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歷史教學的益處
時間:2022-08-13 04:14:43
導語:創新歷史教學的益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具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讓初中學生了解我國的歷史,增加民族自豪感,掌握更多人類發展的歷史知識,這是開設初中歷史課的目的。搞好歷史課堂教學,貫徹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是現代教學的重要研究內容。
一、強化學生的歷史學習意識
初一學生由小學剛剛升入新的學校,面對增加的學習科目,他們往往顯得手足無措,尤其是歷史,對于學生來說,總感覺是副科,所以他們對這一學科所抱的學習態度就不十分正確,態度不夠端正。對于此種情況,教師應給與重視,在新生入學的第一節歷史課中,要注重培養和樹立學生的歷史學習觀念,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但是歷史知識的學習絕不是故事的聆聽,要使學生在那些歷史故事中了解社會發展的歷程,了解古代人們創造的燦爛文化。排除學生思想上的模糊認識,不要把歷史課看成故事課,強調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探究歷史的規律性,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
二、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課改理念
1.轉變學生在教學中的角色新課改理念倡導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民主課堂,輕松學習。以書為本向以學生為本轉變。樹立學生是課堂主人的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針對初一學生的各方面特點,制訂教學計劃,力求以適合為目標。我們都知道,初中階段,是人生發展最復雜的階段,學生由兒童向青年發展,生理的變化、心理的變化以及學校內容和科目的變化,使他們一夜之間長大。他們在學習和生活的各方面都顯得那樣手足無措,尤其是班主任再不像小學老師那樣手把手地管理和教導,科目一下子增加了,所有這些都給他們的學習帶來了影響。學生要擔負起更多的責任,學習和生活的種種變化,都使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同時也是教師教學可以利用的地方,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正是他們學習中非常需要的優秀品質。利用這一些特征為歷史教學服務。可以在課堂上向他們展現學習歷史的趣味性,展現歷史學科特點和自己的教學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學習活動的吸引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是新課改理念倡導的主要現象。
2.活動課上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充分利用歷史教材中的活動課,對學生進行自學能力及學習興趣的培養,培養他們學習和生活中的獨立性和自覺性,應該善加利用。上好歷史學科的活動課,對于初一學生來說非常重要。首先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制訂活動計劃,自由確定活動的方式,根據自己的喜歡確定活動內容和形式;加強活動過程中的互動和交流,特別是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以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在這種交流中增進師生間的了解,體現課堂教學的民主性。利用活動課,使教材和生活相結合,老師要引導學生把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融合起來,并把視野移向教材之外的課外讀物,讓學生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例如:“尋找歷史”這一活動課,這一活動范圍相當廣泛,可以說活動內容色彩繽紛,學生開始在身邊尋找歷史,然后討論書本記載的歷史;由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細節和物件開始,追尋其歷史淵源,例如:一支筆、一把小刀、一處遺跡、一件歷史文物,都是尋找歷史的極好道具,都可以引發出一段頗具內涵的歷史故事。在整個活動過程之中,學生一直是教學的主角,而且在這樣的尋找中,師生互為學習和提高。
三、注意學科之間的融合
知識是相通的,互相間都有交匯點。初中歷史學科作為人文科學的一部分,在學術范圍內具有獨立性,但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與各學科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的知識積累是這種融合的前提,豐富的知識儲備,是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關鍵。例如:在學習“春秋戰國的歷史”時,可以密切聯系語文學科的知識,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史是我國歷史的重要階段,涉及到許多的成語典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學習古代科技時又與數學、地理、物理等學科聯系緊密。教師應根據教材,適當補充課外知識,以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彌補教材中所缺乏的非歷史知識。如,司馬遷的《史記》,古往今來給人們稱之為無韻的《離騷》,所以教學中可以鋪陳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如,在講授明朝“東林黨”這一歷史概念時,教師可以顧憲成“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著名對聯作為教學的導入,從而使學生明確東林黨的真正含義。
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作為世界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輝煌而悠久,具有極高的價值和研究意義。探討初中歷史教學新思路,也是新課改實施的今天教師的重要課題。以各種方式和方法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還需要我們孜孜不倦地去探索。
- 上一篇:農機局三秋生產工作方案
- 下一篇:農機局小金庫整治方案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