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5 10:20:00
導語: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初步建成WTO/TBT-SPS信息通報咨詢體系
按照WTO的要求,國家質檢總局于2003年6月設立了中國WTO/TBT國家通報咨詢中心,建設了技術性貿易措施網(即中國WTO/TBT-SPS通報咨詢網),負責中國對外TBT-SPS通報、WTO的TBT-SPS通報,并提供在線評議和評議反饋。目前,主要省市都建立了WTO/TBT-SPS通報咨詢中心,建設了相關網站。很多省市為了節約成本和盡快啟動,將WTO/TBT通報咨詢網作為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政府網站的一個子網建立和運行,如北京、天津、廣東、湖南、吉林、貴州等;有的依托標準化研究院網站建立,如上海、廣西、安徽、甘肅等省市;而有的則建立單獨網站,如廣東、河北、山東、福建等省。各級政府利用網上通報咨詢制度向本地企業提供WTO成員的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序等方面的信息通報和技術咨詢服務,幫助企業了解貿易國準入政策及技術要求。
(二)部分省市建立了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
國內首個完整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機制是廣東深圳于2004年5月正式推出并投入運行,之后,廣州、上海、北京、浙江、山東、江蘇等地陸續建立了預警信息網絡(見表1)。由于各地的進出口地區和商品結構不同,其預警系統也各具特色:深圳主要搜集歐盟和日本的標準,開發了自動預警信息平臺,可自動向相關企業發送預警信息;上海主要搜集歐美標準,建立了預警信息自動判斷系統,也實現了通報信息對企業自動發送;福建省主要針對歐盟REACH&EuP建立預警信息平臺;廣西重點搜集東盟國家的技術法規、標準和質量認證信息;廣州市建立了“技術性貿易壁壘聯合應對體系”,是第一個集政府、技術機構和企業力量的聯合應對體系,成為全國WTO/TBT網站的領先者。
我國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服務內容同質化,服務層次淺顯化。雖然各省市的預警系統名稱不一,但服務內容基本相似,都局限于信息通報、法律法規查詢和案例查詢,而分析、研究和咨詢功能薄弱,企業需要的有針對性的決策服務缺乏,工作停留在表面的粗淺階段。各地預警系統重復建設,不但造成資金巨大浪費,更造成資源分散,導致提供信息的深度不夠,針對性不高,服務層次低下。
2.信息格式不統一,資源共享困難。由于各自為政,缺乏協調溝通和統一管理,各地方預警系統信息格式不統一,缺乏規范,信息資源共享困難。每一套預警信息系統都有自己的數據結構,格式不一,名稱各異。許多語義相同的名詞在不同系統中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影響了不同平臺間的相互交流,而且容易引起歧義。
3.時效性不強,預警效果有限。首先是信息收集不及時。往往進口國的相關措施已經開始實施,并且對我國出口造成了損害,有關方面才開始收集信息,沒有起到預警作用。其次是信息傳遞不及時。由于政府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工作效率低下等原因,信息不能及時傳遞到企業,使企業失去了應對的寶貴時機。再次是企業對于信息的反應不夠迅速。企業缺乏對信息進行分析和判別的能力,存在某些顧慮,不能做出快速反應,導致預警效果有限。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管理體制不合理。這是造成預警系統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我國現行的預警系統以行政區劃為單位,沒有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系統統一的管理體制,使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的制定、和管理主體呈現多元化,造成各地各部門各自為政的重復建設。例如,北京有兩套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一套隸屬于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另一套隸屬于北京市商務局。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的預警系統以信息通報為主,而后者的預警系統在信息的基礎上借助行業專家加入分析、研究和咨詢的功能。實際上兩套系統有許多職能重疊的地方,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容易出現互相扯皮、企業無所適從的現象。
2.行業協會作用有限。同政府功能相比,行業協會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代表會員企業的利益直接或間接地參與解決國際貿易糾紛,同時它不接受WTO規則的直接管制。我國入世后企業遇到了日益頻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造成較大損失,相關行業協會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國的行業協會發展歷史較短、組織功能有缺陷、缺乏獨立的行為能力,不能與國外行業協會平等對話,在應對貿易壁壘過程中傳達信息不及時,不能有效協調、監督和約束企業的行為。
