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時間:2022-02-26 10:46:41
導語:遠程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能力模型、高校人才培養機制、實現智造中國的教育使命的邏輯出發點。現代遠程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是高度適合開展“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的一種新型模式。現代遠程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結合遠程教育培養對象的特點,全面構建網上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課程體系、資源體系,創新網上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助力學生全面成長,推動現代遠程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現代遠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資源體系
在報告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提出要“辦好網絡教育”。要辦好網絡教育就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完善人才培養目標、完善人才培養能力模型、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實現智造中國的教育使命的邏輯出發點。現代遠程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也應結合遠程教育學生特點,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構建網上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這對于堅持科學、正確的辦學方向,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對于現代遠程教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指導意義。
一、任重道遠,網上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
中國現代遠程教育始于1999年,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逐步發展,為中國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受限于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培育對象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遇到了諸多困境。(一)教育類型具有更凸顯的異構性。現代遠程教育是利用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的新型教育形態,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現代遠程教育主要面向的是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在學生構成、教育教學管理、教學組織形式、學習方式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教育對象成人化,思想政治背景類型多樣;學習者分布在不同的地域,社會環境差距較大,學習者遠程學習,無法開展傳統模式的面對面課程。這種特殊性在客觀上增加了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各辦學高校也因此陷入思想教育工作任務難于開展的困境。(二)課程教學的主導權具有高度不可控性。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不僅擁有系統化的理論優勢,還擁有思政工作隊伍和組織上的執行保障,在實施中具有較高的權威主導地位。但在遠程教育環境下,學習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形式由傳統的以教師教學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學習為主體,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學習方式,自主調節學習進度,極大地降低了對教育者的依賴。同時,學生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寬更快,接觸的觀點、理念更復雜多樣,學習者對于思政課程有了更高層次的需求,希望結合當前最新的主題與教育者進行深度交流與探討,同時,囿于非面對面的在線交流,更加大了語言交互的自由度,網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導權難于把控。(三)在線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模式亟待創新。網絡信息在內容上繁復龐雜、良莠不齊;在傳播上快速廣泛,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互動上參與者眾多,每個人都可以是信息的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和討論的參與者,具有大眾性和平等性。這種網絡交往的互動性、渠道的多樣性、主體的平等性以及信息內容的復雜性,對人們世界觀的形成和改造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增加了開展網上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實現正向引導與開展網上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凸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權威角色,削弱了傳統教育者原有的優勢。這不是現代遠程教育所獨有的,而是現階段思想政治工作領域普遍存在的困境。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客觀上存在諸多困難和困境,在主觀也存在重視程度、方式方法等問題。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在互聯網營造的虛擬空間里人們表露的往往是內心的真實想法,這有助于我們迅速準確地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所關注的熱點問題,便于與他們開展平等的對話交流,從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如何走出困境,回歸教育本位是現代遠程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創新教育理念,開創網上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做好新形勢下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更新理念,圍繞人(學生)這個中心,做到以人為本、立德樹人。(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互聯網環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要確立人在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一切工作要“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以實現遠程教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整個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以學生為本,就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想學生所想、服務學生所需,既要重視學生的共性需求,也要兼顧學生的個性化要求,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發揮學生自我思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以繼續教育工作者及教師為本,就是要強化繼續教育工作者及教師的育人職能,他們是網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底盤”,承載著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從現實空間到虛擬空間全覆蓋的重任,必須充分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二)堅持以德為先的理念。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也是網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與目標。思想決定行為,人的知識可以不斷更新和豐富,人的技能可以根據需要不斷提升,而人的思想觀念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正確的思想觀念支配著人朝著有益于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方向發展,否則,就有可能誤入歧途。因此,在開展網上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必須堅持樹立以德為先的理念,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在成長為專門型技能型人才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成為國家、社會需要的人。(三)堅持同向同行的理念。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國遠程學歷教育在籍學生近600萬人,非學歷教育學生更多,這些學生來源于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不同單位、不同崗位。從年齡結構(18-40歲)上看,這一群體在事業上正處于起步或上升階段,他們一方面對各種知識的渴求度較高、需求度較強;另一方面,這一群體在思想上較為活躍,搜集信息的能力較強,但對信息的判斷與甄別能力較弱。海量復雜的網上信息對他們思想意識造成的沖擊不可小覷。因此,遠程教育的特殊性和學生來源的多樣性決定了要針對這一特定人群開展好網上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樹立與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向同行的理念。辦學學校要和社會同向同行。盡管網絡被人們稱為虛擬世界,但網絡決不是自由世界。