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歷史課愛國主義教學方式
時間:2022-12-16 03:18:00
導語:增強歷史課愛國主義教學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幾年來,我一直在教學第一線教授歷史課,這一過程中,本人深感愛國主義教育對學生情操培養的和重要性,這里提出來與大家共勉商榷。
為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生們的參與感,我經常結合教材進度舉辦歷史故事會。其做法是讓學生自擬題目,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與題目有關的參考書籍。故事會自始至終完全由學生自己來主持,講和聽的人都很投入和認真。由于準備充分,幾乎每個講故事的同學講的都很生動感人,岳飛抗金、林則徐虎門銷煙、孫中山的革命、的英勇就義------每個故事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同學繪聲繪色的講述了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故事:鄭成功率領部隊渡過波濤洶涌的海峽來到臺灣,得到臺灣人民大力支持,終于戰勝了兇殘的荷蘭殖民強盜,收復了祖國領土臺灣------學生們完全被鄭成功的英雄壯舉感到了,因而也就由產生崇敬之情,到激發了愛國之心。
每一個歷史故事,就是一段歷史教材,也是一個愛國主義的話劇,它突破了歷史課本的框框,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還受到了愛國主義的教育。
一、利用電視、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如講中國抗日戰爭歷史時,我們曾組織學生觀看了電視錄像片《人民戰爭》。戰爭場面活生生的展現在學生眼前。當電視上出現日本帝國主義制造的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時,日寇那極其殘忍的殺人場面,使學生們無不非常義憤,日寇罄竹難書的累累罪行,激發了同學們對帝國主義戰爭的憎惡和對侵略者的切齒仇恨。當電視上出現抗聯英雄楊靖宇的形象時,英雄那以草根棉團維持生命,在林海雪原中與敵人拼搏的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感染和激勵了學生,從而使學生們受到一次革命傳統和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歷史課利用電視、多媒體教學有一定優越性,大多影像資料和電視片都有愛國主義教育的因素,通過這種形式,可使知識學習、思想教育、藝術形式三者有機結合起來,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開展歷史知識競賽活動
為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我曾多次組織學生舉辦班級間歷史知識競賽活動。各班集體準備,選出幾個代表隊。參賽前教師指導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和閱讀一些書籍,如《中國歷史故事》、《中國古代科技發明》、《中國農民戰爭故事》等,通過閱讀學生們不僅獲得了知識,還受到了具體的愛國主義教育。此外,各班學生為協助本班參賽同學,相互間討論、提問,從而也形成了一種學習的好風氣。
賽題是老師多方收集自擬的,包過歷史上重大事件、杰出人物、經濟、科技、政治、文化諸方面的內容,有一定思想教育意義。
競賽中,各班同學都為代表回答好每個問題而鼓掌,又為答錯一題而惋惜,學生們情緒活躍,氣氛熱烈。賽后評出優勝隊和優秀個人,并頒發一定獎品,學生們極感興趣。這種活動不但使學生掌握了歷史知識,擴大了視野,發展了智力和能力,也使學生通過競賽了解了許多歷史上的各項成就和中國歷史上“世界之最”,更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未來的責任感。
三、參觀歷史博物館
有一部分九年級學生學歷史興趣很濃,我建議他們去參觀歷史博物館。博物館那宏偉的建筑,豐富多彩的文物使學生們開了眼界:秦朝技藝精湛的銅車馬、唐朝富麗堂皇的唐三彩、宋朝色澤如玉的陶瓷器皿及那件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壁畫、碑刻,都使學生了解品味到了祖先在艱苦條件下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仰和對祖國的熱愛。
邊看邊聽,直觀感強,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這不僅能激勵學生的愛國感情,而且也易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從歷史現象中概括出正確的思想和觀點。
歷史課的開設,無外乎就是要貫徹愛國主義教育,我們歷史教師必須在課堂上完成這一重要使命,把這一優良傳統一代一揚光大下去。作為一個合格優秀的歷史教師,完成達到了這一教學目標,才是真正意義的優秀教師。
- 上一篇:質監局書記全年工作報告
- 下一篇:深究區域經濟差異及條件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