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智能課程對幼兒發展有益性分析

時間:2022-04-29 02:40:43

導語:體智能課程對幼兒發展有益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智能課程對幼兒發展有益性分析

1幼兒身心發展現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規定,“教師須把保護幼兒生命安全與健康發展列為自身工作目標的重心”。3-6歲幼兒從身體機能到心理發展都處于發展的快車道。這就要求我們的幼兒體育教育要結合現階段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構建能夠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活動內容,活動方式,以及評價指標,從而科學的完善幼兒的生長發育。1.1現階段幼兒生理特征一般我們把3-6歲的兒童稱為幼兒,幼兒的骨骼、肌肉、身體的各個臟器還沒有完全發展成型,孟慶光在《新中國幼兒體育政策的分析與建議》[1]中提出“要動態監視幼兒身體變化,詳細記錄幼兒動作發展指向,建立正確的身體保護”。首先,現階段的兒童身體發展不全面,脊柱未完全定型,骨關節囊淺,韌帶的穩定性較差,容易導致關節脫臼,無法進行大力量的練習,其次,幼兒的大肌肉群發育較早,小肌肉群發育較晚,使肌纖維易產生疲勞,無法進行高強度的訓練,但是在這個階段里,幼兒的各個神經纖維在飛速增長,支配能力也在不斷增加,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及前庭等多個外部感受器學習簡單的動作。《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中明確指出‘要同時兼顧由大肌肉群參與和小肌肉群參與的動作,參與運動時,應培養興趣、樹立品德、豐富運動體驗為目標以游戲為開展體育運動的主要形式。’說明針對兒童的體育活動必須是多樣化的,簡單化的。謝琴在《3-4歲幼兒大肌肉動作發展的干預研究》中通過實驗提出“動作為主的身體運動可以有效促進幼兒肌肉的動作能力”[2]。說明在兒童的日常身體發育中,必須保證兒童每日運三個小時的有效運動時間,才能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生長需要,體智能課程的活動課程是就以動作運動為主要手段,采用運動健康與學習的有機結合的方式,促進幼兒的骨骼發育,鍛煉肌肉發展,滿足生長發育的需求。1.2幼兒心理特征現階段兒童的自我意識開始慢慢的表現出來,對待世界處于興奮活躍的狀態,喜歡動畫卡通,喜歡模仿角色的特性,說明在這個時期就是要讓幼兒敢想,敢做,不斷激發幼兒創造力。而體智能課程靈活多樣的形式活動就為幼兒創造激勵的環境。

2傳統幼兒教育現狀

自“二胎”政策實施以來,我國幼兒的人口總量逐年攀升,隨之幼兒教育也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幼兒教育是孩子整個受教學探索JIAOXUETANSUO教育階段的第一步,但是從當前狀況來說,幼兒教育在例如,忽略孩子情商的發展、特色課程的不足、教師水平參次不齊、辦學條件差等方面還是需要改進。2.1民辦幼兒園的態勢呈上升。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以往的公立幼兒園在數量上已經遠遠無法滿足現在的需求,并且極個別公立幼兒園條件差,環境差,師資力量薄弱等,所以民辦幼兒園隨之出現。就目前來看,導致民辦幼兒園逐年上升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民辦幼兒園是屬于個人出資,資金調配方面比公立幼兒園更有優勢:其次,民辦幼兒園基本上都是在社區或者街道內,相對于家長來說比較方便,相對于孩子來說比較安全;最后,民辦幼兒園的經營模式屬于市場經營,優勝略汰,在這種大環境下,會使民辦幼兒園自身方面主動尋求一些特色的辦學模式,以提高競爭力。但是,民辦幼兒園具有私人性,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也是大相徑庭,課程設置不合理,沒有完善的評價機制,教師呈保姆狀態,對學生的態度就是“放羊式管理”,劉鴻雁在《幼兒體智能教學模式探究》[3]中提出只有建立“衛生、科學、安全、智慧”的幼兒環境,促使教育市場規范化,健全民辦幼兒的管理制度。”所以只有規范管理,構建合格園區,孩子們才能更多的體驗到體智能課程的益處。2.2傳統課程無法滿足幼兒發展需求。董旭在《臺灣體智能課程特色教育模式研究》[4]中指出“大陸幼兒育的價值導向多為重智育,輕體德美”。說明傳統幼兒園課程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我國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首先,教學計劃模糊,目的性不強,內容單一乏味,無法與現階段幼兒的身心發育情況結合,導致課程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其次,固定的課堂教學,幼兒的活動范圍受限,沒有專業體育老師,專業的體育鍛煉的匱乏,無法滿足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最后,傳統的幼兒課程都是以女性教師為主,基本上男性教師屈指可數,使幼兒缺乏男性教育,這樣極有可能發生幼兒在成長階段性格唯唯諾諾、沒有陽剛之氣。所以針對以上三個問題,體智能課程的多樣化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課程缺陷。

