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精準扶貧職教論文

時間:2022-07-29 11:20:36

導語:農村精準扶貧職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精準扶貧職教論文

摘要: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職業教育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精準扶貧中起到扶“志、德、才、技”、擴大教育消費需求、提升人才質量、降低社會經濟管理成本以及環境綠色發展的作用。國家需要轉變扶貧思路,從制度、政策、內容、形式等方面強化教育精準扶貧理念、加大農村貧困地區教育精準扶貧實施力度,制定相應的職業培訓體系和協調機制,實施“三個共建”、嚴把經費使用與管理關,開發民辦學校扶貧潛力,以加大農村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力度,開創精準扶貧的新思路。

關鍵詞:農村職業教育;精準扶貧;作用;思路;對策

現階段,國家大力重視農村的精準扶貧工作,并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和攻堅環節。幾年的實踐和探索,精準扶貧工作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從長遠來看,教育元素特別是職業教育元素并沒有列入精準扶貧的重大項目之中,國家也沒有出臺與職業教育相關專項政策以及專門扶貧經費預算和支出項目。職業教育的精準扶貧具有長效機制,其主要功能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精準針對扶貧對象,使農村貧困家庭子女接受相關職業知識與職業技能教育,脫貧致富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是最有效的“造血式”扶貧。當前職業教育在增加貧困個人的經濟性資本、符號性資本以及緘默性資本方面成效顯著,但在精準聚焦、拔根除貧和長效保障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客觀困難〔1〕。為助推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效用,研究其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思路以及路徑尤為緊迫與重要。

一、職業教育在精準扶貧中的戰略性作用

(一)職業教育可以對貧困地區做到扶志、扶德、扶才、扶技。職業教育的特點是職業技能的培養與提高。通過對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子女進行系統的職業教育,不僅使其掌握個人生存與發展的必備知識與技能,還使其精神強大起來,立志擺脫貧窮落后的局面。因此,在貧困地區加大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力度,能夠從總體上提升貧困地區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達到扶志、扶德、扶才與扶技的目的。(二)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有利于擴大教育消費需求。在貧困地區重視和發展職業教育,主要是發展當地的職業中專、職業大專教育,做到有計劃、有層次、有目標,同時加強職業技能實訓實踐基地建設,加大對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力度,這樣可以直接增加貧困地區人口的消費需求,引導當地農民把有限的消費投入到職業教育的正當消費中去,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農村的封建迷信、麻將賭博、婚喪娶嫁等不正確消費,可為經濟增長提供充足而持續的消費動力,也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的社會風氣和精神面貌。(三)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有助于提升貧困地區人力資源質量。從社會學角度來看,貧困極大影響著個體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美國科學研究會的最新成果研究表明,農村貧困環境成長中的孩子相比于城市里富裕家庭的孩子,在智商、情商上普遍落后,而且這種差距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翻倍,這也就意味著在貧困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在身心發展、智力支持和社會交際等方面處于不利地位。通過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可以不斷提升貧困地區人口智力水平,拓寬人力資源開發渠道,增強貧困地區人力資源質量。(四)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有助于降低社會經濟管理成本。貧困有可能會加劇社會物質價值升值、精神價值貶值的不利現象。當今社會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各行各業盲目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不知不覺地加快了投機行為。有關研究表明,在貧富差距拉大的情況下,社會的焦慮感會普遍上升。教育過程本身是管理過程,通過職業教育的精準扶貧,孩子們接受教育,就是接受管理,就無機會去做危害社會和自身的事情。所以在貧困環境下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可以保護弱勢群體權利免受侵犯。同時隨著社會保障費用投入的不斷加大,緩解了貧困人口對生活的畏難情緒和急功近利思想,增強了人們勞動創造價值的自信心,無形中降低了社會經濟管理費用和成本投入。(五)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有助于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貧困地區的生態環境是非常脆弱的。傳統生態扶貧發展進程還存在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較為嚴峻、建構生態扶貧體系面臨社會阻力、生態扶貧的整體運行機制亟待完善、加快貧困地區生態扶貧政策的頂層設計迫在眉睫等主要問題。綠色減貧是脫貧攻堅戰的價值取向,職業教育可以系統了解脫貧攻堅戰中綠色減貧的內涵、定位及其價值,系統灌輸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意義,利用職業教育所學的技能和知識,改變命運和環境,而不是靠過度的破壞環境來維持生存。

