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選修課程建設研究
時間:2022-07-31 08:56:41
導語:公共藝術選修課程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幾年,高校處于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節點,許多學校結合《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雙一流”建設規劃,重新審視學校的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標準,并提出了更高的戰略目標定位。除了“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一些有實力的省屬本科院校也以建設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為努力目標,而師范高校如何堅守特色實現轉型發展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尤其是處于非中心城市的地方師范院校。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作為師范院校人才培養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高校實施和深化全面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和重要內容,公共藝術教育必須緊緊抓住藝術欣賞和審美欣賞等關鍵因素,強化課程的改革創新,將創新精神的培養貫穿于藝術教育全過程,促進全面素質教育總體目標達成。高校公共選修課包含了許多種類的學科,廣泛而言,主要有文史類和理工類,具體包括歷史文化類、應用技術類、語言藝術類、職業素養類、心理健康類、體育運動與保健類、基礎科學類等分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課程進行學習,最后通過課程考核修得學分。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是指針對非藝術專業類別的學生開設的普通藝術教育課程,可以細分為聲樂、舞蹈、美術等課程。高校現在已經越來越重視公共藝術選修課,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升。雖然較以往而言,高校的公共藝術課程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同重點院校或者綜合性高校相比,公共藝術教育仍是一個薄弱的環節,尤其是師范院校以培養學生的師范技能為重心,難免會忽略公共藝術選修課程的教育。
一、地方師范院校公共藝術選修課的現狀
(一)課程種類較少。地方師范院校由于領導、教師、學生不重視等多方面原因,在公共藝術選修課程設置上普遍存在課程種類單一、數量少、層次不合理等情況。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2017至2018學年第二學期共開設公共選修課45門,其中藝體生活類有10門,除去公共體育課,公共藝術課程只有7門,包括美術、聲樂、影視和藝術學理論四類。有的課程因為選課學生偏少或者教學條件有限而取消,選擇這些課程的學生只能在網上重新選課;有的課程因選課人數太多,未“搶”到課的學生也只能放棄,為了修滿學分選擇其他不感興趣的課程。(二)課程目標定位。有偏差,教學內容與方式不夠合理公共藝術選修課同藝術專業課相比,最大的區別是授課對象的不同。藝術專業課都是面向有著一定專業基礎的學生,要求通過課程的學習,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而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授課對象是來自全校各個學院不同專業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沒有相關的專業基礎,所以教學目標不應該等同于專業課,要注重課程的公共性和綜合性,重在通過鑒賞藝術作品、學習藝術理論、參加藝術活動等,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人文素養,了解、吸納中外優秀文化。在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安排上,有的教師選擇直接將給藝術專業學生授課的那一套原封不動地移到公共藝術選修課上,學生聽不懂課、消化不了內容,自然也就實現不了課程的教學目標。(三)缺乏專門的教材。目前,藝術專業課程教材多種多樣,但是在公共藝術選修課程教材這一塊還是一片空白,適用于非藝術專業學生的教材很少。課程中沒有教材,對教學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沒有直觀的教科書,只能依靠教師上課時的授課內容,而教師的備課工作量也就必然增加,除了對授課內容進行精心取舍和合理安排外,還要思考以什么樣的教學方式來完成教學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對地方師范院校公共藝術選修課現狀的分析
(一)領導不夠重視。雖然素質教育、綜合性人才已經成為人才培養中的熱門詞匯,但部分學校領導仍局限地將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與能力作為唯一重任。的確,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學生若是考研或者找工作,最大的因素便是專業知識是否足夠扎實。但是如果只是單純將公共藝術選修課看作湊學分的課程,那么其設置也就純粹淪為一種擺設。只有領導真正重視公共藝術選修課,授課教師和學生也才能認真地教和學,整個學校最終才會營造出一種素質教育的氛圍。(二)師資力量缺乏。擔任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授課教師一般都是二級藝術學院的專任教師,學校基本上沒有成立專門的公共藝術選修課教師團隊。部分藝術專業課教師認為,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就有能力將知識講深、講透、講精,而在選修課上只需將知識講得淺顯,自己完全能夠勝任。同時,大部分教師只注重于自己專業課程的建設,較少思考選修課的建設,因此在教學中容易出現兩種傾向:一是按照專業標準嚴格要求公選課學生,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無力面對專業性太強的課程;二是對學生要求過于松弛,認為無專業基礎的學生沒有能力吸收專業知識,授課和考核方式較隨意。(三)學生選課隨意。以西華師范大學為例,在公共選修課管理辦法中規定,學生必須在學校提供的公共選修系列課程中跨學科選修,其中,所有非藝術類專業學生必須選修藝術類課程,鼓勵學生按規定跨學院、跨專業、跨年級選修4學分公選課。為了修滿學分按時畢業,學生選課的重要標準之一便是是否容易考過,所以在公共選修課網上系統開放之前,學生會先向上一屆學生咨詢哪門課考核容易,而不是有沒有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三、地方師范院校公共藝術選修課建設對策
