,班級中不同的關系和矛盾,優良的班風和學風的形成,這都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細節和關鍵方面。

三、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提升對策

根據目前小學教育的發展現狀,在修訂教學計劃時,邀請小學校長、教育管理部門領導、畢業校友和教育專家參與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共同參與專業教學計劃的制訂,使教學計劃更符合專業崗位的能力需求。符合現實的課程計劃能夠在經過嚴格的培養與培訓下,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培養成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夠履行小學教育教學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

作者:王小康 單位:安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