3.企業應對不積極。首先,企業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特點和發展趨勢缺乏明確的認識,不懂得利用WTO規則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其次,出于成本和風險因素考慮,中小企業存在“等、靠、搭便車”等消極思想,寄希望于政府、行業協會或大企業,出面應對不積極;再次,企業在應對貿易壁壘時單打獨斗,聯合應對的局面尚未形成,應對結果不令人滿意。
建設完善我國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的對策
(一)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現階段在預警系統建設初期,政府仍需發揮主導作用,搭建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體系,理順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研究機構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實現預警機制運行市場化。
1.明確主管部門,形成多層次互動預警體系。主管部門是整個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的神經中樞,是改善預警系統運行機制的關鍵所在。商務部應該擔當起主管部門的職責,統一指揮、調度、協調各方面資源,負責組織、協調其它相關部門和機構的工作,使各駐外經濟商務參贊處、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研究機構在統一框架內協同工作,徹底改變目前各部門各行其是,多個部門職責、職能重復的現象。地方則由商務局聯合質監局負責預警機制的架構設計、方案規劃、資金籌措和人員管理。
預警系統要想取得良好效果,要將政府部門的主導、研究機構的支持、行業協會的協調和企業的參與有機結合,形成多層次互動預警體系,實現由被動應對到主動應對、直至戰略應對的目標。政府、研究機構、行業協會和企業四個層面要明確分工,通力合作,形成良性互動、相輔相成的關系體系,共同推進預警機制的運轉和完善。
2.預警機制運作逐步市場化。實現市場化、專業化運營,是預警系統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隨著預警機制運行步入正軌,政府應逐步退出具體管理,轉由中介機構負責管理,把中介機構提升為標準研究院,以便于更好地發揮其職能。網站運作則交給技術服務公司承擔,采用市場化運營方式,逐步向商業化、專業化網站轉變。要改變由國家財政單一投入的方式,通過改革,拓寬籌資渠道和來源,鼓勵地方、社會中介機構和企業共同參與投入資金,體現“誰出資,誰受益”的原則,激發全社會建設預警系統的積極性。
(二)發揮行業協會的主體作用
行業協會作為主體建立預警系統的做法在發達國家非常普遍。首先,行業協會作為企業的代表,在收集信息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應該成為預警系統的信息傳導樞紐。其次,行業協會從技術和法律層面對國外貿易措施進行科學性和合法性評估,為政府應對貿易壁壘提供科學、合理化建議,協助政府解決貿易爭端。再次,行業協會應該與利益一致者(如進口商、消費者)建立同盟,向國外政府和機構闡述我國企業和產業的意見,建立共同交涉機制應對貿易壁壘。
(三)提高企業的應對能力
首先,企業要提高認識,積極應對國外貿易壁壘。企業要增強維護自身利益的意識,克服“怕輸、怕難、怕花錢”的心理,當遭遇國外貿易壁壘時,及時向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投訴,并且積極參加應訴,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其次,實施技術創新策略,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要想從根本上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企業必須加強技術創新,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藍公華.構建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蘭州學刊,2006(4)
2.孫敬水,殷寶慶.發達國家行業協會在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中的地位、作用及對我國的啟示.管理現代化,2004(1)
3.孫敬水.我國TBT預警機制的架構.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12)
內容摘要:當前我國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存在服務內容同質化、服務層次表面化、資源共享困難、預警時效性弱等問題,制約了預警系統作用的發揮。這與預警系統管理體制不合理、行業協會作用有限、企業認識不足有直接關系。要改善預警系統的效果,必須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體系,理順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的作用,實現預警機制市場化運行等途徑加以完善。
關鍵詞: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對策
- 上一篇:我國國際貿易發展論文
- 下一篇:對外貿易發展策略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