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遠助跑踏板技術訓練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1 03:16:00

導語:跳遠助跑踏板技術訓練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跳遠助跑踏板技術訓練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跳遠助跑踏板技術是跳遠技術的關鍵,通過對我國一二級跳遠運動員最佳跳遠成績的助跑踏板動作的拍攝,獲取其助跑距離、步頻和步幅指標,按照這三項指標通過多媒體音頻模擬信號(助跑節奏聲)的方法。以提高運動員助跑的節奏感和踏跳上板的準確性,并與對照組進行比較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取得了較好的訓練效果。

【摘要題】運動項目集萃

【關鍵詞】跳遠……

目前,中國跳遠高水平運動員與世界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中國高水平跳遠運動員因為助跑踏板技術不過硬而屢屢出現犯規,導致比賽失利。悉尼奧運會上,中國女子跳遠運動員助跑起跳犯規次數乃世界之罕見,助跑踏板技術本應是在基層訓練解決的技術基本功問題在中國卻成了令國家隊教練非常頭痛的難題。因此,加強基層跳遠運動員的助跑踏板技術的訓練研究,對發展中國跳遠運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助跑踏板技術是跳遠技術的重點和難點,西方發達國家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進行運動訓練發展較快,從而促進了運動技術的提高;中國運用這一技術訓練起步較晚,在廣大基層體育運動隊中,運用高科技手段進行運動訓練更不多見,絕大部分教練員還是憑經驗直接觀察指導訓練。

在運動訓練中,運動員通常無法觀摩自己的動作,只能聽從教練員的語言刺激來領會自己的動作,由于運動員的踏板起跳動作迅速,一般在0.15s左右完成整個起跳動作,這就給教練員觀察運動員的助跑起跳技術帶來了較大的困難。運用多媒體手段與助跑踏板起跳技術相結合,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通過10名二級水平運動員的高速拍攝,對運動員的助跑踏板技術進行分析,并運用多媒體手段與傳統訓練方法分別對運動員進行訓練,通過比較研究,探討改進訓練方法所取得的效果。

1研究方法

1.1運動學測試法采用兩臺SONYDCRPC320E型數碼攝像機,分段對10名男子二級水平運動員的助跑起跳動作進行現場拍攝,攝像機位距助跑道各6m,兩臺攝像機的拍攝范圍各為12m。著重掃描運動員每步助跑的踩點。

1.2現場錄音法采用節拍器,并根據攝像中的腳步踩點,在慢放的狀態下配音,配音后恢復正常播放速度,形成完整的視音頻信號存入計算機。并由計算機控制模擬錄音,經放大,用來改進運動員的助跑節奏。

1.3現場測量法測量運動員助跑的距離、步長和步頻及每次試跳的成績。

1.4訓練實驗法運用所獲多媒體資料(運動員助跑的視音頻信號轉刻成的光盤),對運動員進行訓練。

1.5數理統計法對所獲資料進行統計處理。

1.6測試過程運動員充分準備活動后,每人試跳若干次,跳出最好成績為止。運動員開始測試,為了使運動員助跑起跳技術不受規則影響,要求運動員不踏起跳板全程助跑起跳,通過拍攝、錄音、測量等獲取運動員助跑起跳的圖像、助跑節奏聲、步長、頻率、助跑時間及運動成績,根據所獲得的數據,確定運動員的助跑方式與起跑位置,確定運動員每一步的步點及全程助跑的時間,按照這一指標分兩組進行訓練,每組5人,一組用常規訓練方法,一組結合錄像、錄音、助跑時間及嚴格的步點控制進行訓練,4周后兩組混合測試,檢查運動員的助跑踏板技術情況,看看結果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1.7訓練安排每周訓練3次,每次運動員做20min準備活動,兩組活動的內容完全相同,休息5min開始試跳,每人試跳15次,每次間歇時間3min,每次訓練前后,實驗組運動員要觀看著名運動員的跳躍錄像和自己的錄像,并進行表像訓練,訓練中,要模擬。訓練4周后按比賽規則對運動員進行測試。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訓練前、后兩組運動員犯規次數的變化