近幾年來,國家在網絡立法,在治理和凈化網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多年來,遠程教育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雖然做了很多努力,但在整體上還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力度不夠;遠程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專業化隊伍建設和有針對性的理論研究不夠;由于地域限制對遠程教育學生的人文關懷不夠,學生的歸屬感不強;學習資源相對匱乏不足,不能有效滿足遠程教育學生多元化、個性化學習需求等。因此,學校要和社會需要同向同行,深化繼續教育綜合改革,充分利用學校遠程教育系統,搭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平臺,加強網上思政工作隊伍建設,提供有針對性的優質資源,開創網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途徑,形成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全過程育人新格局。校外學習中心要和學校同向同行。校外學習中心是學校和學生的紐帶和橋梁,是遠程教育最基礎、最前沿的教育組織,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和執行者。因此,要構建“學校——校外學習中心”兩級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形成聯動同行模式,打通面向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通道,明確各自的責任,形成學校——校外學習中心全員育人新格局。專業課教育要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教育大計,德育為先,而德育教育并不是獨立的。教育的實施過程強調的是立德樹人,德育教育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是在同一個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中完成的。因此,在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的同時,專業教育要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學習資源要和學生成長要求同向同行。遠程教育學生是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提供的課程資源進行學習的,學習資源是支撐遠程教育的基礎。同樣,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也是開展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必須構建契合遠程教育學生全面發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體系,滿足學生多元化的正向需求,確保學習資源與學生的成長成才同向同行。開展遠程教育的各高校在完成“能力培養、知識傳授”的同時,應著力于“價值塑造”,因地制宜地在遠程教育學生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出一條全員育人的網上思想政治工作創新之路。
三、發揮教育信息技術優勢,構建網上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生態圈
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先進的教育技術為支撐,以思想政治理論課資源建設為核心,以網上校園文化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建設為重點,以立德樹人、培養國家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全方位構建網上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體系,助力遠程教育學生全面發展。(一)整合廣域教育服務資源,建設精品課程資源體系。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按思想政治理論課“三進”的要求,以統編教材為基礎,建設思想性、科學性和可視性統一的網上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課程資源。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對網上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現代遠程教育要充分發揮資源建設技術優勢,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主線,把“四個自信”作為主體,建設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等思政課核心課程資源,突出思政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為遠程教育學生的全面成長提供科學的思想基礎。(二)融合校園文化素養培育資源,為學生提供蘊含深層次文化底蘊的課程輔助素材。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情感和歸屬的需求是人的需求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需求。正是遠程教育學生的特點,決定了學生遠離物理校園,處于師生分離、生生分離的狀態,學生無法感受和體驗高校的校園文化,缺乏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這對于學生的全面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大學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亞文化,具有其自身的文化獨立性,同時,也以其自身的文化品質在一定程度上引領著社會文化發展走向和催生社會文化新形態的出現。把校園文化作為網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資源進行建設并在網絡教育教學中合理運用,使學生的成長與學校的發展同頻共振,對于增強學生的認同感、歸屬感和美譽度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三)聚合中華傳統文化精華,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資源庫。指出“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積淀下來的文化精粹,是中華民族以獨具特色的精神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是中華民族身份認同和團結的精神基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建立的基礎。主席提出的四個“講清楚”為我們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資源指明了方向,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科學揚棄的原則,做好對傳統文化的發掘、整理和建設工作,把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民族之魂深植于學生的頭腦之中,使學生能夠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成長和發展的動力。(四)聚積社會優質資源,建設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拓展學習資源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關心學生的精神世界,更要關心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對于表達能力、社交能力、基本組織管理能力、正確判斷和選擇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實際需求,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落到實處、才能發揮作用、才能產生實效。(五)構建書、課、庫三位一體的課程學習資源,結合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教學支撐體服務體系。當前,開展遠程教育的高校均建設有自己的遠程教育教學管理平臺,同時還有APP應用、官方微信、微博、論壇、貼吧、QQ群等自媒體平臺。高校要有效整合自媒體平臺應用,強化網上思想政治工作支撐體系建設,在為學生提供學術和非學術服務的同時,強化對學生的正向引導,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網上思想政治工作優勢,走出一條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體系化建設特色之路。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體系化建設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地積累、整合、優化與沉淀,才能形成資源的集成效應。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僅有這些還滿足不了開展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還需要加強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設、隊伍建設、教學體系與支持服務體系建設的研究和實踐,為學生搭建起成長成才的“腳手架”,提供拾級而上的“梯子”,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全方位、全員、全過程育人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郭.中國網絡教育政策變遷:從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到MOOC[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2]石霞香.大學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2.
[3]高瑩.新媒體與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北京青年研究,2015(2).
[4]曾靜平.網絡文化概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3.
作者:盧俊杰 單位:東北大學
- 上一篇:學前教育信息化論文
- 下一篇:遠程教育大數據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