(一)增加課程種類與數量,發揮地方特色優勢。高校有許多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利用閑暇時間自費參加校外的藝術培訓班,學習樂器、聲樂、舞蹈和繪畫等充實自我,但也有部分學生無力承擔額外的學習費用,只能放棄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由此可見,其實很多學生都需要這樣一個學習的機會。藝術的分類這么多,并不意味著每一小類都要開設一門公共藝術選修課,從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出發,學校可以采用各種各樣線上線下的問卷形式來征求學生的意見,最后將問卷匯總整理,羅列出最受歡迎的藝術類別并開設課程。另外,地方高校也要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資源,善于運用當地的特色資源,一方面是對當地文化的宣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讓學生真正融入到當地的文化氛圍中。例如,西華師范大學所處的城市——四川省南充市有許多特色文化符號,如川北大木偶、川北燈戲和雜技等,多次受邀到世界各地演出,這些珍貴的民間藝術經百年傳承已成為世界的瑰寶。如果高校能有效利用現成的特色藝術文化資源,開設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藝術選修課程,學生將有更多的選擇,而傳統文化也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二)加強公共藝術師資隊伍建設。《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中明確規定,為保證藝術選修課程的開設和教學質量,普通高等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公共藝術課程管理部門和教學機構,各校擔任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的教師人數,應占在校學生總數的0.15%至0.2%,其中專職教師人數應占藝術教師總數的50%。但是目前絕大部分高校因為教學資源有限,師資力量薄弱,并沒有達到相關的規定要求,尤其是地方師范院校,專職教師均是由相應的藝術教師擔任,沒能達到公共藝術選修課程的專職教師配比。所以,各高校應該加強公共藝術選修課師資隊伍的建設,組建專職教師團隊,針對公共藝術選修課程建設進行不定期的教研活動,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等方面的內容。同時,高校雖然也有多種多樣的競教活動,但是多數都是以提升專業教師專業能力為主旨,在師范院校中更加注重教師的專業師范技能,以公共藝術選修課程教師為對象的競賽活動幾乎為零。因此,組織提升公選課教師教學能力的活動也是加強公共藝術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方式。(三)推動專用教材的開發與利用。教材是一門課程教學大綱的具體化,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緊密相關,系統的教學一般要根據教材來進行。同時,教材可以減輕教師的備課壓力和學生的課業負擔,很大程度上能節省一定的教學時間。目前,高校公選課都較少使用專門的教材,而是由教師制作相關課件進行授課,因此各高校可以鼓勵任課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面向非藝術專業學生的教學內容,也可以結合本地特色文化資源編寫教材。(四)考核方式多樣化。公共藝術選修課的培養目標既然是提升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那么考核就不能局限于單一的方式。藝術課是學生想象之間的碰撞和摩擦,充分挖掘創造力,引起情感的共鳴。所以,若要考核公共藝術選修課程,不能簡單地以一張試卷來進行評定,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專業背景和現有藝術基礎,還要考慮如何真正考核學生對課程的吸收程度。因此,在考核中可以鼓勵學生以不限形式的藝術活動作為個人匯報,匯報方式可以是單人也可以是團隊,最重要的是學生為考核精心準備的過程。結語地方師范院校在新的發展時期,不僅要注重自身教育能力的再提升,更要重視藝術對高校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影響作用,促進公共藝術教育更好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不斷完善學校辦學目標定位和人才培養標準,全面實施和深化素質教育,推動地方師范院校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涂維民,劉燕平.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目標、課程改革及評價體系初探[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4(5).
[2]董紅普.高校公共藝術選修課教材開發與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與職業,2009(30).
[3]宋巖.藝術素質教育體系在高職院校“升本”進程中的構建及應用研究——以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為例[J].戲劇之家,2014(17).
作者:李玲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 上一篇:有線電視線路故障與檢修研究
- 下一篇:公共藝術選修課教學現狀與對策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