表1訓練前后運動員失敗次數均值變化表

附圖

從均值可見:實驗組失敗次數明顯減少,而對照組只減少兩次,說明實驗組訓練方案對減少運動員的失敗次數有較好的效果。另從表2中可知:配對T檢驗表明T值為6.521,顯著性值為0.000,差別具有高度顯著性意義,這說明實驗組對運動員的失敗次數確有明顯影響。

2.2訓練前后兩組運動員運動成績的變化

運動成績是反應運動訓練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對運動員訓練前后進行了成績測試,測試結果見表3。

表2訓練前后失敗次數T檢驗表

差值均數標準差T值顯著性

5.354.576.5210.000

表3訓練前后兩組運動員測試成績均值表(m)

訓練前成績訓練后成績

實驗組6.917.17

對照組6.937.02

從表3中可以看出,兩組運動員訓練前的成績相差僅2cm,但訓練后成績相差達15cm,這說明實驗組訓練比對照組訓練有較好的效果。同樣是4周的訓練,訓練強度與運動量等都非常接近,不可能對運動員的體能產生很大影響。因此,筆者認為,運動成績的提高與運動員助跑踏板相結合技術的改善有關。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運動員的起跳犯規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由此,可推測實驗組由于運動員助跑起跳犯規次數少,增加了運動員的助跑起跳信心,敢于加速助跑,而對照組有三人第一次試跳失敗,因而助跑不敢加速,從而影響跳遠成績。

2.3訓練前后兩組運動員助跑節奏的變化

跳遠運動的助跑節奏非常重要,合理的助跑節奏是跳遠取得較好成績的必要條件。實驗中,要求運動員每次必須踏準標志點,每次讓學生聽自己最后幾步助跑節奏錄音,并與實驗前所獲的錄音對比,使運動員從聽覺中獲得這種節奏感覺,糾正自己的錯誤。但由于在助跑起跳中,運動員常常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助跑的節奏上,為此,采用了一些專門的聽節奏做動作的小步助跑練習。2周后,發現實驗組運動員節奏感強,節奏的速率比實驗前所獲錄音速率稍快,而對照組節奏無明顯變化。

2.4訓練前后兩組運動員助跑速度的變化

準確的步點,高速的助跑速度和合理的助跑節奏是獲得較好起跳成績的關鍵。由于運動員的成績提高了,因此推測可能運動員的助跑速度增加了,但短短的4個月,為什么能提高運動員的助跑速度呢?對運動員的錄像進行了反復慢速回放,結果發現實驗組的運動員助跑起跳步點較準確,能發揮自己的速度,而對照組運動員由于步點不穩定,運動員不得不調整步子大小來避免犯規或離起跳板太遠,從而影響助跑節奏和速度。表4是訓練前后最后10m運動速度變化的平均值。

表4訓練前后最后10m助跑速度分段變化表(m/s)

附圖

表4反映出實驗組與對照組訓練前后最后10m的5m分段助跑速度變化情況,從中可以看出,訓練前兩組助跑速度非常接近,而訓練后,第一段5m助跑速度相差4cm/s,而后5m助跑速度實驗組比對照組高9cm/s,比訓練前高11cm/s。盡管提高的速度不是很多,但這也說明通過訓練,實驗組運動員的助跑速度確實是提高了。

3結論

3.1采用現代多媒體手段進行訓練,使受訓者通過聽力通道,獲取同步的訓練信息,進一步完善了受訓者的訓練環境。

3.2采用現代多媒體手段進行訓練對提高運動員的助跑踏板成功率有明顯效果,對提高運動員的成績有較好作用。

3.3采用現代教育手段進行訓練,對發展運動員的絕對速度效果不明顯,但對提高運動員的最后階段的助跑速度有一定效果,這可能與運動員的助跑起跳技術的穩定性提高有關。

【參考文獻】

[1]田麥久,等.運動訓練科學化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27~33.

[2]李鴻江.田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