二、職業教育助推精準扶貧的基本思路

傳統的扶貧方式治標不治本,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精準扶貧。職業教育扶貧是精準扶貧中見效最快,最易實施的方式,應該成為國家精準扶貧的核心內容。(一)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和培訓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作用。黨的提出“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奮斗目標,為職業教育和精準扶貧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要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和培訓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作用。(二)轉變思路將扶貧重點轉移到職業教育扶貧上來。國家要盡快制定和完善對貧困地區精準扶貧評價、監督和保障機制。要把對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由傳統的扶貧轉到職業教育扶貧上來。以往我們對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往往偏重于對貧困地區人口的收入提高和經濟指標上,這樣是極不科學、極不可持續發展的扶貧。貧困家庭很容易因疾病、自然災害、婚喪等因素而返貧。尤其是“貧困代際傳遞”現象在我國逐漸顯現,特別是在廣大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之中,該現象更為明顯〔2〕。要確保所有貧困家庭的子女都要享受到職業教育的實質性扶貧,讓其具有一技之長,具有真正擺脫貧困的重要能力。(三)把職業教育作為對口扶貧的形式和內容。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是當前精準扶貧攻堅拔寨的主戰場,農業產業發展促進貧困農民增收是精準扶貧的主要方式〔3〕。中央制定了針對性的對口扶貧政策,例如,廣州對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區,廣東對口扶貧西藏林芝地區等等。加大職業教育扶持力度,也要建立制度性、常態化的剛性調整和安排,形式上可采取送進去和請出來的方式。送進去是把發達省份的職業教育整體送到該貧困扶持地區,由優質的職業院校教師、管理、設備和信息送進去。請出來是對貧困地區的待就業人口送到相關職業院校集體教育、培訓。此外,對貧困家庭人口的精準扶貧必須全面覆蓋,不留死角。確保每家貧困家庭人口都有機會接受現代化的職業教育,學會一技之長,成為技能型人才。

三、農村職業教育助推精準扶貧的對策研究

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提高貧困地區的人口素質與就業率,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對于我國落實精準扶貧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與對策:(一)中央牽頭制定國家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發展規劃綱要。根據黨的報告明確要求,“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建議中央成立國家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改革領導小組,由中央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國家相關部委參加,由教育部、民政部、勞動人社部為主制定國家中長期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發展規劃綱要,基本的原則是確保貧困地區所有的勞動人口,特別是制定相關制度保證貧困家庭的子女都能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根據中央和國家的中長期職業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的指導,各省、市、縣(州、盟)必須相應制定本省本市的職業教育細則和行動方案,確保職業教育對貧困地區全覆蓋,對貧困家庭全覆蓋,對所有的貧困地區學生全覆蓋。(二)根據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制定職業教育和培訓。報告中提出“要發展多1+N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4〕。各級政府和扶貧進駐鄉鎮干部應按照報告中提出的要求,根據當地產業發展需求和資源優勢,根據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來編寫教材,開展長期短期、定點定向、精準適用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職業院校要根據貧困地區產業特點、經濟情況,適時調整專業設置。(三)對扶貧資金的使用要有職業教育的制度性安排。中央、各省區、市都有專項的扶貧經費,在保證傳統扶貧資金使用的同時,要加大力度對貧困地區貧困家庭人口的職業教育扶貧力度,真正做到“精準”二字,對列入國家貧困地區人口扶貧對象的人口比例、年齡、教育程度等因素要進行精準掌握,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教育扶貧。通過地方立法,規定列入貧困地區扶貧人口的職業培訓,職業教育的經費由當地政府全部承擔,對扶貧資金要有剛性比例和政策規定,用于職業教育中去。(四)增加貧困地區招生指標。國家骨干職業院校、各省重點職業院校,必須面向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增加和安排招生指標,真正做到對口精準扶貧,對貧困地區人口的職業教育扶貧堅持做到“三免”“三定”“三扶”“三特”的政策。“三免”是免考試、免學費、免生活費;“三定”是定專業、定導師、定就業;“三扶”扶是扶志向、扶信心、扶能力;“三特”是特殊的幫助、特殊的關心、特殊的政策。(五)加強多方合作,實施“三個共建”。重視政府-學校-企業-社會之間的多方合作,實施“三個共建”。一是實施校企共建。主要共建養殖、加工培訓實習基地,達到校企共贏,既解企業燃眉之需,又切實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力的就業問題;二是實施校村共建。職業院校應與各鄉鎮、村合作,舉辦種植、養殖等專業的校外中專學歷班,學校教學,村鎮招生。分批注冊,巡回授課,加快人才培養的速度和力度;三是實施復合共建。完善科教助貧模式,積極探索創新脫貧途徑,實施“校企合作”“半工半讀”“教學班進村”等有利于教科農結合、產教研結合和校企融合的辦學模式、服務模式及機制〔5〕。(六)重視并發揮民辦職業院校潛在力量。為充分發揮民辦職業院校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作用,應在政策上給予其與公辦職業院校一視同仁的待遇,比如對其所招收的貧困家庭學生給予生均經費補貼;對其所舉辦的職業培訓按照人數給予專項撥款;給予民辦職業學校的教師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的退休待遇,以解決民辦學校教師隊伍不穩定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李鵬,朱成晨,全.職業教育精準扶貧:作用機理與實踐反思〔J〕.教育與經濟,2017,(6):78-84.

〔2〕向昭穎,張冰松.農村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意義、問題及機制〔J〕.教育與職業,2018,(2):28-34.

〔3〕虎文華.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研究綜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43-49.

〔4〕.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3.

〔5〕瞿連貴.攻堅階段我國職業教育扶貧的問題、成因及對策〔J〕.當代職業教育,2019,(1):44-51.

作者:李云飛 鐘品妍 宮林峰 單位: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