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2-01-13 03:09:00

導語: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論文

1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醫,培養學生學習中醫的興趣

有人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可是很多學生不了解中醫,有的同學甚至對中醫存在偏見,認為中藥不治病,學習中醫沒有前途,他們根本就不熱愛中醫,怎么能夠把中醫學好?那么我們老師就有必要把中醫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學生,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醫,熱愛中醫。我總結了一下,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去展現。

中醫藥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無數中醫藥老前輩記下了他們積累的經驗,中醫藥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貢獻。說:“中醫藥是一個偉大的寶庫”。

1.1中醫學的特點是“整體觀念”、“辨證論治”:中醫整體觀念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環境之間有密切的聯系。中醫辨證論治,是指根據四診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和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關系,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這與哲學理論中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相一致。

1.2中醫學重視預防:早在《內經》中就有了“治未病”的思想,強調“防患于未然”,《內經四氣調神大論》說:“不治已病,治未病”。現在世界人口老齡化,人的壽命延長、人口數量巨增與預防醫學的發展關系最為密切。

1.3中醫在治療方面有自己的優勢:無論是急性病中風還是慢性胃腸炎,無論是常見病感冒還是最近才有的“非典”,在其治療過程中,中醫都起著不可代替、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有好多疾病,用西藥治療無效甚至延誤病情,用中藥卻藥到病除。

1.4中醫在副作用方面有自己的優勢:大部分中藥無毒副作用,有些中藥本身也是食物,是強身健體的補品,古有“藥食同源”之說。而西藥毒副作用就比較大。美國醫學協會刊物曾登載一篇報告說,美國每年有10萬多名病人死于藥物反應,藥物反應在美國已成為導致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研究者對美國醫院過去30年有關用藥不良反應的39種研究成果進行分析。將用藥不良反應定義為“藥物劑量用于人體預防、診斷及治療目的而造成的任何有害,非故意和不良的效果。”根據這項研究,平均有7%的病人每年有一次用藥不良反應。研究人員估計,“1994年共有2216000名病人出現了嚴重的用藥不良反應,106000名病人出現致命的不良反應。”這意味著用藥不良反應在美國可列為引起死亡的第四大因素。研究者補充說,這些數字也許只是保守的,因為他們對藥物不良反應下的定義,不包括錯誤服藥,過量用藥,濫用藥物和治療失敗所造成的后果。控制藥物反應也意味著花費更多的錢。一項美國研究估計,治療藥物反應的總體費用,每年高達40億美元。比如青霉素這一最常用的抗菌素,它有以下不良反應:(1)可引起過敏、甚至死亡。所以用青霉素之前,必須先做皮試。(2)降低人體免疫力。青霉素不但殺菌,還殺傷人體的白細胞,降低人體的抵抗力。長期大劑量用青霉素的人,抗病能力會越來越差,更容易患病。(3)青霉素用苯甲醇溶解后肌肉注射,可引起肌肉不可逆性壞死。2~3歲兒童臀部反復多次肌注,長大后兩腿不能直立而患“蛙腿病”。

2走專才教育與通才教育相結合的道路

所謂專才教育是指培養比較狹窄專業人才的教育[1]。中醫專業專才教育是通過講授中醫專門知識,培養掌握中醫專業知識,具備中醫專門技能的人才。所謂通才教育是一種通識教育,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學問、高級思維,能自我激勵、自我發展的人才。它實行的是一種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養和感情的陶冶。其特點為:首先,傳授的知識側重基礎性和經典性,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各種復雜問題的能力。其次,教育內容的綜合性和廣泛性。通才教育的教學內容相當豐富,它不僅涵蓋了多個學科領域,而且還充分體現了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滲透和綜合。醫學的服務對象是病人,要想成為一個好的醫生,不但應有高超的醫療技術本領,還要有豐富的社會知識。

專才教育與通才教育相結合是中醫教育的必然選擇。首先,中醫治病的突出特點是辨證施治,他要求醫生全面看問題,且知識面廣。辨證論治不僅用于藥物治病,還用于食療(即用食物治病)、心理療法。當代科學技術加速發展和學科交叉整合的趨勢,要求學校在人才培養上,必須走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相結合的道路。

我們培養的人才不僅需要具備中醫知識,而且還必須具備西醫知識,社會知識。再次,人的和諧發展與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與專才教育相結合。現代高級專門人才首先應該是個和諧發展、人格完整的人[2],其次才是所在中醫學領域的專家。這種結合主要體現在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的整合上。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多方面培養,提高人文教育,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視野。

3重視教學活動中的德育教育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職責,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知識多元化,信息多元化,中國、外國有很多不好的思想在腐蝕辨別能力差、抵抗能力還不強的人們,社會上有很多人“向錢看”,道德淪喪。有一些醫務工作者開藥方、做手術不是根據病情的需要,從病人角度考慮,而是以自己盈利為目的,開“大處方”,做本來不該做的手術。患者把醫生看做自己最重要最信任的人,為了讓醫生給他解除病痛,可以告訴醫生他的隱私,把自己的生命交給醫生。作為一個醫生必須作風正派,思想品德高尚,關心、體貼、尊重病人,成為患者可信賴的人,醫生在患者面前的一言一行,對患者都有很大影響。幾句溫暖的話語,熱情的問候,真誠的態度,可以減輕病人的疾苦;相反骯臟的企圖,冷眼冷語一句話,不好的態度,可以使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所以,在校學習期間,一定要重視對學生醫德醫風的教育,使學生具有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和樂于奉獻的良好品質。否則醫生可能成為“殺人合法”的劊子手。

4改進教學手段

傳統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中醫辨證論治對獨立思考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改進教學手段勢在必行。比如學生自學與老師教學結合進行。課堂上,老師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然后展開討論,最后教師總結,這種方法特別適合于中醫診斷、辨證等課堂教學,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診斷知識、方法,又逐漸增加了獨立思考、辨證論治的能力;再比如運用多媒體手段教學,既可以增強學習趣味性,又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吸收,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于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的教學。又比如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當學習內容告一段落后,及時讓學生到醫院見習,然后開展病例討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當然教學方法、手段是多樣的,應根據不同的課程選用相應的教學方法。筆者在教學中注重上述四個方面的運用,收效良好,得到同行、專家的好評,也很受學生歡迎,現拿出來共同行參閱,當然教學改革的方法還很多,我將進一步致力于中醫教學改革的研究,以使我們的教學方法更加完善。參考文獻

[1]教育學.教育部人事司組織編寫.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2]魏善春.博雅教育視野下對大學教育改革的思考.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探索,2009年第9期【摘要】本文就高職高專院校中關于中醫學的教學改革進行簡要的探索。根據中醫學的課程特點,結合當前教育形勢,就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學知識面的擴展、德育教育的重視、教學手段的改進等方面探討中醫學的教學思路,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