3體智能特色課程分析

體智能課程是由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家林永哲先生吸取國內外優秀教學理念,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開創的新式課程,命為體智能課程。3.1獨特“玩”性理念。賈婕的《英國早期基礎階段兒童學習與發展標準研究》[5]中顯示2007年英國教育和技能部聯合出臺了《兒童早期基礎階段》,要建立起一個統一的以游戲為開始的兒童初期學習框架。提出“游戲對幼兒發展具有啟蒙意識”。體智能課程的主要特點就是以“玩”為主,讓幼兒在玩中學,把游戲與運動有機結合起來,3-6歲的幼兒的天性就是玩,而體智能課程的特點恰恰就是利用幼兒的這一身心發展規律,用游戲的方式激發孩子的潛力,在游戲中設立目標導向、獎勵機制的同時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活動量,還能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孩子樂于學習。3.2契合幼兒發展。3-6歲的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黃金期,各項身體指標每天都在發生變化,現階段的幼兒學習模仿能力很強,但是在動作的專注的和持久力上略顯不足,所以針對這些特點,就要求體智能課程要有吸引力、要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進行,盡量不設置重復性練習。在具體教學中,設置情景,設置游戲,布置趣味化任務,在游戲中誘導孩子參與體育鍛煉,培養孩子的團結意識,從而提高智商和情商,滿足體育活動的需求量。3.3課程多元化。體智能課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多方面、多領域的滲透。體智能課程分為三大塊。第一,游戲情景教學,教師設置情景與幼兒而進行互動教學,采用團隊游戲、角色游戲等增加趣味性,能夠將幼兒帶入他自己喜歡的角色,有助于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更有利于提高幼兒的情商和團隊協作能力;第二,使用體智能器材教學,3-6歲的幼兒已經逐漸有了想要支配器械的欲望和能力,并且對外界事物的刺激反饋極為明顯,以此拓寬幼兒的想象力,鍛煉幼兒的想象力;第三,親子戶外教學,組織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活動,采用相互比賽游戲的方式,拉近親子的關系,促進家庭和諧。3.4男性教師專職化。母性教育與父性教育的結合才是完整的教育。汪艷、李佐惠在《幼兒機構體智能教學模式研究》[6]中提出,“中國幼兒園教師隊伍多以女性教師為主,男性較少,男女教師比例嚴重失衡”。說明幼兒長期接受女性的教育,會使幼兒極易模仿老師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對幼兒的長期發展極為不利,有研究證實,男性由于與女性的視角不同,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也是大相徑庭,比如在專注力、判斷力、敏捷力等方面男性老師是由于女性老師的,并且從體育專業的角度來說男性的專業水準,還是素質能力也都是略優于女性。以男性為主要授課群體的體智能課程,在培養幼兒剛強勇敢、專注力、判斷力、思維敏捷力等方面比傳統課程優勢差別明顯。

4結語

從3-6歲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來說,傳統的幼兒教育課程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幼兒的需要,體智能課程能夠彌補傳統優爾教育的缺陷,凸顯體智能課程的優勢,本文從傳統課程的不足之處入手經行對比分析,對新型體質能課程提出個人性建議。

5建議

5.1加大體智能課程的宣傳度。體智能課程在近些年才在大陸興起,傳統課程的觀念已在家長心中根深蒂固,很不利于體智能課程的開展進行。所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建議,第一,推廣者要深入幼兒園中,通過優質課的形式來闡述現代體智能課程對幼兒的影響;第二,老師要與家長主動溝通,了解孩子學習的具體情況,了解體智能課程。5.2建立合格教師隊伍。一支合格的教師隊伍,是優質體智能課的基礎,首先,幼師學校,體育師范院校要加強專業知識教育,加快專業老師團隊的建設;其次,園方在招聘教師時應當進行該專業的考核,錄用之后以考試的形式進行不定期檢查;最后,體智能課程是一門新興課程,優勢特別突出,但是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和發展空間,所以教師應不斷學習新的理論知識,互相交流,查漏補缺,應用于實踐中。學校、園方、教師只有三方嚴格要求,才能把體智能課程進一步優化。5.3完善課程評價體系。體智能課程是一門新興課程,但是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和發展空間,如何發現問題,如何建立老師的評價指標、學生的評價指標、課的評價指標,這些評價體系的構建有三方面的建議。首先,學生是課的主體,在課堂中幼兒對課的接受度、認同感直接就反應了體智能課的好與壞和體現出幼兒自身的需求;其次,教師對幼兒的評價,可以結合幼兒現階段的身心發展規律評價自身的教學質量,進行自我反思,自我調整,改進不足之處;最后,家長評價,家長可以對孩子在家的行為變化,活動的開展進行評價,幫助老師修正教學計劃,提升教學質量。進行三方的評價,更有助于完善體智能課程,更有助于促進和發展體智能課程。5.5政府加大管理度。只有良好的教育大環境,體智能課程才能良性發展下去,才能保證幼兒教育的質量,相關部門應當嚴把質量關,對不符合條件、不符合資質的幼兒園堅決關閉進行整頓;建立評測體系,不定時抽查,對不合格的幼兒園責令限期整改,最后推動可行性政策的實施,促使幼兒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孟慶光,王惠山.新中國幼兒體育政策的分析與建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41(09):36-42.

[2]謝琴,賴艷霞,萬文清.3-4歲幼兒大肌肉動作發展的干預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8,37(06):518-523.

[3]劉鴻雁.幼兒體智能課程教學模式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2):279-280.

[4]董旭.臺灣幼兒體智能課程特色教學模式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4,30(01):92-94.

[5]賈婧.英國早期基礎階段兒童學習與發展標準研究[D].西南大學,2014.

[6]汪燕,李佐惠.幼兒機構體智能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07):53-55.

作者:薛冰 單位:河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