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環境下提升記者的職業素養

時間:2022-04-16 10:56:19

導語:新媒體環境下提升記者的職業素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媒體環境下提升記者的職業素養

摘要: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推動下,新媒體發展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在新媒體背景下對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新聞記者須在原有職業素養基礎上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新聞素養。本文主要對記者職業素養提升的有效途徑進行淺析,旨在為新聞記者素養的提升提供更多可靠參考依據。

關鍵詞:新媒體;記者;職業素養

新聞記者為一種通過及時、有效且客觀公正的態度來實現為大眾傳播信息的職業,其既是新聞的采訪者,同時也是新聞的制造者,既搜集社會信息又傳播信息①。在社會發展及進步過程中,新聞記者的工作發揮著重要推動作用。新媒體為一種依賴諸多嶄新技術作為支撐的媒體形態。各種媒體形態對新聞記者職業素養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強對新聞記者職業素養提升方式進行深入研究。

一、新媒體定義及特點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報紙、廣播、電視媒體的一種新型媒體形態。該種媒體形態的新主要體現為技術的創新和信息傳播方式的創新。新媒體實質上是指網絡、手機以及網絡和手機的相關衍生品,如微博、微信、社區論壇、手機報、手機電視等等。新媒體憑借其具有的特點被譽為“第五媒體”。新媒體所具有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幾點:第一,信息傳播速度快速、便捷。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的傳播不受印刷、運輸、發行等的限制。同時,通過無線網絡,信息的傳播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各種海量信息可隨時隨地發送到大眾手中。第二,互動性強。存在互動性為網絡明顯優于傳統媒介的一個主要特點之一。網絡是一個動態的媒介,將其作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可實現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互動②。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傳播時,受眾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夠主動將信息“拉”出來,并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直接參與到互動中,進而創造出更多的信息。信息的傳播者和信息的接受者可實現平等交流互動。第三,傳播主體具有多元化。隨著新媒體的普及,信息傳播主體在不斷發生變化,人人均可成為信息的創造者、者,信息傳播主體表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

二、記者職業素養的提升

(一)提升業務素養

第一,提升網絡信息傳播技能。在新媒體環境中,大眾主要應用電腦來進行網絡交易、網絡創作等具有復雜性的網絡應用活動,而不是過去簡單的網頁瀏覽、打字等簡單的活動。因此,新聞記者必須及時并熟練掌握網絡上出現的各種嶄新事物。例如掌握微博、微信等注冊和使用,學會使用4G手機,學會通過wifi收發信息等。第二,提升融合能力。融合能力指的是在媒體融合時代,通過掌握并綜合應用相關新技術來對各種新聞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的一種能力。熟練掌握并能夠合理應用各種報道工具為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必須要具備的一種業務素質。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必須要高度重視記者自身融合能力的提升,將記者塑造成為全能型人才。記者不僅要熟練掌握各種新型媒體新聞的采集技術和制作技術,同時還需懂得有效應用相關技術。記者除了掌握新聞采訪、信息編輯、新聞評論能力之外,還需加強學習現場抓拍、攝像、剪輯等本領,進而使自身能夠更好適應時展需求。同時,記者還需掌握網頁制作、FLASH制作等技術。第三,提升互動溝通能力。在新媒體時代,各種新技術以極快的速度不斷涌現,必須要保持學習熱情,努力學習各種新技術,并高度重視互動溝通能力的提升③。因為記者在與受眾進行有效互動的過程中可挖掘出更多的新聞信息資源,進而提升新聞媒體的社會影響力。

(二)提升知識素養

在新媒體環境下,記者必須要加強相關法律知識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知識素養。知法、懂法、守法為新時代對每位公民提出的新要求。新聞媒體是一項產業,其在經營、發展過程中需要獲取相應的經濟效益。但是如果為片面謀求經濟效益的提升而使用不正當、不合法手段,那么新聞報道將會失去其真實性、客觀性和正義性,新聞媒體在大眾中的公信力便會不斷下降,進而對新聞媒體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產生阻礙作用。因此,作為新聞記者必須要具備較高豐富的法律知識。記者知法、懂法、守法,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開展相關活動,嚴格把握法律紅線,并堅持不越線進行活動。

(三)提升道德素養

在以互聯網作為主要載體的新媒體時代中,每日均有海量信息不斷沖擊著人們的生活。在這些信息中包含眾多虛假、垃圾信息,同時存在大量炒作新聞、虛假新聞等謠言傳言。作為記者,在工作過程中必須要具有較高的辨偽能力,能夠科學辨識相關信息的真偽。對海量信息進行去偽存真是對記者社會責任感的一種考驗,同時也是記者道德素養高低的重要體現。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記者必須要具備極高的大局意識、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必須要嚴格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在紙媒時代,以報紙、廣播、電視作為媒介向受眾傳播的信息存在一定局限性,各個信息的傳達者和信息的接受者存在清晰的界限。而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廣大受眾可借助多樣化的自媒體,隨時隨地進行信息的和接收。這種信息的和接收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滋生謠言、虛假信息的溫床。這些謠言、虛假信息的存在對網絡輿論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直接損害到部分個人及組織的合法利益,對社會健康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中,記者不斷提升自身道德素養,充分發揮正確輿論導向的引領作用顯得更加重要和緊迫。

作者:李杰 單位:濱州市惠民縣委宣傳部

注釋:

①楊威.當代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與社會責任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05(14):217-218.

②張金文,高延秋.從新聞專業主義看出鏡記者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J].西部廣播電視,2014,11(03):445-446.

③王雯.淺談如何提高廣播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J].新聞傳播,2013,09(01):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