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故事化教學策略探索
時間:2022-10-20 09:45:21
導語:初中歷史故事化教學策略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故事化教學策略在歷史教學中的影響和作用
初中歷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我國歷史發展的大致方向和內容,向學生普及相關的歷史常識,提高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既具有好奇心強、求知欲望強烈的優點,同時又缺乏相應的集中力和抽象性思維能力,因此運用故事化的教學手段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此外初中歷史教材的編寫大體上按照時間、地點、人物、主要事件的流程,同時歷史教材中還穿插了不少歷史圖片和相關歷史故事,比如說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等,具有典型的故事化特征,因此教師在進行歷史知識傳授時,很容易采用故事化的教學手段,通過形象生動的故事講解,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還使學生更加容易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二、故事化教學方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一)選取故事真實性原則。教師在選取歷史故事題材時,首先要遵循故事真實性的原則,我國歷史發展悠久,許多歷史史實在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中逐漸流,因此教師在選擇相關的教學案例時,要通過反復的資料查詢和對比,尊重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選擇可信度、真實度最高的故事進行傳授;其次是要有針對性,選擇與初中課本教材緊密相連的故事,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了解;最后故事的選擇還需要和現實生活相結合,歷史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從歷史發展的思維角度思考當下的社會問題。(二)尊重學生主體的原則。初中歷史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中,采用故事化的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吸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還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三)堅持故事多樣性原則。一方面堅持故事多樣性的原則需要注重故事題材選擇的多樣性,我國歷史文化豐富多彩,教師在進行同一主題講解時,要選擇不同的題材豐富課堂內容;另一方面還需要注重不同朝代、時期的文化具有差異性的特點,尊重文化間的差異性,培養學生多元化的歷史觀是初中教師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三、故事化教學方法在初中歷史中運用的有效策略
(一)選擇形象生動的歷史故事,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教師在運用故事化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時,需要具備良好的講故事能力,能夠通過聲情并茂的演講和肢體動作,將歷史故事生動的講述給學生,進而牢牢的吸引學生課堂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要熟練掌握歷史故事內容,并能夠對歷史故事展開情節上的細節處理,使之更加貼近歷史教材的知識內容。(二)合理安排分配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初中歷史教學的課堂時間一般是45分鐘,要在45分鐘內讓學生學習和掌握新的歷史知識要點,這就要就教師要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時間,在適當的時機插入歷史故事,以此推進課堂教學的開展。比如說教師在講解我國四大發明時,可以適當的插入一些短小生動的小故事,比如說蔡倫改進造紙術的過程、火藥與煉丹術的關系等,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我國歷史文化知識的了解。(三)開展歷史故事情境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都要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在故事化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某一主題,讓學生進行故事搜集和角色扮演,開展小型的課堂情景模式,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比如說在進行各朝代官職機構講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朝代進行講解和扮演。
綜上所述,故事化教學方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初中教師要合理的進行歷史故事的選材,通過形象生動的敘述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樹立學生用歷史發展眼光看待事物變化的意識,進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
作者:烏云畢力格 單位: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蒙古族中學
參考文獻:
[1]拉巴曲吉.歷史教學故事化———教學與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目標的實現[J].才智.2011(19)
[2]趙士祥.神入歷史與理解力培養的教學研究———以歷史故事的教學價值為例[J].歷史教學(中學版).2012(06)
- 上一篇:初中歷史教學歷史故事的運用
- 下一篇:高中歷史教學創新式思維研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