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思想品德養成研究

時間:2022-07-03 08:55:33

導語:中學生思想品德養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生思想品德養成研究

1影響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1家庭結構類型。在新的“全面二孩”計劃生育政策沒有出臺之前,核心家庭是最主要的家庭模式。在這種“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中,獨生子女備受寵愛。家長包辦代勞一切,使家長們對孩子過分呵護而忽視了對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對中學生而言,中學階段正是孩子獨立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的過分溺愛使他們養成了貪圖享受、意志薄弱等不良的品質,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除此以外,還有一種現象的出現更加令人感到憂心。在農村中,許多父母要外出打工,因為自己沒有時間照料孩子,就把孩子留在親戚家,或由祖輩監護,這樣孩子就成為了“留守”兒童。中學階段正是孩子良好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孩子的中學階段如果缺失了家庭教育成為“留守”兒童,那么這樣的孩子大多會性格孤僻冷漠缺乏愛心,心理過度敏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同時也更不利于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的形成。1.2家庭經濟社會地位。有大量的研究證明家庭經濟地位對中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當一個孩子一出生他的發展起點就被決定了,如果他想突破這個起點,他必須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超越所有的局限,這是非常不易的一件事情。但是也有很多的研究者認為,家庭的經濟社會地位不能直接作用于中學生的成長發展,更不能直接作用于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它是通過家庭中父母的教育風格、家庭的危險因素以及家庭互動中的教育影響的學習環境為媒介,影響中學生的思想道德及社會性發展。1.3家長的自身素質。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是影響子女思想品德的因素之一。首先,文化素養較高者,在對子女的教育問題上,能夠占有一定的優勢。第二,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能夠采取恰當的教育方式。他們在教育的孩子時候,大多采用民主的方式,運用心平氣和的態度與孩子交談。但是相對文化素質較低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則采用專制和放任的教育方式,他們沒有能力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及時的指導幫助,只是表現出單純的焦慮和急躁。最后,自身文化素質高的家長,不僅僅會關心孩子的學習狀態,給予孩子以表揚、鼓勵,還培養了孩子自強自立和負責任的良好品質,使孩子產生學習的動力,自覺地熱愛和享受學習,這對于孩子今后的身心發展有重大的作用。

2家庭教育對中學生思想品德素質養成的影響

2.1家庭教育觀念對中學生思想品德素質養成的影響。在當今這樣一個經濟文化高速發展的社會,家長的教育觀也在發生著變化。主要包括重智輕德,對子女的期望過高以及忽略子女成長中的心理變化等等。在當今這樣一個看重分數、成績、文憑、學歷作為第一敲門磚的社會中,父母只注重孩子成績的高低,對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忽視不管。他們認為只有分數才是衡量“好孩子”和“壞孩子”唯一的標準。在這種家庭德育誤區中,最終將會導致中學生形成不健全的人格。2.2家庭教育方式對中學生思想品德素質養成的影響。家庭教育方式大體總結為三種類型:民主型、專制型和放任型。所謂民主型,是指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家長可以提出建議,并讓孩子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來做出決定,最終不管結果如何,家長都會給予贊揚。所謂專制型,是指孩子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父母不管孩子有任何想法,都必須去按照父母的看法去辦。這種“虎媽”、“狼爸”式的教育方式確實讓孩子會吃不消,壓制了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特別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所謂放任型,是指家長對孩子采取“放養”的教育方式,他們任由孩子自由發展,無為而治。這種教育方式也不利于中學生的健康成長。2.3言傳身教對中學生思想品德素質養成的影響。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舉止言談、行為方式等等都會對孩子心靈成長,品德培養以及習慣形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教育不當的事例。例如:家長帶孩子去排隊購物,或者是做其他一些活動娛樂,由于排隊的人過多或環境比較混亂,很容易造成你擠我我碰你的情況。這時候有的家長就會互不相讓在言語聲中極力地指責對方,甚至發生激烈爭吵,甚至有些家長還會當著孩子的面動起手來,這會對孩子造成多么惡劣的影響。還有的家長在家里會對孩子進行各種良好的品德教育,可是如果帶孩子出門時自己就會違背自己所說的。所以,家長如果不能以身作則就會對孩子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

