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出口貿易競爭力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5 10:28:00
導語:農產品出口貿易競爭力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吉林省既是我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也是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大省。農產品出口對促進吉林省農業及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都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吉林省農產品出口呈現以下特點:第一,農產品出口具有一定的波動性。2001-2007年間的2002年、2003年、2005年相比上年均呈上升態勢,尤其是2002年增長顯著,比上年增長42%;而2004年和2006年比上年均呈下降態勢,其中,2004年降幅達63%。2007年相比上年雖略有增長,但遠未達到2002年與2003年的水平。第二,農產品出口在全省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較大。2001~2007年間,農產品出口占全省外貿出口的比重分別為49.2%、57.7%、60.6%、28.0%、34.9%、26.7%和22.8%。其中,2002年、2003年、2005年比上年均有所上升,其余年份則均呈下降趨勢。第三,農產品出口在全國農產品出口中的比重呈下降趨勢。2001—2007年間,除2002年和2003年比上年有所上升外,其余年份均呈下降態勢。第四,農產品出口主要是初級產品。2004年以前,初級產品在農產品出口總值中所占的比重超過95%;2006年,隨著農產品加工業的快速增長,初級產品在農產品出口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已降至60%。
二、吉林省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狀況
本文采用貿易競爭優勢指數(TC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指數)、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MS指數)等方法加以測算。結論如下:
第一,從整體上看,吉林省農產品TC指數在O.44~O.56之間,且波動幅度不大。這表明吉林省農產品出口競爭力較強,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從主要農產品的競爭力結構變化看,玉米和干豆的貿易競爭力最強,其TC指數達到或接近1.00。在吉林省出口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中藥材的貿易競爭力也較強,Tc指數在0.61~O.92之間,且發展趨勢穩定。食用油籽的貿易競爭力較低,且由于近年來進口的不斷增加,其貿易競爭力隨之逐漸減弱,Tc指數從-O.15降至-0.64。鮮于水果及堅果的貿易競爭力由弱變強,逐步提高,Tc指數由-0.03上升到0.32。蔬菜的Tc指數有較大波動,特別是在2006年急劇下降,Tc指數由O.90下降到O.06。鋸材的TC指數變化較大,由O.64下降到-0.0002,這一變化意味著該產品已從具有較強貿易競爭力下降到不具有貿易競爭力。
第二,從整體上看,吉林省農產品的RCA指數大致在2.88~6.78之間,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從發展趨勢看,RCA指數的波動幅度較大,在2001~2003年間,RCA指數趨于上升,但從2004年開始,RCA指數趨于下降,盡管2005年出現上升,但隨后RCA指數再次下降,2007年進一步降至2.88。可見,吉林省農產品出口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在總體上趨于下降。第三,吉林省農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由2001年的0.13%下降到2007年的0.08%,盡管在2002~2004年間,吉林省農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有所提高,但在200I~2007年7年間,MS指數總體上呈下降趨勢,這表明吉林省農產品出口的貿易競爭力趨于下滑。同時,在全國農產品出口貿易中的比重也在下降。遇技術貿易壁壘,其影響范圍廣且呈擴大之勢,從畜禽產品到水果、蔬菜及加工產品等,幾乎都面臨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限制。如,作為吉林省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市場的日本,從2006年5月29日起實施了《肯定列表制度》,這是為加強食品中農業化學品殘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項新制度。這一制度不僅使出口食品殘留超標的風險增大,而且使出口成本增加。日本這一新的“肯定列表”制度給吉林省農產品出口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吉林省農產品對日出口也極為被動,從2006年下半年起受到全面打擊。可見,加強農產品出口企業的質量安全意識,提高農產品生產技術水平,積極發展綠色農業,建立健全出口農產品的質量檢查制度,確保出口農產品的質量,是積極主動地沖破技術貿易壁壘的根本手段。
(三)依靠科技進步,增強農產品的競爭優勢
應制定農業生產及農產品加工的科技發展戰略,加強農產品生產加工的技術創新能力。同時,加強與國外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提高出口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從而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升級,為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另外,在當今的國際農產品市場上,隨著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競爭手段已由單純的價格競爭轉向以科技含量、環境質量等非價格競爭,科技進步及創新在農業發展及農產品出口貿易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對生產的環境質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來,吉林省的農業生產及技術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科研投入不足,企業缺乏自主研發能力,農產品加工研發滯后,品種單一,科技含量不高等。以玉米為例,吉林省是玉米生產大省,玉米深加工能力和水平較高,但玉米加工產品也只有近百個品種,僅為美國的1/20。隨著吉林省農業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原先大量作為初級產品出口的玉米出口量逐步減少,高科技含量的企業和產品不斷增加,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中外客商關注的焦點和投資熱點。因此,不斷推動農業科技進步,是提高吉林省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根本途徑。
(四)在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前提下,對農業予以政策扶持
按WTO《農業協議》的規定,國內農業支持政策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綠箱”政策,即允許成員保留的國內支持政策。根據“綠箱”政策,可在農業科研與技術推廣、病蟲害防治、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采取措施支持農業發展。二是“黃箱”政策,即在“綠箱”政策范圍以外的所有支持農業生產的措施。可根據“黃箱”政策中的微量支持措施,采取某些農產品的補貼支持手段。如,對農產品加工企業予以適當補貼,加大對農業生產資料的補貼等。政府對農業發展的持續投入與支持對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增強農業生產能力及農產品出口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農產品生產及出口方面,應借鑒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在不違反WTO的原則和公平競爭原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綠箱”政策和“黃箱”政策,合理地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扶持農業政策,從農業及農產品生產、加工和貿易各環節加以適度扶持,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五)提高品牌意識,發展特色品牌,提升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品牌化是發達國家外貿出口中的重要特征之一。知名品牌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占據越來越大的國際貿易份額。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農產品貿易中,培養和發展農產品品牌是提高我省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在當今國際貿易競爭中,品牌的競爭已遠遠超過資金、技術、人才等單方面的對抗,它是一種能體現企業整體實力和知名度的競爭。經過多年努力,吉林省已出現一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農產品品牌。但目前吉林省的品牌化建設還遠遠不夠,為促進吉林省的品牌健康發展,應努力打造更多更有影響力的品牌。品牌成功的關鍵在于其定位是否正確,即應選準對象。在吉林省出口農產品的品牌定位上,應綜合各方面因素,如經濟發展水平、人均消費水平、地理位置等,從中鎖定那些差異化、個性化、有發展潛力和發展優勢的行業,作為打造目標,突出“吉”字號,發揮吉林省的特定優勢,以提高吉林省農產品的貿易競爭力,促進吉林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的擴大。
摘要:農業及農產品出口在各國經濟及對外貿易發展中都有重要影響,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尤為重要。吉林省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具有一定優勢,但從發展趨勢看,出現持續下降的勢頭。為此,應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化發展,積極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加強農業的科技投入,在符合WTO原則前提下,對農業予以適度的政策扶持等,以提高農產品的貿易競爭力。
關鍵詞:農產品;貿易競爭力;農業發展
- 上一篇:國際服務貿易變化分析論文
- 下一篇:教導主任工作述職報告