3構建良好家庭教育環境的措施

3.1強化父親的角色作用。現如今,大多數的孩子都成長在一個缺失男性教育的社會環境中,在初高中的校園里,就存在著許多男生缺乏“陽剛之氣”的現象,反而女生要比男生的性格要堅強勇敢些。這是由于,在基礎教育中,男性教師大大少于女性教師;我們還可以發現,在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來的大多是母親,父親很少來給孩子開家長會,這說明在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缺失。而這無疑是最大的原因。許多中學生僅僅停留在“母系氏族”的階段,這非常不利于孩子完整人格的培養。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角色扮演是不同,母親在許多方面不能代替父親的作用。初中孩子處于青春期發育的階段,叛逆心理嚴重,常常會做出很多不可思議違背大人意愿的事情來,在這個年齡的孩子是很難管教的,而母親的本性又是疼愛孩子的,對孩子的表現顯得手足無措,或者為了孩子筋疲力盡失去耐心,由于女性的容易急躁的感性心理,對孩子做出過激的行為。因此,當孩子的青春期遇上母親的更年期時,父親更是責無旁貸,萬不可“隔岸觀火”。強化父親在家庭中的角色作用,對于優化家庭教育提升中學生思想品德素質具有重要意義。3.2營造健康舒適的家庭氛圍。營造健康舒適的家庭氛圍對中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最近,哈佛大學的入學委員發表了一篇《讓下一代喘息還是累垮》的研究報告,這篇報告給我的感觸頗多,對于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來說,營造健康舒適的家庭環境對其健康成長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在由小學階段進入初中階段之后,他們的學習環境改變了,學習負擔加重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所面對的人際交往范圍也擴大了,所以在此期間,父母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理解孩子,盡量為孩子去創造健康舒適的家庭環境。當孩子在家的時候,不管是在假期,還是周末,父母都應該降低家庭里的緊張度,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采用溫和的方法化解家庭矛盾。總之,父母們要在有限的家庭生活中與孩子相處的時間里,為孩子營造健康舒適的家庭氛圍,這對于中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培養和身心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3.3關注“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其中占最大比重的當屬進城打工的務工人員,許多打工者一年才能回家一次,他們只能把孩子留給家里的老人。這樣的孩子就被人們稱之為“留守兒童”。這樣的孩子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和健康的家庭教育,非常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近年來,國家和社會都高度關注這一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建議來改善這一問題。主要由以下幾點方式來解決此問題,首先,政府可以組織和培訓一大批大學生志愿者去農村關愛照顧留守兒童,政府可以規定一定的服務年限并給予這些大學生優惠政策和福利,當他們服務期屆滿之后對其選擇再就業有一定優惠支持,這樣不僅可以解決留守兒童無人照顧的問題,還解決了一大批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其次,政府要不斷建立健全城市公立學校的義務教育對打工者的孩子的吸收接納政策,使進城打工的父母可以帶上孩子就近上學,使打工子弟的孩子可以接受城市的學校教育,并且不受地域歧視,不被區別對待。最后,隨著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勝利召開,解決“三農”問題更加被國家提上日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問題,提出要建立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市關系,充分發揮農村的優勢,壯大農村的新產業,推動展業的融合發展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如今,越來越多的項目建設在農村展開,所以新農村的建設可以使廣大村民就近工作,再不用遠離家鄉外出打工,而這就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之策。

4結束語

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的提高,關系到整個民族品德素質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家庭教育位于最基礎的地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共同構成一個系統完整的德育體系。中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形成源于家庭,最終的成長和成熟也需要家庭的教育。其中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在中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成長和成熟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只有家庭和學校、社會三者有機統一起來最大程度地發揮三者的基本功能,才能使中學生的品德素質邁入健康發展的正軌,才能完成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崇高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趙忠心.家庭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張韶華.如何做好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9(1):27.

作者:張云艷 單位:內蒙古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